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的记忆——西渡湖之酒 西渡,湖之酒的故乡,一颗颗粮食,一杯杯琼浆玉液,穿越千年,传承的不仅是一种味道,更是一段悠远广博的历史积淀,一路华夏文明的延续,一种湖湘文化的传扬,在黄酒的历史时光印记中荡起层层涟漪,散发着迷人的芬芳,于半袖清风里,邀友醉明月,静享湖之酒醇厚绵香、浓而不腻、圆润浑厚、清明爽快的魅力。 一、衡山之南谓衡阳衡州小镇酒韵扬 衡阳县位于湖南省南部,衡阳市西北部,湘江中游,因位于福地南岳衡山之南而得名,这里群山逶迤,风景如画,国家级森林公园岣嵝峰的林木青翠、六朝胜境伊山寺的流水潺潺、湘西草堂的文化熏染、织女湖的传奇神韵等一批名胜景点为衡阳县更添魅力;这里物华天宝,产品丰富,享有“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文明卫生县城”、“鱼米之乡”之称,并建立了优质稻、优质棉、双低油菜、烟叶、龙须草等十大农产品基地。 小镇西渡是衡阳县的一颗璀璨明珠,地处衡阳县南部,北靠虎形山脉,东畔酃湖,南濒蒸水河,这里气候温和、降水丰沛,日照充足,土质肥沃,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清洌,并富有丰富的偏硅酸、钙、锶等多种微量元素。自然的优越、人文的繁荣、粮食的丰产、人民的富足,西渡集衡阳县之优点与灵气于一身,也是衡阳县的县府所在地,这座江南小镇被赋予了“衡州第一镇”的美称,一年四季酒韵飘香,千年美酒“西渡湖之酒”便从这里以一种液体的形式承载了衡阳县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在衡阳县特有的酿酒原料麻矮糯壮实的稻穗上寻找那一酿便成千年醉。 二、酃湖美景微雨漫碧水盈盈成佳酿 湖之酒的名称来历来源于酃湖,郦道元《水经注》卷三十七记:“酃县有酃湖,湖中有洲,洲上居民,彼人资以给酿酒甚醇美,谓之酃湖之酒,亦称湖之酒。” 酃湖位于衡阳县东,依湘江,傍耒水。阳春三月,碧水盈盈,晓风轻拂泛柔波;花香袅袅,鸟语轻轻,声声啼叫唱春歌;微雨绵绵,丝丝飘渺,柳岸青青揽婆娑。美景如画不胜收,心已醉幽幽。邀上三五好友,于亭台水榭,斟上一盅湖之酒,坐拥繁华静处,揽清风于怀,捻酒香于唇,闲诉人生之事,浅释心怀,不觉已是心也悠然,神亦悠然,舒适而又朦胧,在细品慢饮中已恬醉在这晃动的酒杯。 三、酃湖西岸寻历史张氏夫妇酿酒人 从酃湖西岸,沿着湖之酒的足迹,翻开历史的篇章,在蜿蜒的历史河流中,寻找属于西渡湖之酒的传奇故事。 湖之酒的历史可追溯至西汉期间,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多种史料均有记载。据《衡阳县志》记载:“衡阳自汉传, 酃湖水可酿。”《统一志》记载:“湖之酒始于西汉,盛于三国,曾远销蜀、桂等地。”相传东汉末年曹操煮酒论英雄,煮的就是湖之酒。 “酃”字在《辞海》中注释为:1)汉代县名,其地在今湖南省衡阳县;2)湖名,在湖南省衡阳县东。辞海中的“衡阳县”,是指包括现在的衡阳市区、衡南县和衡阳县在内的一大片地区。 在西渡,流传着许多关于湖之酒的轶事,最有名的就是“井水当酒卖,还嫌猪冒糟”的故事,相传古时,酃湖西岸渡口(现西渡镇)附近,有口天然泉水井,名收金乌井,井旁住着一户张姓人家,其夫妇勤劳聪慧,乐善好施,常为来往行人供茶献水,分文不取,深受人们赞颂,他们的善举感动了玉皇大帝,时年中秋之夜,便差太上老君向金乌井内撒了一把糯米,并将其点化成酒。次日清晨,张氏打水来到井边,顿觉清香扑鼻,酒气迷人,舀之一尝,感觉醇香绵甜,口味鲜美,不禁连呼,“井水变酒了……”此消息不禁而走,片刻即传遍四邻八乡,人们纷至踏来,看稀奇尝新鲜,大家津津乐道,议论纷纷:咯酒是哪来的罗,咯好呷,咯是什么酒罗。一长者接过人们的话题:此酒来自此泉,此泉来自此湖,就叫湖之酒吧,湖之酒因此而得名。 后来该夫妇凭井中酒,开了间酒铺做买卖,生意红火。几年后的一天,太上老君下凡微服私访,来其酒铺小酌,交谈中张氏叹道:“井水当酒好是好,只是喂猪冒得糟。”老君闻之不悦道:“井水当酒卖,还嫌猪冒糟,罢!罢!罢!”随之佛尘一拂,收回了法术,金乌井内的酒水仍旧变成了井水。这夫妻不知其中缘由,终日冥思苦想。一天,突然从井水浸糯米变酒这个现象中得到启发,并试着将糯米浸泡来酿酒,经过无数次的试验、摸索,改正后,终于成功用糯米酿造出香甜可口的湖之酒来,并研发整理了一套湖之酒的酿造工艺和制曲秘方。 若干年后,湖之酒的酿酒技术在西渡周边及衡阳各地传播和发展开来,有道是:青草桥头酒百家,蒸水两岸糯飘香,好一派兴旺繁荣的景象。说来也怪,其它地方酿造的湖之酒多有质感不足,易酸不鲜,没有西渡酿造的醇正可口。 如今的西渡,家家擅酿,人人善品,湖之酒是人们逢年过节、朋友相聚、迎亲嫁娶、生日喜庆、开业乔迁、升学谢师必备的席上佳肴,更是请客送礼的馈赠珍品,可谓是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由于糖、酸、度配合协调,色、香、味独具风格,已成为衡阳旅游观光客人的必饮之酒,因其营养丰富,含有多种氨基酸、葡萄糖、钙、铁、锌、硒等多种微量元素,是一种营养、健康的饮品,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追求,西渡湖之酒已越来越人们的青睐,产品供不应求,已成为人们的一种餐桌文化。 四、两酿两淘两发酵点点滴滴精酿造 西渡湖之酒是选用当地特有的麻矮糯为原料加自制饼药(酒曲),采用优质的地下水资源,在西渡深厚的人文底蕴和优越的地理自然环境中,传承民间酿酒工艺秘方,吸纳现代科技精华,精心打造,酿酒人一代一代的传承,千百年来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生产工艺产品特色,——“两酿两淘两发酵”。 “两酿”——西渡湖之酒的酿造过程分为鲜酿和陈酿。在拌料中添加自制酒曲(饼药),将淀粉和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葡萄糖和乙醇,并形成独特的清香浓郁、鲜甜可口、低度醇和的鲜酿型湖之酒,无须陈酿过程,澄清后便可装瓶销售和食用,而口味特别鲜美;将新鲜的湖之酒煮制杀菌后分坛密封贮存于阴凉、干燥、通风、透气的酒窖中为陈酿。这是西渡湖之酒陈酿的关键,陈酿时间三年以上方可用于配制成品酒。正常情况下,时间越长,醇香越浓,品味越高。 “两淘”——西渡湖之酒在糖化前的原料处理中,采用两次淘洗工艺。首先将浸泡好的糯米,分箩盛入水中淘洗,将米中杂物及浸泡中形成的浊水及异味清洗干净,保证入甑前的糯米纯净、清香无异味;糯饭蒸熟后,分箩摊晾,再次置于水中淘洗,使饭粒均匀散开,无结块,便于平衡拌曲入药,降低和均衡糯饭热温,使之达到理想的入缸发酵温度的要求。 “两发酵”——西渡湖之酒的另一酿造特点是分两次发酵而成。首先将淘洗滤干水的糯饭分缸拌曲搭窝保温进行糖化(初发酵),按量施曲反复翻拌,室内保温是要决,以糖化透彻,酒液浮面,鲜甜纯正为酿造要求;在室温20°C左右经1-2天糖化完成后出缸装入陶瓷小坛,叠置二次发酵间,进入常温发酵期,时间1个月以上,使糖化后的酒糟充分醇化,以增加酒度,改善口感,从而酿制成酒度低、糖度高、酸味少,营养丰富、清香鲜甜、金黄透亮的湖之酒。 五、“五不”“三无”且环保原汁原味就是好 西渡湖之酒在酿造过程中严格遵守“五不加”的原则,即不加水(发酵过程中不加水)、不加糖(完全是糯米自身发酵产生的糖)、不调香(陈酿期间酯类物质生成散发的酒香)、不着色(自然发酵、陈酿三年以上转成的酒色),不加添加剂(在酿造过程中不加任何添加剂),秉乘着这个原则所生产的西渡湖之酒,无论是在颜色、香味还是口感上,都不输于任何一款发酵型黄酒,独具自已的风格。 绿色生产,环保安全---“无三废”,西渡湖之酒采用糯米发酵酿造,酒糟经压榨出酒,无须蒸馏,榨酒后的酒糟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维生素、氨基酸,已开发成为湘菜佐料等多种调味产品,因此无生产的废水、废气、废渣。湖之酒的生产是现在一种难得的传统绿色环保工艺。特别是在二次发酵过程中,采用当年干荷叶封坛,使荷叶清香与湖之酒的甜香融合,使之散发出独特迷人的清香。 六、品评西渡湖之酒——醉美的相遇最美的记忆 视觉品评:轻倒湖之酒入杯,一杯呈金黄色或乳黄色(榨汁型),清亮透明,在柔和的光线下,其态温婉如玉,优雅而又安静,恰似一位娇羞的少女。一杯呈琥珀色(陈酿型),伴着光影轻轻晃动,深沉而又有魅力,有如一位成熟的绅士,也正如一对恋人,穿越千年,如今依然相随 嗅觉品评:轻端酒杯,于指尖轻轻晃动,一股醇香便在空气中蔓延,微微闭上眼睛,轻吸于鼻,这股醇香便从这里开始在人体内进行一段浪漫的旅行,泌人心脾,怡雅心扉,放松心情,不知不觉完全沉醉在这飘渺的朦胧意境中。 味觉品评:轻抿一小口,让其在舌尖上停留片刻,在唤醒味蕾的同时,然后慢慢咽下,一股绵甜、鲜爽从喉咙向胃蔓延,浸润着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适时放上一段唯美的音乐,静享这醉美的相遇,品味着历史的味道,回味时神已飘然。若在炎炎盛夏,将湖之酒冰镇一下,则又是另一番滋味,冰爽中透着丝丝绵柔,消暑降温,妙不可言;在寒冷的冬季,将湖之酒温热再饮,一股暖流入心入胃,不烈不淡,恰到好处的邂逅,便成为最美的记忆。 作者小雨柔柔 摄影爬上窗台的草 酃酒虽好,千万不要贪杯哦! 特别感谢“小雨柔柔”“爬上窗台的草”为“衡阳县宣传”官方皮肤病治疗医院北京白癜风哪家医院最专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