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8/22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江上龙舟飞渡,岸上百姓大呼“过瘾”“好看”。有这样的场景,才是最具中国味的端午节。6月9日,衡阳县樟木乡与珠晖区茶山坳的龙舟赛热烈举行,记者走进樟木乡里仁村,近距离感受赛龙舟这一传统民俗的古今流变。

  龙头先下水,而且头要朝向上游

  划龙舟,祈求风调雨顺

  请出龙舟,并非打开门,直接抬出那么简单,而是有一套严格的祭祀仪式,非常隆重。“祭祀通常由老船夫主持,在大门两侧点上香烛,烧上纸钱,供上鸡、米、肉、供果、粽子等,还要杀猪。”54岁的村民张自生说,他担任里仁村龙舟的舵手已有30余年。

  仪式毕,大伙抬出龙舟,检查龙舟船身,是否需要修补,因为龙舟都是木制,存放一年后木板可能会缩水,或有虫子啃噬。

  龙舟下水,也有讲究。“必须是龙头先下水,而且必须是朝向上游。”张自生告诉记者,这样龙头下水才顺,向上游寓意力争上游。

  下水后,需要让龙舟“吃”些水。木制的龙舟吃水后,可以让龙舟变得严丝合缝,防止漏水。

  此时,龙舟已进入竞发状态。龙舟随着村民的划桨律动,驰骋于大江之上。几个来回下来,村民与龙舟都开始进入状态。

  可以没有鼓手,但舵手必须要有

  存放龙舟,也有规定规矩

  里仁村的龙舟从来都不孤单,湘江对岸的茶山坳镇金甲岭也有龙舟,而且彼此年年竞技。“就连文革时期不许赛龙舟,大家仍会悄悄地下河比试一番,从未间断过。”村民说。

  划龙舟,在很多人看来,它只是端午节的一个重要节日元素,可是在里仁村村民看来,它寄托了全村对风调雨顺、平安富饶的渴望。

  “哪个村赢了,哪个村就会更加风调雨顺!”张自生说,所以村里人都非常重视,每到端午节前,便会放下各自的活,参加训练和比赛,因为他们认为“这关乎每个村民一年的运承”。

  龙舟呈长条状,两头小,中间稍宽,但最多也只能并排坐两人,所以保持平衡至关重要。“队员的体重和力度都要调整好。”自青年时代便开始划龙舟的杨建华说,竞赛中龙舟必须要保持平衡,不然会因失衡走S线。

  龙舟中间位置为动力区,由划桨手组成,其动力的强劲度决定了快慢。龙头是鼓手的点位,一只鼓、两支短棍和一个鼓手,这个角色约等于音乐会的指挥者,担负着控制节奏的责任。龙尾交给舵手,舵手控制龙舟前进的方向,他是船上唯一站着的队员,站得高看得远,务必看清前方,避免走弯路。

  “鼓手可以没有,但是舵手必须要有。”张自生告诉记者,过去很多时候都没有鼓手,都是舵手兼任鼓手,不打鼓,只靠嘴喊,到后面喊不动了,便用脚跺,可以传导给所有队员,控制节奏。

  划桨手在划桨中也有规定和技巧。“以右边队员为例,身体往前走时,两手握桨上抬,身体往后时,桨插入水中,直至右手的手腕没入水中,再重复前面的动作。”杨建华说,大家的工作要协调一致,要是有人节奏慢了,就容易撞到前后的队员,而且力量也没有得到绝对的集中,速度不是最快。“最前面的两名划桨手至关重要,他们可以控制节奏,没有跟上要及时调整跟上。”

  过去,只有围住对手才算赢

  自清代中期以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里仁村村民都会从本村的杨泗庙中请出龙舟,祭祀河神,筹备一年一度的龙舟比赛。

  杨泗庙前面百米内是宽广的湘江,正对的江边有个叫“站门前”的码头,码头始建于清朝中期,江上船只路过或上岸休息,均要到杨泗庙参拜,祈求庙里的杨泗郎保佑平安。

  传说杨泗郎是湘江上主管河道的河神,保佑湘江河边的人民安居乐业。古往今来,里仁村的龙舟只存放于杨泗庙,已经是一个不成文的规定。

  既然是比赛,那么便少不了规则。

  今年的里仁村河对面金甲岭的龙舟赛由政府部门组织,过去均为两岸自发进行,规则也所有不同。今年赛程米,哪个队先冲过终点便算赢。

  过去的取胜认定并非如此。“我们不设定赛程长度,而是看谁先把谁围住。”张自生告诉记者,围住的意思是,领先的龙舟要插到落后龙舟的前面,从前面绕过去,让对方输得心服口服,这才叫赢。

  短程和长程的竞赛技巧也有不同,前者通常一直开始便全力火拼,跟百米赛跑一样,而后者通常采取保持相对适中,为后者发力节省体力,到最后冲刺阶段则全力以赴,节奏瞬间加快。

  比赛结束后,里仁村的龙舟没有直接上岸,而是专程往下游划行几百米,抵达名为龙船埠的地方,在这里绕上一圈。“这是多年来留下的传统,代表着平安上岸。”张自生说,

  上岸,同样是龙头先上岸,送入杨泗庙,关上门,一年之后再度开启。

来源:衡阳晚报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治疗最新方法
白癜风哪个医院好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