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千年古镇新市九街之一的正街,离闻名遐尔的三公庙码头仅几步之遥,有一家老字号米粉铺——新市老街米粉铺。该店虽然不大,门面不高,略显陈旧,更没有什么华丽的装饰,每天却磁铁般吸引从多的顾客来此品尝真正的正宗新市米粉。米粉铺刘芳梅女士胖胖的脸宠荡漾着真诚的微笑,她虽年过50岁,却显得年轻而有精神,说起话来风风火火,做起事来雷厉风行,十分干练而有气质,大有一种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强人风采。 20多年前,她从对河坪一个贫穷的农家,只身来到新市闯荡,经过数年的打拼和磨砺,已经在强手如林的城镇,闯出了一番新天地,获得广大市民的异声称赞,事业一年一个新台阶,她经过磋磨和钻研,不断探索改进提高米粉的口味,如今在新市数十家米粉店脱颖而出,成为质量领先的佼佼者,经过她精心烹饪的米粉,色香味俱全,在新市、耒阳、衡南、甚至衡阳、郴州、长沙都少有名气,很多远道而来的外地游客慕名而来,一是观赏新市古镇,美丽如画的风光,二是为了吃一碗久负盛名的新市特色米粉。 我与刘芳梅女士同住一条街,又是对门对户,亲眼目睹她的米粉铺人来人往的热闹,以及生意火爆的场面,每天一个早,当新市古镇的大街小巷正笼罩在一片薄薄的晨雾中,当人们还沉睡在甜蜜的梦中,她的铺门已打开了,整火、烫粉、砍肉、调汤、那钢刀撞击砧板的声音简直就是一支最动人的音乐,很快,从四面八方涌上一个个顾客,只要几分钟刘芳梅就能熟练地将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米粉端到您面前,白白的梳理一致的米粉,红的辣椒,酸的青豆角,配上新鲜的肉片,葱节姜丝,令人垂涏欲滴,撩人胃口。 接着进入高峰,有人骑着摩托车来了,有人开着小车来了,有夫妇两人来了,有全家来了,有附近居民,也有农村来赶集的,更多的是耒阳、衡阳等外地慕名者,为了一碗粉,他们往往要排队苦等,只见屋里屋外都是客,我亲眼看到他们端到一碗粉后的那种不可言喻的高兴之情,看到没有端到粉的焦急等着,有时团体一下来了十多二十个人,刘老板不辞辛劳,马上又要去赶粉剁肉,直到中午顾客减少,她才有空站到屋前舒展一下她疲惫的身躯,爬满汗水的臉颊有一种发自内心的高兴和笑容。 一碗米粉看似简单,其实要付出很多辛勤劳动和敬业精神,每天在灶边一站就是五六个小时,冬天寒冷要起早头,夏天气温高,站在熊熊大火旁更是炎热难耐,刘芳梅全身投入,为的就是让顾客品尝那一份早餐。她告诉我们,没有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没有无私奉献的情怀,是很难做好一件事的,做任何事,上至官员政要,下至黎民百姓,都要讲良心守住做人的底线,要靠质量取胜,所以她选择的都是优质的干粉,新鲜瘦肉,大骨汤,用一小瓢一碗一碗地烫粉,一碗一碗地调汤,宁愿多花点时间,煮出的米粉才味道鲜美,另外,份量足价格低,老少无欺,也是赢得顾客的原因,她说你把顾客放心上,回头率才高,自己宁愿少赚点,也要让顾客高兴而来,满意而归。她说要把新市米粉这个品牌做强做大,唯一的就是精益求精,现在家人都劝她休息,莫做了,她希望难多学习,使之得以传承。 一天,有一位来自耒阳市的书法家,来她店里品尝洣粉后,大加赞扬,说铺外一块象样的招牌也没有,欣然命笔,在墙上题上《新市老街米粉馆》几个字,到底是书法家,那字飘逸肃穆,龙飞凤舞,为店增色不少。几十年间我去外闯荡,到过不少宾馆酒楼,生猛海鲜吃过,美味佳肴也吃过,还有长沙衡阳的米粉也吃过,大都没有留下什么印象,要么是米粉碎,要么是汤不鲜。唯有家乡的米粉,唯有刘老板精心烹饪的米粉甜美可口,令我总是百吃不厌,一日不吃,如隔三秋,那是真正的乡愁的味道,亲人的味道。 也许岁月磨平了古镇青石板上的年轮,也话风霜吹瘦了几百年老屋的木门窗帘,很多老手艺和风味小吃,离我们远去了,恒古不变的是新市老街米粉铺那一碗碗米粉,芳香着我们的餐桌,温馨着我们越来越好的生活!(曹抗生)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