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8/28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资若铭散文小辑■资若铭

铁圈滚过的童年

我的童年始终与家乡的一脉河水和一片青山联系在一起。河水轻柔,养润我心灵。青山苍翠,映亮我眼目。

下官道,沿一条蜿蜒狭窄河流,过两座青山,便可到养育我童年的小山村——木冲。村庄不大,但处处留有我儿童年代玩耍调皮的痕迹。记忆中,大概七八岁时,一次偶然机会,我在我舅外公家(外婆的哥哥)看到一新奇物件。此物由一个铁圈和一根挂钩构成。那年长我一岁的表哥,见我一来,就拿起物件,抓着我往外跑。

“新玩意,我耍给你看!”那表哥边说边用衣服擦着鼻涕。

我见他左手将铁圈提起,右手把挂钩抵在圈底,稍用力往前一推,那铁圈就如汽车轮一样在挂钩引导下乖乖地向前滚去。表哥操纵着铁圈在坪里转圈,还时不时朝我笑,脸上满是欢乐和自豪。

不兴说,这样新鲜好玩的家伙,照我习性,肯定得拥有并且熟练掌握。不然,定让村里其他伙伴小瞧了。于是,我便去闹舅外公。舅外公无可奈何,就从一堆旧弃物中找到一个老木桶,木桶外箍有铁圈,舅外公将铁圈卸下,再用粗铁丝弯了个挂钩,这新玩意便完完全全属于我了。

这物件随我度过整个欢乐童年。

回村后,我用两粒泡泡糖为代价,拜村里一伙伴为师,经过两天勤学苦练,终于得法,那铁圈已能在我手中自由运作,逢山过山,遇水淌水了。自此,可谓日夜不离身。

白天,天蒙蒙亮,我便背着书包,在外婆护送下,走到五六里外的村小学念书。冬天夜长,出门时,远山顶上一片暗紫,山坡下黄草飘动,门前池塘在月光掩映中升起一层淡雾,水上白光粼粼。一切静极。偶然传来三两声狗吠,五更的鸡叫已经过了。同道人都知道,这样的清晨,这样一段长路,如果不用遛圈去消磨,那真是无聊极了。所以,出门时必记得带上那令我快乐的物件。我遛着圈在前面走着,外婆在后面跟。前方不管是何路段,我总能想方设法地把铁圈滚过去,并且不让它倒地。我和外婆在两座小山中行走。四周都是山,望不到远方的路。山色土黄,且蒙上一层迷雾。我熟悉山上的一草一木。

待天空淡月西斜,东边天显出鱼肚白时,我们便上了村里的大路。此时,上下两座山的我有些乏了。但还是不肯舍去那令我乏累的物件,将它抡在手臂上,想象自己是哪吒,并且嚷嚷着要外婆背。那时的我已长结实,外婆拗我不过,便将我连同那宽大书包和铁圈一齐负在背上,一走又是两三里路。那时的我,岂知外婆背上那份沉甸甸的重量和爱!

河边的白雾散了。

太阳渐渐亮堂。田野处,清风徐来,有丝丝凉意。河边水草丰茂,弥漫着野花香。河水汤汤,发出铃铛般清脆声音,响亮我的耳朵。晨阳泄入河中,在我眼里波光粼粼。这些光景时刻充盈着我的柔和眼目和小小心灵,实在珍贵得很。河水转个弯,学堂便在眼前了。我连忙从外婆背上下来,有时下的急,一屁股蹲地上,真疼!外婆马上扶起我,嘴里念叨着,“摔了狗屁股吧!还没耍够?”我顾不得听外婆的话和弹去身上的灰,即刻推动“圈儿”,在路上飞驰起来,直到教室门口,才依依不舍地把那宝贝交给外婆,端坐着上课去。

直到下午放学,我才又拿上那“座驾”,伴随它那“吱吱吱”的摩擦声,在外婆的催促中,回了那业已炊烟四起的小山村。

傍晚的木冲。我的童年呵。

故乡的秋天

故乡的秋天,淡雅,平常。

多年来,它承载了我许多美好的人生记忆。浮云别后,流水十年。无论身处何地,这些记忆,一直在我生命中回荡婉转,久久令人回味。

一入秋,风吹四野,村庄静美。黄灿灿的野菊花开满山坡,仿佛披上了一层大毡子,给人一种温暖的视觉享受。

七八岁时,每到这时节,我都要和村里的小伙伴一起去山上采摘野菊花。去之前,会先约好。放学后,直奔家里,拿个布袋,便跑到约定集合的地方,待人到齐,就结伴上山。路上,能闻到各种野花香,听到秋蝉叫声。田野间,放眼望去,一片秋光。记得那时,在同伴指导下,我还认识了一些能治腿伤手伤的草药以及部分昆虫。这些知识,竟让我在多年后还巧妙地治好了一位异乡朋友的脚伤。

山野清幽。上山后,我们各自散开,去摘野菊花。不光是野菊花,其他能吃的野果也逃不过我们的馋嘴。那时,我最喜欢去草丛里找一种“刺树”的茎来吃。这种植物浑身长满刺,一不小心就会扎到手。但是,把它枝端的茎折断,去皮,嚼起来又甜又有水分,很解渴。还有一种果子,也好吃。它形似草莓,但没草莓个头大,也是生长在草丛中,我们叫它“龙泡”。吃起来酸咪咪的,过瘾。

我们边吃这些野果,边摘野菊花。菊花采好后,外婆会挑个晴好天,把它晒干,用来泡菊花茶喝。在山上累了,便在一块大石头或草地上躺着休息,看山下景致。山谷里,偶尔吹来一些风。站在山上,能听见山下水渠淙淙流水声。两只白鹭,歇在田梗上,梳洗着白亮羽毛,一有动静,便扑的一声,飞远了。远处池塘里,秋风徐徐,吹皱一池清水。两岸芦苇飘动,树影婆娑。一切都淡淡地,静静地。

这时,早已将学堂里学到的那些硬邦邦的知识抛开,开始痛痛快快地打闹一番,以此来耗尽最后一点气力。直到日头西沉,才收拾着跑下山。回家路上,我们还不会老实,还要说笑,彼此温习之前的打闹,并约好下次的时间。

回忆中,那些欢声笑语,随着秋风吹送,响彻山谷,在生活洪流中,虽越飘越远,却经久不息。

青春不散场

慵懒午后,岁月静好。一晃眼,已是九月。推开门,外面秋阳柔美,光影婆娑。一觉醒来,听树上蝉鸣阵阵,不远处,环卫工人沙沙扫地声掺和进来。几只雀鸟从稀疏草地上一跃,飞入了树荫深处。风,丝丝吹过,微微移动地上的树叶。小屋里,我开着风扇,手中翻动小书。慢慢,这样的午后光景,不免撩起我的一些离愁别绪。

数月前,正是草长莺飞时节。我捧着书本,面朝白马湖畔,思索以后的前程。放眼处,湖光潋滟,风景绝美。这时节,临近毕业的同学都脚步匆忙,身心紧张,为着往后前程各处奔波。随之而来的毕业合影、毕业聚餐、毕业典礼,难免也就成为某种轮换着的既定仪式。人们用它们的结束来宣告别离的开始,同时也上演了一场所谓的别离的“狂欢”。

那时,或许每个毕业生心中都有千千结。但是,在这个快速而虚伪的时代,个人的情绪是如何渺小的不值一提,而我们宣泄情感的方式又是何其简单和粗暴。毕业了,几张照片,几句网络鸡汤,在







































治白癜风的医院哪家好
后天的白癜风遗传吗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