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夏,廖小毛怀着对未来的憧憬、教育的热爱在衡南县宝盖中学参加了教育工作,年调入衡南县冠市中学。一直任教数学兼班主任。 35个春秋,无论严冬酷夏,为了心中的那份爱,肩上的那份责任,他坚守三尺讲台,与学生同行,和课本为伴,用心用情教育每一个学生。 如今,桃李满天下。自己也多次获市、县记大功奖,年被评为市优秀教师。 他没干什么“大事”,就爱管学生“小事” 课间,廖小毛老师如往常一样走进教室,就看到这样一幕:学生谢雄眼圈红红地趴在课桌上,委屈地望着窗外,小声抽泣着。另一边王洵抄着手、歪着头,气哼哼地坐在座位上,时不时还嘟囔两句“弄坏我的魔方,就打你。”不用说,两个小家伙又闹矛盾了。廖老师走到谢雄身边询问,委屈的他立刻扑到廖老师的怀里大哭起来。 廖老师轻拍着谢雄,等他平静下来才问事情的经过。抽抽搭搭的谢雄指着王洵说:“他打我。”廖老师没轻易下结论,继续问:“王洵不是随便打人的孩子,咱们想想发生了什么?”谢雄这才说出了真正原因。在廖老师的鼓励下,双方真诚地道歉,两个好朋友都破涕为笑了。 刚安抚好两个男孩子,那边有女孩子胡蕾又要问廖老师题目了,师生挤在一张桌子上津津有味地讨论、交流着…… 廖老师身上没有什么“大事”,但每件关于学生的“小事”他都记在心里。 “一双眼睛看不住几十个学生,而一颗爱心却可以拴住几十颗心。”教师只有爱学生,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年廖老师曾经教过一位名叫李响的男孩,这名学生是全校有名的“淘气包”,上课接话茬,故意扰乱课堂纪律,只要他在班上,老师和同学就难以上课,其他老师都束手无策,避而远之,而廖老师没有放弃他。 为此,廖老师经常在课间找机会和他聊几句,对他进行适当地鼓励。先不谈学习,先让他对老师产生一种亲切感。比如“今天体育课上你跑得真快”“你的投篮技术越来越好”“今天真精神”“今天搞卫生你干得真带劲”之类的话。 等他对老师不抵触了,主动和老师说话、帮老师拿东西时,廖老师再找他交心谈心,肯定孩子的长处、闪光点,帮他改正缺点,逐步要求他上课该怎么做。这孩子也很听话,说到做到。 在校外,廖老师经常会见到李响同学的家长,廖老师并不向家长告状,也不抱怨,而是真诚地夸夸孩子,哪怕只是点滴小事。这样,逐渐取得了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在廖老师和家长的关心、感召下,孩子渐渐变了。上课不吵闹,下课不胡闹,学习也有了很大进步,现在也有了不错的发展。 高尔基曾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 刘新是廖老师教过的一名女生,父母离异后,父亲又成立了新的家庭,并且有了弟弟、妹妹,家里生活也非常困难。她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也没有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她整天蓬头垢面,衣服脏兮兮的,学习没有上进心,因此成绩很差。同学们都不喜欢她,不愿意和他交往,还有个别同学经常嘲笑她、欺负她。 廖老师了解上述情况后主动走近她,课上多给她表现的机会,发现优点及时表扬,帮她树立自信。作业不会做,做不完,廖老师就每天放学后陪她一起完成。除了学习上帮她查漏补缺,廖老师还在生活上照顾她,督促她洗头、洗衣服,医院,把外甥女的衣服送给她穿。其实,她是个漂亮、勤快的小姑娘,爱劳动是她最大的优点,每当看到她帮助同学值日时,廖老师就及时夸她几句。 在廖老师长期的关心和照顾下,慢慢地她变了,变得爱干净了,懂事了,也爱学习了。同学们也喜欢她,爱和她交往了。从此,班里又多了一个自信好学的小姑娘。 多年来,正是教师的使命感,促使廖老师没有放弃过一个学生,对班上学习困难、无人看管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爱。 让优等生帮助困难生,结成“一帮一”对子 廖老师为了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每天坚持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向课堂45分钟要成绩,充分发挥优等生的作用,让他们与困难生结成“一帮一”对子。 在授课中,有一部分学生接受得快,理解得透彻,做练习时,让掌握好的学生去辅导差的学生,一是锻炼这些优等生的表达能力,让其掌握的知识更牢固;二是学生之间交流起来会更容易,更便于理解。 为了很好地激励大家,廖老师会一周进行一次小组比拼,一个学期下来,效果真的很好。这样一对一辅导,不但可以让主动去辅导别人的同学获得成就感,成绩更上一层楼。如“国家千人计划”引进人才、中国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雷久侯,衡南县中考状元、武汉大学高才生廖文健等同学曾经都是廖老师很好的帮手。而且被辅导的同学也会有一种羡慕的心理:他能当我的小老师,我也要成为别人的小老师。这样无形之中就会促使这些学生上课认真听课,认真做题,甚至提高做题的速度和质量,主动要求去教别人。如现在就读衡南一中的李伟、龙荣等同学都是“一帮一”的受益者。 看到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了,成绩日渐提高,廖老师的内心很是欣慰与满足。 放弃休息时间,帮教学生解疑答惑 长期扎根农村教育的廖老师,非常了解农村家庭的实际。学校周边的村庄,在家的村民都有农活,他们早出晚归,没时间也没精力照顾孩子,更别说辅导孩子作业了。大部分学生的父母外出打工,只留下孩子和爷爷奶奶生活。他们长期缺乏父爱母爱,再加上爷爷奶奶的娇惯,学习状况更是不容乐观。 面对这些孩子,廖老师陷入了沉思:他们长期这样下去怎么行?怎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廖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中,最后廖老师决定利用休息时间为他们无偿辅导功课,耐心地给他们讲解知识、答疑解惑、辅导作业,这样既能帮助孩子们提高成绩,又能减轻家长的负担。学生、家长都很感激,得到社会的好评。虽然累些,但廖老师觉得活得很充实,很有价值。 心系学生,用爱陪伴学生成长。清晨陪学生晨练,晚上查寝对学生嘘寒问暖,课上课下诲人不倦。廖老师每天都这样忙碌着…… (中国网全子玉) 来源:中国网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