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桥流水,青瓦旧居, 它们远离尘嚣,古风犹存…… 它们承载着 历史发展记忆、生产生活智慧 文化艺术结晶和地域文化特色 寄托着民族的乡愁 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做好年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通知》(建村[]91号),在各省(区、市)推荐基础上,经专家委员会评审,拟将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西胡林村等个村落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现对拟入选村落基本情况在住房城乡建设部网站予以公示。衡阳有10个村名列其中!快来看看有你的家乡吗? 衡阳市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的10个村 衡南县宝盖镇宝盖村 衡南县宝盖镇宝盖村 衡南县栗江镇大渔村 衡东县草市镇草市村 衡东县荣桓镇南湾村 耒阳市小水镇小墟村 耒阳市太平圩乡寿州村 耒阳市上架乡珊钿村 常宁市白沙镇上游村 常宁市西岭镇六图村 常宁市罗桥镇下冲村 中国传统村落,原名古村落,是指民国以前建村,年9月,经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将习惯称谓“古村落”改为“传统村落”。 衡南县 衡南县宝盖镇宝盖村湖南衡南宝盖,据载,宋末年间,衡阳知府廖汉依途经此地,见山水宜人,环境优雅,便筑舍定居,时值兵革之变,建七层高楼,后称保家楼,因资源丰富,又传为宝盖楼,宝盖因此而得名。 ▲衡南宝盖万亩银杏树林 宝盖镇位于衡阳市东南45公里处,东界安仁县,西接冠市镇,南毗耒阳市,北邻衡东县,距京珠高速公路14公里,距江口鸟洲18公里,故有“一鸡叫四县”之说。有全国连片种植规模最大,湖南面积最多的银杏树林,还有闻名省内外万亩烟叶种植基地,被冠誉为“衡阳烟叶第一镇”。 衡南县栗江镇大渔村湖南衡南县粟江王氏宗祠位于衡南县栗江镇大渔村(栗江镇东北方向约7公里),始建于北宋嘉裕六年(),时称崇本堂;元代,王氏宗祠毁于战乱;明永乐十二年),王氏宗祠重建。 清康熙至光绪年间,湖南衡南县粟江王氏宗祠先后六次维修和扩建,建筑面积达平方米。民国29年(),湖南衡南县粟江王氏宗祠再次修聋后改称王家祠堂。年8月,祠堂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年1月,湖南衡南县粟江王氏宗祠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衡东县 衡东县草市镇草市村草市镇曾以“柑桔之乡”闻名遐迩。草市柑桔栽培始于南北朝,至今有余年的历史,白茅洲广柑,曾为清代贡品,出口苏联,用于国宴,受到周总理和外宾的好评。目前,草市村等已基本形成了村村有桔场、户户有桔园的新格局。 草市镇草市村有着“赶分社”的习俗。相传明清时期的农官“勤政亲民”,指定每年“春分”这个节气为交易日,目的是提醒百姓春耕播种即将开始,不可随意错过时机,必须依时做好农具、耕牛、种籽的准备,为每一年的好收成打下基础。 “赶分社”,就是春分赶集的意思。近千年来,在中国湖南草市镇一直延续着这个习俗,堪称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灵魂之一。 衡东县荣桓镇南湾村罗荣桓故居就坐落在衡东县荣桓乡南湾村。 罗荣桓元帅故居位于衡东县荣桓镇南湾村的南湾街,是中国著名旅游“黄金通道”“井冈山--南岳衡山”的必经之地,距南岳衡山约70公里。有“楚南第一景”美誉的“锡岩仙洞”,离这里仅有3公里之遥。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上独特的古代民间建筑风格,这里成为南来北往游人争相驻足的著名景点。 南湾街是一组以青石板街道联成的清代古建筑群,罗荣桓元帅的故居--黑田罗氏异公享祠居于街道的西北端。该祠是年由罗荣桓同志的父亲罗国亘先生为纪念其十二代祖先异山公而经手建造的祠。建筑面积多平方米,占地多平方米。 耒阳市 耒阳市小水镇小墟村位于耒阳市东南部的小水镇小墟村里,有一座具有典型的明清时期湘东南建筑风格和官衙建筑特点的院落,在周围现代楼房的映衬中,显得静默而厚重。当地流传一句话“要想耒阳看衙门、小圩湾里看一半”,每当谈起此处时,当地上了年纪的老人都会发出一句感慨“这里曾经出过大官呢”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耒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龙门第”挂牌仪式 ▲“龙门第”前槽门—接官厅 小圩村“龙门第”形制有独特之处,是湘南地区少见的官厅与民房相结合的建筑模式,年5月被耒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耒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颁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年12月升格为衡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耒阳市太平圩乡寿州村耒阳市太平圩乡寿州村地势高,气温低,是夏日避暑的好去处。境内还坐落有中型水库“大平水库”,是个天然的“降温池”,也是风景秀丽的旅游胜地。 寿洲村古建筑群,总面积约平方米。目前尚存20余栋古民居,并有着保存完好的四合院落。老湾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四合院落,当属“文忠第”。 “文忠第”纵深长度、整体宽度均约36米,总面积达余平方米。这在古代,是少有的大宅。从外观大貌、内部格局、细部设计来看,以“文忠第”这里的古建筑,既具有京城四合大院的恢宏格局,也有江南庭院的园林风范。 据老湾砖墙所刻文字记载,老湾主体建筑于咸丰四年(年)即已建成,距今已有年历史。新湾于清光绪甲辰三十年()建成,距今年历史。 ▲年12月12日,中央电视台《千年古县·湖南耒阳》栏目曾走进太平圩乡寿洲村,并对耒阳太平红薯酒的酿制过程进行了解密。 年10月15日,耒阳市太平圩乡寿州村被评为“湖南省脱贫攻坚示范村”。 耒阳市上架乡珊钿村珊田据说清朝时称山田,因当时属比较山的地方,最初有罗、叶、孙等姓居住,后出一举人孙天麒,认为“山”字较俗,改为珊田。 珊田山清水秀,水泥村道,楼房现代化,民风淳朴,村风文明,村容整洁。距梅太线不足一公里。该村“神童”酒曾名噪一时,至今仍有十年陈酿,美叶芳香。 常宁市 常宁市白沙镇上游村常宁市白沙镇上游村的徐家古民居群,许多古巷、宅院仍保存着原始面貌,有非常高的历史文化价值。经统计,这里现保存有明、清、民国时期的古宅共35栋,青石古巷85条,古井4口。 年,老屋徐家古民居群被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已经被评为省级传统村落,正在申报全国传统古村落。 ▲窗户滴水灰龛上的诗文彩绘 ▲典型的洞口屋 常宁市西岭镇六图村六图村距常宁市区25公里,原名果子树下,是这里尹氏家族居住的古老村庄。古村建筑始建于清,盛行于民国,是一座典型湘南地方特色古民居群,古村大多依地势而建,选址讲究,结构严谨。保存了砖木结构,小青瓦,硬山顶,进深三进、面阔三间,山墙呈“金子屋”形制,装饰美观大方,室内空间充分利用,建筑材料均取之于当地。通往祠堂近3米宽的青石板路,更是显示了尹氏家族的大家气派。 六图村古民居东南北三面古木环山,西面是水、稻田,北面有平方米的大祠堂,东面建有大书院,宅第色彩简洁,以黑、红、粉、白、青砖色、黛瓦色为主要基调。装饰多使用木雕、石雕和灰塑工艺。装饰多使用木雕、石雕和灰塑工艺。漫步六图古宅,你可身心同游,脚步慢行,在咫尺触手的古建筑中遥想东隅已逝,桑榆未晚,感受清新的空气、深厚的历史、以及道不尽的古老故事。 村里的老人告诉我们,六图村建村以来一直秉承着祖训十诫,即:“一戒虐女、二戒赌博、三戒行凶、四戒匪交、五戒淫乱、六戒争论、七戒游惰、八戒盗贼、九戒屠毒、十戒洋烟”。百年沧桑、斗转星移,勤劳的尹氏家族世代传承着尹氏家族文化,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了尹氏古村落古建筑体系与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的统一。 常宁市罗桥镇下冲村常宁市罗桥镇下冲村的新屋袁家古村落,始建于明朝末年,规模重建于清康熙年间,是湘南地区现存的一座规模较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保存较完好的传统古村落。 ▲(新屋袁家古村云蒸霞蔚图摄影:廖学能) 古村具有较强的地域文化特点和强烈的湖湘文化特色。 一是地貌与山水巧妙结合。古村位于常宁市之东南,处于大义山脉西坡,随大义山脉对面的自庙前金龙岩(中国印山)逶迤而来的山势而建。 ▲新屋袁家古村月池倒影图摄影:吴一龙 ▲古村林场袁里冲峡谷风景图摄影:袁耀辉 ▲古村面东正对大义山主峰牛踩石图摄影:天衣 二是生产与生活协调一致。古村院落之间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其巷墙体均设有窄箭窗,是为防盗、观察、攻敌之防御功用,夜间则有照明之功能。 ▲新屋袁家古村汤河石堰图摄影:天衣 三是农耕与教化高度统一。民居充分体现阴阳思想和宗族礼法思想,其建筑注重与天然地形协调,注重“天人合一”。 ▲新屋袁家古村航拍鸟瞰图摄影:张生 新屋袁家自康熙年间开基以来,一直崇尚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耍字灯的风俗,亦文亦武,文为诗词对联牌匾,武若行军打仗阵势,以文唤武,以武彰文。 ▲新屋袁家古村六峰书院遗传古籍摄影:袁耀辉 ▲“字灯”演练:一字长蛇阵摄影:吴一龙 ▲新屋袁家古村“字灯”民俗夜景图摄影:徐瑞东 原来衡阳藏着这么多传统村落,找个周末或者假日,带上家人或约上朋友去这些地方感受感受下古老文化吧~ 晚报君工资全靠你的赞 一个=1分钱 求打赏求鼓励! ◆来源: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门户网站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请尽情分享至朋友圈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