时间:2021/4/2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医院订阅哦

来自扶贫第一线的诗篇·毛江凡

毛江凡,江西省作协理事,南昌市诗歌学会副会长,作品见《诗刊》《诗选刊》《中国诗歌》《诗潮》等,鲁迅文学院新时代诗歌高研班学员。现居南昌,于江西日报社任文化版主编。

幸福小村的多重美学向度

——写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际

神山村的答卷

阳春三月,大地芬芳,高山深情

一阵和煦的清风,婉转着

擦过罗霄山脉的树梢

穿越黄洋界的茂密竹林

追随着井冈山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

来到了一座名叫“神山”的小山村

66岁的神山村老汉左秀发

从樟木箱子里取出了一个特殊的“礼物”

红布一层层打开

一块“贫困户信息牌”呈现在眼前

公元年2月26日

这块普通铁皮制作的牌子

同井冈山上多块“贫困户信息牌”一起

被一双双幸福的手从门楣上取下

成为一个崭新时代的历史见证物

“在扶贫的路上,

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

不能丢下一个贫困群众”

这不是苍白的口号

这是誓词,这是使命,这是发自内心的信念

这是温暖贴心的亲人般的嘱咐

这是尘世间最深情的告白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正是这座英雄的山、伟大的山

穿越承载荣光与热血的时空

把一幅新时代的画卷铺展开来

春风八百里,井冈梦正圆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多名烈士在见证

17万井冈山人民在见证

行程万里,不忘初心,一诺千金,砥砺前行

历史是出卷人,为政者是答卷人

而千千万万的人民是阅卷人

为人民谋幸福,让人民富起来

这份合格的“井冈山答卷”

镌刻在史诗般的大地上

直抵红土地人民的心坎里

和桃花一起,怀抱幸福小村

我看见春风,这个大自然的艺术巨匠

正把大地点染上色彩饱满的衣裳

我看见遍地的桃花

怀抱着一个曼妙的小村,楚楚动人

我看见江南的山色氤氲里

那些美好的词汇正随着春风汹涌而至

我感到所有幸福的闪念

就要脱口而出

溪霞十里,最美仙里

在英雄城南昌城郊

一个名唤新支的小村

我看见竹林在轻盈摇曳

一首首田园诗正在悄然苏醒

一只小甲虫沿着桃树的枝条漫步

构成了一个乡村唯美的特写

而远处的西山葱郁如黛

渲染成一个乡村水墨的背景

一段廊桥,一口古井,一帧新农村的墙绘

都是新支村的故事,也是这个时代每个人的故事

冷不丁伸出院墙的一枝广玉兰

它硕大的花朵引来寻访者的惊呼

而小村的万事万物,安然相处

不紧不慢,不争不宠,坐落在时光深处

粉墙黛瓦,柴门轻掩

如果可以,不妨择一个向阳的院子

泡一壶茶,读几本书

跟着老农学学农事,亲近人间烟火

西山斜阳将落未落,而你有大把的时间

闲看云卷云舒,花开花落

此时的溪霞仙里新支

才真正不辜负忘忧村的称呼

洑溪村,满地的金黄在流淌

立冬的这一个早晨

北方下雪了,漫天的雪花飞舞

我深信每一片雪花里

都藏着天空洒下的一个秘密

这些秘密是风捎来的,云捎来的,海捎来的

也可能是天使捎来的

而在赣西北九岭山脉的一个小镇

这个早晨,我们遇见了千年时光,万物生长

我们仅仅用一个多小时

深读了一部植物书写的绝世史书

潭山古镇,洑溪小村,一夜风雨,空山云谲

而满地的金黄在流淌

那是楠树、柏树、银杏树、椢槐树、罗汉松的叶片

原来繁华落尽后,竟是这样的惊艳

我相信,如同每朵雪花,每一片叶子,同样藏着一个秘密

秘密里写着宋朝、元朝和明朝

写着相爱、分离,写着劫难、欣喜

年、年、年

你来得实在不算早,当然也不算晚

年前的栽种你错过了

年前的爱情你错过了

就连年前诗人的吟咏你也错过了

但又有什么呢

你应该庆幸,你来的刚刚好,

你遇见了一千年的枝繁叶茂与盛世花开

你遇见了一千年的文脉传承与否极泰来 

落叶不扫,繁华看尽

不妨就此停下来吧

闲看这样的一个小村,在雨中安静地坐着

像一个修行已久的智者

聆听细雨纷纷,久别的故里草木深邃

斑驳的石阶,古旧的檐角

一转身,从四方天井望出去

叶子正簌簌地落下

这穿越千年的奇遇

何尝不是梦里伸出的刹那芳华

东源村,眺望一个崭新的时代

东源村,站立在鄱阳湖边梅岭山巅之上

比我想象的要深邃得多

隐于山中多年,安义彭城世第

自诩祖上汉高祖

这些被时光收藏的基因与典故

繁盛在多族人的姓氏里

宣告在村口巍峨牌坊的铭文中

村中的一栋清代老屋

躲过日寇的七次扫荡、洗劫

在竹林中兀自独立,坦然安处

不惧岁月沧桑,不管世事沉浮

笑对一个个远道而来的游客讶异的面孔

不远处,月亮湾那一泓清澈的湖水

像少女的眼眸,正眺望着一个崭新的时代

而刘氏先祖植下的三棵美槠树

成根连片,高大蓊郁

早已长满了一整片山坡

而在村后的四季花谷

春光穿过树隙,洒在落叶与时间的夹缝中

一场万物的竞演正隆重登场

樱花是主角,山茶花是女二号

桃花梨花栀子花,众星捧月

而生长在低处的三叶草

倾巢而出,不甘寂寞

阳光明媚清风温柔

人来人往,笑语声胜却好景无数

此刻,应忘却这尘世悲欢

像那块被雷劈开后仍不屈服的巨石

像那株经历苦寒却沉静的梅花树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来自扶贫第一线的诗篇·罗国雄

罗国雄,年生于四川眉山,现任四川省乐山市文联主席。有作品在《人民日报》《人民文学》《诗刊》《青年文学》《解放军文艺》《上海文学》《星星》《四川文学》《诗选刊》《诗歌月刊》《延河》《飞天》《青春》《青年作家》等发表。年3月至年9月,在四川省马边彝族自治县任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任职期间,坚持下基层,走村入户,直接联系2个贫困村,到过全县20个乡镇,足迹遍布95个贫困村和上千贫困户,累计下乡达多天。年调任乐山市档案局(馆)长后,仍联系帮扶该县石梁乡高峰村三年多。见证并参与了该县95个贫困村到年底先后全部退出,实现现行标准下的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从年的25.91%到最后“基本清零”的沧桑巨变。

种云记(组诗)

握手

雅砻江握手安宁河,金沙江握手雅砻江

岷江,先和大渡河、青衣江握手

再与马边河握手,当它们和金沙江

握住了手,长江,挥一挥水袖

抖落了昼夜奔跑的浪花的头颅

小相岭握手大雪山,大凉山握手小相岭

小凉山揽着雷马屏峨,先和大凉山握手

再与乐山大佛、峨眉山握手,四川盆地

才完成了环绕,田肥美,民殷富

沃野千里,蓄积成天府之国

空山新雨后的大风顶。树与天空

石头和庄稼,扶贫干部同村寨握手

连悬崖,都散发出荷尔蒙的香味

和走到它心里的道路,握住了手

落入人间的马边河,站起来,手搭凉棚

和第一缕迈过黄茅埂的阳光,握了握手

电流穿过脏腑时,眼里不见了悲伤

只见春天,像刚剥出壳的玉米

饱满、纯真,被欢乐,爱,和温暖的露水

捧着。远远望去,黄的像金子

白的是银子在闪闪发亮

小谷溪村集

1

从前的山也生水

但众水一心向往大海

留下来的水已养不活小凉山

毋须抽刀,一阵风吹折了多少

篱笆墙的影子和长了抬头纹的炊烟?

羊肠小道上,穿过黑夜针眼的一滴闪露

陪伴它结绳记事的,是绵延五十平方公里

60%以上的贫困发生率,和高不过大风顶的

彝汉苗群众头顶曾辛酸杂居的

扑朔迷离的天空

2

最先开市的是问路春天的早集

修苏民路炸山时,撕开皮肉连着筋

每取出一块含磷、矾、铁、锰、煤的石头

都是冒着热气的最难啃的硬骨头

滚落溪边被水一洗,被看不见的电流

激活成有血有肉的生命。然后化身为泥

匍匐于地,逆光而行,在等一群人

研墨铺纸幽香,描绘一幅幅鸟鸣

3

然后是扶贫干部,从中纪委监委机关

从北京到马边,再到民主乡小谷溪

十六年如一日,无一例外都将汗水

洒进了马边河。让她的上中下游

都充满了咸味。连空气也是波浪形的

仿佛山在奔涌。昼夜赶集的水呵

再无悲伤往返,热血沸腾暖人心

泡一碗老荫茶,像在喝包谷酒

4

随后赶来的四个集中安置点

沿错落有致的精准扶贫路网下山的

凉风顶和白果坪,已经住进了楼房

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产业路,蜿蜒上了花椒山

让吐蕊纳新的代家沟、毛家山、石灰窑和羊子坪

看见王维进了不空的山,情不自禁地在写

清泉石上流的诗,有一千多年后的新意

5

一四七组团式消费生态山货:腊肉、土鸡、

茶叶、蘑菇、竹笋、小花生、桑葚、草莓……

二五八听机砖厂、植物油加工厂、塑料包装厂、

板鸭厂、粉丝厂和油墨厂,机器流汗轰鸣的声音

三六九让就近务工的青壮年,把一条回归的春水

卷起来背进山寨。与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

形成多声部的混声合唱,有弯道超车

告别一个时代高度统一的和谐

6

溪生百谷。流水肩负神职

溪神既是农神,也是爱神

在唐家埂易地扶贫搬迁小区

下派干部陈劲松、柴杰,正在指挥水

回流进螺蛳壳里的小满。山色葱茏

溪水荡漾。仿佛自来水龙头一打开

就能重启蛙鸣,让雷声滚过田野

抓一把闪电,萤火虫点亮不灭的火把

照见一粒粒乡愁,灌浆后的饱满

7

无后顾之忧的水,白天与它打个照面

深夜见一眼矿泉井边照镜子的星星和月亮

如心怀惆怅的游子,也想赶流水的村集

等它们线上线下采购完脱贫攻坚的红利

挽起裤脚找到一条浪花船,演奏动荡的光芒

琴声染上了溪水的颜色,才银鱼一样溯游回源头

孵化空山新雨。梦里如果让时光倒流

醒来见十万大山都安上了绿色的引擎

如在破浪扬帆,不插翅,也能飞翔

九十九朵索玛花的眼睛

北京时间比世界标准时间早8个小时,充分证明了

我们这个离日出较近的民族,习惯早睡早起

从中国23个同名字的村选择柏香,从北京到成都

到乐山,到马边,到劳动乡,再到个彝人心里

公里不是距离。海拔,纬度,坡度……

陡峭的生活也不是问题。只因它的地方太阳时

比首都晚了1小时5分53秒,也离精准脱贫

差了最后一公里。16年来,多个日子

十几个年轻人,祖国心脏里输出的每一滴鲜血

翻过高山,涉过流水,在贫瘠的土壤里奔跑

为了让路上走丢了的灵魂,到大地深处寻找安慰

在辗转不安的渴望里,埋下春天的种子

他们叫第一书记,从中纪委机关,直接下到村

把时差和距离变成了零。也让政策真正落了地

让爱开了花,结了果。其中一块顽石上的青苔

是一个叫帅志聪的小伙子,为等候时间留下来的

那天,他坐在彝寨门口和群山泡的一杯茶里

想念新婚妻子时,保持了一只蝴蝶的姿势

他心里的柏香跳动起来,很快就追上了

棉花糖一样飘着的九十九朵白云

而他在头顶的蓝天里,寻找到的星星

像九十九朵索玛花的眼睛

后池听月

山谷时缓时陡,缓处稻香隐于野

陡峭处速丰林葱茏。荷塘,茶山

美池,桑竹,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入夜彝家新寨口含灯火,灿若星辰

环抱一颗硕大而饱满的天地之果

一轮上弦月从马边河升起

落进山连着山,天连着天的大山褶皱里

给茶马古道上忙碌的蚂蚁,添了透明的翅膀

脆红李、猕猴桃、紫薇竞相开放。山脉苍翠

河谷土地肥美。梯田、路网,交错输血、造血

一山一景,四季分明。高山冷露浇不灭的火焰

像石头上升起的月亮。同第一书记穆伟

在朋友圈分享多了个立克罗席

和新学校一群彝汉儿女的欢喜

天上瑶池,人间后池

梦想终于照进了现实

后山峡谷的古人类崖居

不是遗迹,更像有近百个老阿妈

洞穴里擦拭石梯、石扶手、石炕

迎接一片抄近路回家的崭新暮色

让落单在荒野,正土里刨食的月光

一寸寸爬高了倾听,喊它们的声音

在睡过火焰的脸上奏出月琴声

作为回应。一边被人间的流水冲洗

一边邀请吴刚,捧出桂花酒

每天一起过火把节和诺苏年

在永兴村采摘园

雪口山河走到永兴村,只拐了个弯

漫溢的矿泉,自己就把自己洗热了

生态农业观光园脸上的红晕,被流水摇滚的爱

和盘托出,翻墙而入的春风每迈一步

心里的冰糖,就融化了一点点

刚栽下去的乌樱桃,睁眼看青山卷白云

抓一把空气中的闪电,告诉嗡鸣的蜜蜂:

“春天不是用来辜负的。”穿工装的园农

每扯一根杂草,都是不堪回首的昨天

每挖一锄深泥,都在刨开生活的光亮

每浇一次水,都在滴灌最美的后花园

戴露的桑葚和草莓,爱情鲜艳的心跳

刚刚获得了自信。阳光憨头憨脑地一咬

幸福的眼泪连线珍珠,持续颤抖的美

电流一样,在几个阿惹妞心里穿梭

没点亮的婀娜,用输血的甜补充

为辛苦四季称重,给不甘贫困的梦

分红一湾流水造血的暖意

初春

——兼致东西协作扶贫马边的绍兴市越城区

白竹笋的鲜嫩配得上

大竹堡至大王山环形产业路

蜿蜒曲折的耐心。在荍坝、梅子坝、沙腔、

苏坝、荣丁、雪口山,三年前种下的万亩青梅、

绿茶、石斛、油茶和藤椒,草木争荣地

捧着,八朵浙江特色的彝寨之花

油画一幅绿水青山。清风徐来

杯子里的明前茶起了波澜

晨跑的马边河,翻身上了岸

细数一群人昨夜曾云聚小凉山

赴白加黑的盛宴:项目扶贫、就业创业、

医疗教育、文旅融合、产业互补、干部互动

细节丰富的图纸,搬来越城府山公园的清白泉

保证他们都是大海的新鲜血液!涌入城镇乡村

仿佛就能打通精准扶贫的“最后一公里”

如此昼夜滴灌,让那么多的种子

挣脱了冬眠,口舌生津地醒来

看见分蘖了的阳光,听见雷声滚过田野

甜荞在细雨中呼喊,奏一曲月琴弦上的凉山小调

让晨露中披一身墨绿的初春,一边开花、结果

一边像传说中的彝族青年男神——姆河达斯

勇立春天的潮头,同时间拔河、摔跤

让山生水,水养山,所守不迁、所施不私

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地荡漾,不断

拓展一条马边河新时代的幅员面积

干田坝村扶贫记

古牛背上的土坯墙倒了,一声叹息

算是最轻的废墟。年龄比我小半岁

脸比风化岩壁还要沧桑的曲别牛妞

俯下身子,抓了一把墙土看了又看

望天田泥糊了一层又一层的记忆

恋恋不舍地脱落了。她佝偻的背影

彝家新寨一样站在风中,心被提灌上山的

马边河水荡起涟漪:青枝绿叶的杉树坪

有她家的银行,这里复耕后将变高山蔬菜地

大风顶还有她放羊时堆的雪人,都被时间

融化了……哦,不,它们还在那儿

等来年五月,生下跪乳春天的羊羔

三年后她在麻网桥山洪挡墙下

一边摘猕猴桃,一边给我打电话

声音清亮而柔软。我能想象头戴

八角圆帽的她,百褶裙也藏不住的欢喜

与苦厂湾的连片翠竹,形成对峙之美

像度过了中年霜期复又绽放的索玛花

拿出智能手机,向我这棵曾短暂移栽

进群山,蔷薇科的城里的三叶树

扫码,请求加个好友

最美村路

民主乡雪峰村像爬山虎

生生不息地葳蕤着一座空山

进村入户的羊肠小道远不止十八弯

一条瀑布穿过西宁湾,如蛟龙出海

鳞片下坠中,强烈的视觉冲击

能测试贫困的深度与厚度

第一次进村,想起一位彝族诗人

这样写自传:“小时候,老师告诉他,

跟着一条溪流,可以走出大山,走向大海。

大海的波浪,是一代代山里人起伏的心跳。”

这些话,仿佛一颗远方飘来的种子

在他心里扎下深根,长成参天大树

如今,那些荒芜的时光已经翻篇

奇迹令“史迪威公路”也会汗颜

最后一公里,也是最难啃的骨头

山路盘旋,九连环的水,要拐

32道弯(最陡的一公里有24道弯)

翻过一道道槛,才能一步跨越千年

让世世代代血与火的脐带、旅程

溯流回大山,而不落下一户一人

路通了,闻讯我急切地赶来

沿“龙”型公路蜿蜒盘旋而上

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斜坡上

目睹了最美的落日,从山顶至山脚

到燃烧的荞麦花地。滚动丰收一样

滚动玛瑙般火红的日子,让绚烂春天血管里

哗哗流动的久违的幸福,如岩浆喷涌

种云记

如果一朵云飘过来

如果飘过又停了一下

如果停了一下又落下来

如果落下来像一粒种子

因为阳光雨露的滋润

而涨满了绿色的血液

随时能发芽一片春光

鸟儿一样在山崖上筑巢

飞翔,生养一大堆儿女

接地气地绣彝寨之花

在鸟鸣山涧的歌声里

升起老幼相依的炊烟

连砌进歇山墙的石头

仿佛也做回了神仙

在小凉山我看见的云

就是从地里长出来的

白里透青的洋芋花

粉里透白的甜荞

人头攒动的秧苗

下塘汲水的青荷

举红樱枪的玉米

芝麻开花节节高

香气像长了翅膀

抬着十万大山

向下凡人间的彩虹

恭祝乔迁之喜

太多的赞美都是多余的

精耕细作的老阿妈

一锄头挖下去

落花生满地撒的珍珠

都是有血有肉有泪

为我孤独的乡愁

扫墓的,火烧云

来自扶贫第一线的诗篇·也人

也人,本名李镇东,生于年春,湖南衡南人,二级作家,先后在毛泽东文学院作家班、鲁迅文学院诗歌班学习,出版诗文集《稻芒上的蛙鸣》《晴空向南》《向南而立》《乡愁向南》等6部。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湖南省诗歌学会理事、衡阳市诗歌学会常务副会长、《湖南诗人》主编,衡阳师范学院客座教授。扶贫点:湖南省祁东县金桥镇深山村。

邓启明露出了浅笑(外二首)

邓启明露出了浅笑

第一次进村,入户走访

深山村崎岖的山路布满眼角

老人和土砖房子

一并留守在山林和乡音里

皱纹清晰可见

贫困的年轮也一目了然

村干部脸上的愁云

在与扶贫队员的暖心对话中

层层脱落

阳光渐渐照进了窗户

邓启明不经意间露出了浅笑

祁东,省级贫困县的帽子

戴了许多年

发展的紧箍咒越来越紧

以往的荣光

却似水塘中的波纹渐渐淡去

脱贫攻坚的压力

是肩上的箩筐,越久越沉

一一结对,帮扶贫困户脱贫

握手,四十多岁的邓永忠

同贫困一样羞涩的“小老头”

交谈,哀愁是祁东方言的叹号

时常流出嘴角,伴着胆怯

妻子吃药,一日三餐

在女儿出生后精神突然失常

狂风暴雨般间歇性发作

儿子女儿逐渐枝繁叶茂

并未成为邓永忠无奈的止痛药

父亲邓启明骨瘦如柴的身板

已经挡不住家庭的衰落

放开话匣子探讨脱贫之法

犹如放下了多年贫困的包袱

如何开荒山,栽种冬枣

或搭棚子,圈养一批乌鸡

邓启明一下子有了激情

七十多岁的老人两眼闪亮

当年修马路的干劲又上来了

当村主任的运筹帷幄

带头将自家良田置换出来

一条长龙贯穿全村

让水泥路平整到每家房门前

“穷乡僻壤,还不是这样”

邓永忠埋怨父亲几十年

“没赚到钱,还赔上了好地”

“是共产党员就不怕吃亏”

回忆起当年的大刀阔斧

邓启明又不经意间露出了浅笑

“当村干部就得为村民办事”

满脸的自豪,满满的回忆

像孙儿考试卷上的满分

更像阳光下一丘丘席草

荡起的绿色波浪和无限希望

邓永忠此后当上了村护林员

成为山中一棵流动的树

妻子的病情和药费少了忧愁

减免学费的政策也结了果

女儿决定学一技之长去了省会

儿子转眼就到了高三

高考与未来,梦想就在眼前

邓永忠的抱怨,早已无处可寻

在加宽的村道上来来往往

偶尔,不经意间

也露出父亲邓启明一样的浅笑

农村炸豆腐

油已煮沸,柴火正旺

一砣砣水豆腐浮出锅面

痛快地翻滚着,整个身躯

变色变轻,变出一身铠甲

历经油锅,全然无畏烟火

浑身冒汗,不停歇地奔跑

从油菜花的田埂,到豆黄

四季跑过年轮,农俗依旧

拌着酱油辣椒灰,让童年

从味蕾上返乡,农历新年

跟着农家户户炸豆腐逼近

或缺的,秋后的田野空旷

麻雀逃离寒冬,草垛不见

惟有油菜苗揣着梦和乡愁

网红农民王益群

年6月11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到湖南省衡南县车江街道白水村考察,将让路农民拉上田埂排队走的举动,被新华社记者抓拍,温暖和感动着无数网民。

白水村,祖国版图星空中

平凡的一颗

养在深闺湘南的小家碧玉

袁隆平的水稻在试验田

没有杂交扬花之前

和普通的农民一样本分低调

农民王益群扛着锄头和喜悦

在自家种的田间来回踱步

检查作业般察看田埂的缝隙

三十七亩田就是自己的孩子

正青春年少

不荒废一亩田,是坚守

让每蔸禾颗粒饱满,是爱

一蔸蔸禾苗在风中频频点头

绅士般彬彬有礼地迎接夏至

队列整齐似训练有素的战士

大片的水稻田里

稻草人静看行云流水

看繁星闪闪

看日出日落的忙碌与收成

活了六十多年的王益群

白水村土生土长的一棵老树

组长,算是有见识的人物

袁隆平到田边跟他唠叨过

增产增收,种粮大户找他

聊土地流转与惠农政策

从没上过网的老农王益群

成了万千网民点赞的“网红”

有些无所适从,他憨憨地笑

养猪养鸡种稻种瓜的收成

也不及这个惊喜的到来

仿佛又添了个孙子

共和国总理紧握王益群的手

将他拉上田埂

默默地排队走在他身后

这一拉将他拉回到了少年

感觉特别有手劲

像长兄牵着他,一路走来

信任与温暖,传遍周身

王益群说,自己打赤脚

下水田让个路

碰上谁,谁都会这样

当夜的王益群难以入眠

像幼时吃了一颗糖的孩子

手的温度、微微的笑

湿透衬衣的汗

裹满裤腿的泥巴

简短暖心的话

二十五分钟的田间家常

已扎根心间久久回味

王益群想叫一声兄长

说出对这位行家里手的崇敬

告诉兄长

他的话已种入农民的心田

那一颗颗春天的种子

正引领着农民兄弟振兴乡村

在祖国大地上开出更多春天

不远处,池塘里的莲花

正含苞欲放

高空中,憧憬未来的白鹭

在展翅飞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