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湖南古建筑装饰的一部分,湖南石雕是湖南传统建筑文化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也是湖湘儿女出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而创造出来的一种特有的艺术形式。自从人类有了寻觅天然居所的观念开始,装饰也伴随其开始萌芽,而一旦这种天然居所完成了到人工建筑的逐渐转变,装饰也就日渐盛行并与人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从其来源来看,湖南石雕的题材主要有两大类。一是现实生活中的题材,如四季山水、亭台楼阁、禽鸟、鹿鹤、羊马、蜂猴、梅兰竹菊、牡丹月季、荷莲、石榴葡萄、人物故事、文人雅集等。这些题材来源现实生活,往往包含了日常接触的人、事、物,因此富有丰厚的生活气息。另一类是虚拟题材,包括八宝器物、龙凤麒麟、戏文小说、典故传说、神仙佛道等。这些题材典型地反映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伦理思想和理想追求,是人类对日常生活的总结,以及对幸福生活的想象和向往的产物,反映的往往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相处时的美好祝愿。 无论是现实题材还是虚拟题材,作为石雕纹样出现在建筑构件和日常生活中后便带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吉祥意味。“吉祥”本意为美好的预兆,是中国历代以来最重要的文化观念之一。《周易》有“变化云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未来”之句,庄子也借孔夫子言道:“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唐成玄英疏之“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由此可见,吉祥是对未来的希望和祝福,具有理想的色彩。同时也是人类对万事万物希冀祝福的心理意愿和生活追求,它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人性至善至美的本质。作为人类对于生活祝福的中心主题,它更是一个延绵千万年的永恒性主题。远古彩陶纹饰已包含了一种广义的“吉祥”寓意在内,史前人类带着对吉祥虔诚的信任和希冀而精心刻画各式各样的纹饰,他们相信,这些装饰纹样与生俱来的吉祥特征既能使器物也具有某种意义,也能给自己带来力量。彩陶纹饰中的人面鱼纹、鱼纹、蛙纹、鸟纹、太阳纹以及其他一些纹样,无论是出于巫术、祭祀、图腾还是希求多子、生殖繁衍的目的,无不体现着期盼吉祥的意义,是史前人类渴求吉祥观念的古老形式。 从传统中国吉祥观念的考察出发,这种吉祥观念不仅表现为相应的图式,也与文字、语言、风俗、习惯等因素广泛关联,乃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大特色。随着国家的逐步统一和“天下”这一文化概念的增扩,各种象征物也聚集一堂,充斥着各种画面,出现于各种场合,也成为我们今天之所以能在建筑石雕装饰纹样中体会现实和仙境合而为一的图式的重要原因。可以说,吉祥意识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内核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刻的内涵,湖南石雕的装饰题材仅仅只是这种内核的一个表现。 按照石雕纹样表现对象的不同,我们从山水景观、寓意吉祥、珍禽瑞兽、草木花卉、龙凤麒麟、戏文人物等六个方面,对其装饰题材进行解读。 1、山水景观 ▲隆回宁氏宗祠门楼花窗中心透雕景观 ▲中方孝义坊立柱浮雕云纹 ▲宜章黄沙堡蔡氏宗祠抱鼓石局部浮雕水纹 ▲芙蓉楼太平缸正面浮雕水纹 2、寓意吉祥 ▲永顺温泉牌坊立柱浅刻瓶花 ▲永顺温泉牌坊立柱浅刻几案 ▲邵阳县惜字塔浮雕龙凤组成的“福”字 ▲澧州文庙柱础浮雕喜禄封侯 ▲中方孝义坊抱鼓浮雕封侯挂印 ▲隆回宁氏宗祠门楼抱鼓浮雕福禄寿喜 ▲中方孝义坊抱鼓浮雕鱼龙变化 ▲中方孝义坊抱鼓浮雕一路连科 ▲澧县余家牌坊基座浮雕一路连科 3、珍禽瑞兽 ▲隆回湖公祠门框浮雕虎 ▲衡南王氏宗祠门槛浮雕鹿 ▲零陵武庙柱础浮雕鹿 ▲道县陈家大院民居门槛浮雕鹿 ▲芷江天后宫门楼局部浮雕鸟雀 ▲澧州文庙柱础浮雕水牛 ▲南岳大庙栏板浮雕水牛 ▲桂阳欧阳宗祠戏台浮雕象 ▲洞口刘氏宗祠大门额枋浮雕鱼、龟 ▲洞口王氏宗祠柱础浮雕虾、蟹 ▲洞口王氏宗祠柱础浮雕鱼 ▲洞口王氏宗祠柱础浮雕鱼 4、草木花卉 ▲隆回宁氏宗祠门楼抱鼓浮雕莲荷 ▲隆回宁氏宗祠门楼抱鼓浮雕梅花 ▲隆回宁氏宗祠门楼抱鼓浮雕喜鹊登梅 ▲会同高椅村太平缸浮雕喜鹊登梅 ▲衡南王氏宗祠门槛浮雕喜鹊登梅 ▲隆回宁氏宗祠门楼抱鼓浮雕卷枝葡萄 ▲隆回欧阳牌坊花板镂雕凤穿牡丹 5、龙凤麒麟 ▲隆回刘富公祠石门额枋、雀替高浮雕五龙 ▲澧县蜚云塔碑额浮雕双龙戏珠 ▲东安唐元甫墓围浮雕鱼龙变化 ▲芷江天后宫栏板镂雕卷云龙纹 ▲道县何家村抱鼓浮雕龙纹 ▲隆回宁氏宗祠门楼抱鼓基座浮雕龙纹 ▲洞口杨氏宗祠石门额枋、雀替镂雕龙凤 ▲宜章黄沙堡牌坊背面额枋浮雕丹凤朝阳 ▲石门文庙藏柱础浮雕凤凰麒麟 ▲隆回宁氏宗祠门楼抱鼓浮雕麒麟玉书 ▲汝城长富山石门雀替浮雕麒麟 6、戏文人物 ▲隆回湖公祠门框浮雕一品当朝 ▲隆回湖公祠门框浮雕指日高升 ▲洞口张氏宗祠门框浮雕寿星 ▲溆浦节孝坊额枋浮雕八仙罗汉 ▲溆浦节孝坊花板浮雕状元及第 ▲汝城司马坊浮雕姜太公垂钓 ▲永顺董先生墓牌坊横额浮雕行军图 ▲永顺董先生墓牌坊横额浮雕戏文故事 赞赏 人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