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图片 从“少年中国”到“银发中国”,中国用不到20年时间就走过西方国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变老”之路;预计到本世纪中叶,中国将有三分之一的人口超过60岁。面对来势汹汹的老龄化浪潮,许多老人默默接受了抚孙逗狗、颐养天年的生活,然而总有一些老人,拒绝过这样平淡的日子,选择活出充满激情的“夕阳红”。“老顽童”自创养生拳被称“活神仙” ▲刘爷爷在公园锻炼 老人名叫刘富中,今年72岁,出生在景色怡人的晋中市榆社县云竹湖畔岩良村,年通过招工进入山西省建二公司工作,年退休。刘富中从小就喜欢武术,21岁拜太原市形意拳名家李贵昌,正式练拳已经30余年。“我的身体非常好,几十年来几乎不生病,这完全得益于我练拳。”老人高兴地说道。 精神矍铄、白发美髯、性格开朗、健步如飞、贪玩,这是刘富中给人的第一印象,熟悉他的朋友更喜欢用“道骨仙风”来形容他。老家榆社贴吧里更有网友这样描述:“莫道榆社无高人,岩良老刘活神仙。”这样的话语,不仅仅是形容他的外表,更多的是说他独特的养生理念和生活方式。 “退休以后,我觉得身体机能在一点点下降,于是便想自创一套养生方法,达到长寿的目的。”刘富中说。养生,身体健康是基石,他以形意拳为基础,结合太极、八卦掌、少林十八手等武术功法,创造了一套独门拳法,并命名为“尽天年”,每天坚持练习。为了养生,他还潜心研究道家、佛家功法以及中医理论,撰写相关论文。 ▲刘爷爷展示自己的肌肉 刘富中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近乎苛刻,他认为城市中的汽车尾气等污染物太多,更愿意长期住在植被茂盛、空气清新的农村,为此,儿女们特意凑钱在太谷县农村为他购买了一套住房,老伴却嫌不方便,很不愿意和他一起同住,老两口还闹起了两地分居。如果必须进城,他每天要在公园呆上七八个小时。 平时,刘富中除了练武,还有一些“怪异”的爱好和习惯。他几乎天天晒被子、擦澡,但从来不用肥皂、香皂等任何化学合成的生活用品,刷牙也不用牙膏;他像个“老顽童”,玩心大,爬墙、上树都不在话下,经常外出游山玩水,是典型的“月光族”,经常退休金不够花。“人老了,除了享受天伦之乐,还要会享受生活,保持心情愉快。”他说。饮食方面,刘富中坚持早晚各喝一斤牛奶,以吃素食、青菜为主,辅以小米饭等粗粮。“我的梦想是去一个像世外桃源一样的地方,活上一百多岁,做一个快乐的‘老神仙’。”他说。 老太46岁开始剪纸,60岁进入创作旺盛期 ▲工作台前的李秀芝 李秀枝,原名李笑玲,年出生于广州,1岁时得了小儿麻痹症,导致她双腿无法正常站立或行走。即便在家里走动,也得扶着墙,才能一点一点挪动不太使得上劲的腿,而一旦出门,则需要拐杖或轮椅了。 28岁之前的人生,对于她而言,并没有太多可能性。起初,她选择向命运妥协。无法正常行走,她就坐在桌椅前学习,成绩优秀,但那时候上大学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参加高考时她体育零分,因此上不了大学。失去升学机会的她,一度消沉,可后来打起精神四处奔走找工作,却又因为身体问题,被多番拒绝。 28岁时,李秀枝决定做小生意,可这小本买卖只维持了一个多月就宣告失败,但幸运的是结识了现在的丈夫练汉锋。之后,两人经营起一家小修理店,由于身体不便,李秀枝只能在店里售卖自己做的串珠。 一个偶然的机会,年的中秋节,46岁的李秀枝获邀举办了个人串珠展。为了点缀空荡荡的展厅,她随意剪了一些剪纸贴在墙上,但这些“无心插柳”的剪纸,却获得比串珠更大的反响。就这样,李秀枝从零开始,走上剪纸之路。此时,她已经46岁。 ▲李秀芝在剪纸 从起初的一个人构思、设计、画图纸,再剪,到现在一家三口围着一张大桌子,分工明确的剪纸,李秀枝周遭的质疑声,也越来越少。“我们一家三口,以前各做各的,现在因为剪纸,连接到了一起。”提起一家人一起创作,李秀枝藏不住的喜悦。 李秀枝的剪纸作品中,相当一大部分都是广州本地题材,而这也与她的经历有关。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老广州人,她经历过建国后广州的兴起发展,虽然经济发展非常瞩目,可她总感觉那些点点消逝的东西更能揪住她的心。于是,她的剪刀下出现了好些类似《五羊仙传说》这类的剪纸作品。她说,广州在变,而且变得太快,总要有人留下记忆,传给下一代。 听李秀枝讲述她与剪纸的故事 七旬轮滑爷爷玩轮滑13年 ▲轮滑爷爷在公园 轮滑爷爷名叫刘先亮,76岁,武汉人,退休已经25年有余。退休前是武汉钢铁厂的一名工人。玩轮滑已经13年之久了,每天坚持玩2个小时。对于如何学习到轮滑的,刘爷爷告诉我,全部都是他自学来的,完全零基础起步。对于这个年纪为什么还要玩这个,刘爷爷说退休老人生活都会比较单调无聊,有这个轮滑的爱好,自己平时不仅锻炼了身体也充实了退休生活,这样两全其美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刘爷爷穿着轮滑鞋滑向江滩 因为热爱体育,年刘爷爷为了感受在家门口举办的这场奥运会,专门去了一趟北京。他踩着轮滑的照片也被很多媒体报道,至今他仍然留着那个时候的报纸。刘爷爷说在他年轻的时候去过一次上海,在那里他第一次接触到轮滑,后来由于上班工作忙就耽误掉了。退休以后才重拾这个爱好。 有些轮滑动作对于年轻的轮滑爱好者来说比较简单,但是刘爷爷说就算是简单的动作他也许要学几个月才能学会,因为身体已经不如年轻人,他只有用最笨的方法坚持每天重复练习。 轮滑让刘爷爷拥有了一群有着相同爱好的老年朋友,他们经常聚在一起,也让这些退休老人有了一个念想。 58岁“中国大妈”跳钢管舞 ▲丁大妈练钢管舞 今年58岁的丁怡,从事教育工作25年,3年前从衡阳石鼓区人民街道办事处退休,成为了一名“中国大妈”。可退休后的“大妈”丁怡却没有时间去跳广场舞,反而比工作时更忙了。她把因为工作忙而搁置的孩时梦想都重新拾起来,朗诵、音乐、游泳,甚至跳上了钢管舞,生活忙碌又充实。 退休后,丁怡参加了冬泳协会,并成为这个协会的副会长和秘书长,夏天,她每天都要在湘江游上一个来回;冬天,无论刮风、下雨、下雪她都坚持冬泳,在全国举行的冬泳比赛中多次获得不俗的成绩,曾经从湘江衡南县云集段游40公里到湘江衡阳市段。她还报名加入了衡阳市50室内乐队,每周都有一天半的时间集中进行弦乐排练和参加各种演出。 有一次丁怡陪女儿林牧去健身房,女儿发现母亲的身体素质和力量都不错,就蛊惑她也去练习钢管舞。丁怡的女儿林牧是中国钢管舞表演艺术大师,也是第三届中国钢管舞锦标赛全能冠军获得者、俄罗斯远东国际钢管舞锦标赛亚军。当时的钢管舞在衡阳还不为太多的人所接受,但丁怡却从女儿的钢管舞里感受到了健美与性感。 只是,退休的人了,再学钢管舞来秀健美和性感确实让丁怡有点犹豫。这时候女儿的一句话打消了她的顾虑,林牧说:“性感是身体的健康表现,秀性感是心理健康的表现,你应该秀出自己的精彩。”就这样,丁怡走上了钢管舞女郎之路。 每周,丁怡都要在健身房锻炼18小时以上,做健身、跳健美操、上钢管。她的人生又开启了一扇新的健康之门。 在女儿的指导下,丁怡于年在北京参加了第七届全国钢管舞锦标赛,并荣获女子元老业余艺术组“金奖”。现在,她还成立了一家健身俱乐部,并成为了一名钢管舞教练。 忙并快乐着,忙并优雅着,忙并健康着。这就是钢管女郎--中国大妈丁怡的健康新生活。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故事详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