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桂香:衡南县利用紫色页岩地发展土枇杷特色产业的探析来源:湖南省林业局????为破解紫色页岩地造林难、增收难等现实问题,衡南县积极探索利用紫色页岩地发展土枇杷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融合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于一体的土枇杷产业化发展路径,找到了解锁紫色页岩地富民强县的密码。一、土枇杷特色产业发展情况我县林地总面积.28万亩,其中紫色页岩地66.39万亩,是全省紫色页岩地大县。为改造和绿化紫色页岩地,我县不等不靠、主动作为,通过不懈努力,目前已完成紫色页岩地改造37.05万亩,有效改善了生态脆弱境况,有力推进了生态衡南建设。在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引导和支持下,各类土枇杷产业经营主体在我县紫色页岩地建设土枇杷种植基地,发展土枇杷精深加工,逐步实现土枇杷全产业链发展。(一)政府重视支持。我县将紫色页岩地改造和绿化列入全县林业工作的重点,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快绿化增量提质攻坚步伐,进一步促进林业生态建设的实施意见》《衡南县全面消灭紫色页岩“裸露”山地五年行动计划》《关于鼓励社会主体参与造林绿化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文件,以财政资金为支点,撬动和放大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和工商资本积极参与紫色页岩地造林绿化,鼓励和支持发展土枇杷特色产业,并积极向国家和省市林业部门争取重大林业工程项目和资金,全要素投入紫色页岩地攻坚行动。(二)部门主动服务。由县林业局组织专业调查队伍,逐乡镇(街道)、逐村组、逐山头进行紫色页岩地调查摸底,并勾绘成图,形成原始资料,为消灭紫色页岩地提供重要参考。同时,县林业局成立11个科研试验小组,专题试验不同的紫色页岩“裸露”山地立地条件、不同的管理抚育措施及不同的树种在紫色页岩“裸露”山地的造林生长情况,选育出适宜紫色页岩地生长的树种。实验表明,全县紫色页岩地均为土枇杷树适生区,这为土枇杷特色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三)企业积极作为。目前,衡南土枇杷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完整产业链,孵化出了民泰、春风、欣誉、绿色田园、新大新、文贝等土枇杷产业经营企业。数年来,湖南民泰枇杷茶有限公司先后在松江、茅市、鸡笼等乡镇流转近万亩紫色页岩地,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和“公司+村委会+新型职业农民”模式合作开发经营土枇杷产业。同时,为延长产业链,提高土枇杷产品附加值,该公司在松江基地的基础上,通过与衡阳市新大新食品有限公司和湖南欣誉食品有限公司合作,把土枇杷制成果脯和茶类等衍生产品,线上线下销售量一路攀升。二、土枇杷特色产业发展优势紫色页岩地发展土枇杷特色产业是我县紫色页岩改造和绿化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提高紫色页岩地综合利用效率,调整农林业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农村增效、农民增收,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推手。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相继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发展富民乡村产业,支持各地立足资源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农业全产业链。我县作为全省有名的紫色页岩之乡和农业大县,发展土枇杷特色产业有着较大的优势和潜力。(一)有适宜的生态条件。衡南有发展土枇杷产业得天独厚的基础与条件。地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县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日照小时,年平均降雨量.8毫米,年日平均气温17.8℃,年平均无霜期天,年平均相对湿度80%。全县紫色页岩地60多万亩,大部分位于中低山,土层深厚,富含氮磷钾等元素,适宜土枇杷树这类经济树种生长。(二)有一定的技术支撑。全县基层林业服务网络健全,有林业技术推广人员人,基本能够承担衡南土枇杷产业发展的技术示范、推广、培训、规划、种苗培育等各项工作任务。土枇杷企业与湖南农大、华南理工大学、湖南林科院、衡阳市农科所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保持着密切联系和合作。(三)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县土枇杷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广大林农有种植加工土枇杷的传统和习惯,并且掌握了一定的经验技术。近年来,差异化、特色化消费需求持续旺盛,加上县委、县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推动,目前社会各界有大力发展土枇杷特色产业的强烈愿望和诉求。(四)有较好的发展机遇。一是符合国家产业导向。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富民乡村产业。从国家的政策导向,到地方的量身定位、落地实施等,我县发展土枇杷特色产业契合农村产业发展的形势趋势。二是享受诸多惠农政策。发展土枇杷产业可以争取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农业综合开发等多部门涉农项目资金支持,而且符合农业金融信贷扶持范畴。三是有比较好的综合效益。①经济效益。土枇杷树一般5年可投产,6年后就进入盛产期,盛产期每棵树年产鲜果-斤。每亩设计种植25棵,即每亩产鲜果是-斤,按市内鲜果价格每斤3-5元,每亩年收益可达-1元(按每棵年产鲜果斤计算)。②生态效益。土枇杷树是优良的乡土绿化树种,一般树高10至12米,寿命最高可达多年,耐贫瘠、耐干旱,特别适合在紫色页岩地区种植。通过发展土批杷产业,既能做大做强致富产业,又能绿化紫色页岩裸露山地,实现生态、经济共赢。③社会效益。发展土批杷产业可以创造社会公众就业机会,增加广大林农经济收入,充分发挥带贫减贫作用;发展土枇杷精深加工,实施土枇杷品牌提升战略,发挥我县土枇杷特色产业优势,争创“中国土枇杷之乡”、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农产品等,对于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三、土枇杷特色产业发展思路土枇杷树是我县特色资源,要全力以赴把这种特色资源转化成特色产业、特色经济,让“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土枇杷产业成为我县农业产业执牛耳者。(一)加大行政推动。县政府要切实将土枇杷产业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专班,明确主责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围绕土枇杷产业发展,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积极向国家和省市林业部门争取重大造林项目和资金支持;建立土枇杷产业发展专项基金,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扶持产业发展;统筹整合农业农村、水利等涉农项目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土枇杷产业建设和发展。(二)明确发展抓手。围绕“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任务目标,推动土枇杷特色产业集约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在种植上,鼓励多元化市场主体参与土枇杷基地建设,提倡-亩的适度规模种植,通过免费提供苗木、签订购销协议、开展技术指导等形式引导散户小规模种植,扶持乡镇、村组建设示范基地,以点带面发挥产业发展领头雁效应。在加工上,按照扶大扶优扶强的原则,打造市场竞争力较强的加工企业,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科研力度,引进先进技术,提升土枇杷产品附加值,提高产业综合效益,培育和建设省级、国家级农业产业化加工型龙头企业。在营销上,把土枇杷申报地理标志工作列为重点工作进行部署,全力推进。深挖土枇杷产业人文、社会价值,举办土枇杷文化节,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提高市场影响力,提高土枇杷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三)破解发展瓶颈。一是以“统”带“分”。加大对紫色页岩山地流转造林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加快规模化流转土地,提高土枇杷种植、仓储、加工、营销组织化、专业化程度,实行统一苗木供应、统一技术生产、统一物资配送、统一品牌包装、统一市场销售,提高土枇杷产业整体效益。二是化“零”为“整”。建立土枇杷造林、管护、采摘专业队伍,有效缓解农村劳动力短缺问题。推广“企业+基地+农户”、“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等经营合作模式,提高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建立由土枇杷种植大户、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科研院所等关联主体参与的土枇杷产业协会,坚持面向市场、政府、社会、业主,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土枇杷产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关服务。三是“质”与“量”并重。开展土枇杷良种选育试验,研发推广适合本地种植的优良品种,鼓励和支持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设,严格监管和规范种苗市场,为扩面提质奠定坚实基础。建立土枇杷产业信息服务中心,动态发布、适时发送土枇杷产销、供求、价格信息及病虫害防治、实用管理技术等,为农户、合作社、加工企业、经销者提供市场信息服务,增强适应、驾驭市场的能力。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