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诊疗经验 http://pf.39.net/bdfyy/bdfzd/141227/4546156.html 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消息传来,举国欢腾,世界瞩目。听到这个消息,我也十分欣慰,倍感亲切。 欣慰的是,我国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里,有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的人大代表扶贫基地的一份贡献。 亲切的是,曾经参与脱贫攻坚的历历往事,又浮现眼前。 ▲年9月6日至7日,衡阳市人大代表扶贫工作基地现场推进会在常宁市召开 倾力打造聚合载体 在最关键的当口站好桩 从年开始,市人大常委会在全省率先创建“人大代表扶贫工作基地”,连续四年时间持续开展人大代表脱贫攻坚“五个一”(组织一百余名企业家代表联村,一千余名领导干部代表包户、一千余名专业技术人员代表解难、一万余名农民代表结对、一千余名人大工作者帮困行动。 人大代表来自最基层,与人民群众联系最贴近、最紧密、最直接,是党联系人民群众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人大代表参加脱贫攻坚是应有之义。同时,人大系统积极参与、主动作为,对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打造聚合载体,市人大常委会下发了《关于建立人大代表扶贫工作基地的通知》,各级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带队调研贫困情况、走访代表、考察企业。按照便利原则,以主要负责人是人大代表的种养殖业大户、各类农业协会、农产品加工大户、与农业农村相关的工业企业为主体,在全市创建了一批人大代表扶贫工作基地,通过发挥基地的资源集聚效应和示范带动作用,把各项扶贫工作落到实处。 基地按照“六有”“三看”的要求统一规范化建设,做到有牌子、有场地、有人员、有宣传栏、有档案资料、有示范户;检查验收看工作基地、看产业基地、看扶贫对象。还配套出台了信息公开、台账管理、考核评价、履职登记、述职评议五项考核制度,建立健全了台账登记、基地管理、表彰激励、宣传引导四种工作机制,并将考核结果作为代表履职成效评价的重要内容和依据。 为了集聚力量、做强产业,每个基地至少安排1名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参与,除牵头代表外,还选择一些履职能力强的代表参与基地扶贫工作,形成“协同作战”。 市人大常委会每年组织由办公室、农业委、联工委以及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扶贫办组成的调研组,到各县市区的人大扶贫工作基地进行调研指导,进一步规范和指导基地建设。 全市五级人大代表迅速行动起来,积极投身到脱贫攻坚战中。全市1.3万余名国、省、市、县、乡五级人大代表全部参与脱贫攻坚“五个一”行动,每名代表至少结对帮扶了1户贫困户;全市已建成个人大代表扶贫工作基地,辐射带动贫困户余户3万余人。 ▲年8月6日,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刘莲玉(右三)到衡东县调研人大代表扶贫工作基地 投身脱贫攻坚战场 在最需要的时刻担起责 人大代表以基地为载体,深入到广大群众中去,认真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全面掌握民情,充分反映民意,为实施精准扶贫提出务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开展走访、帮扶等方式,切实解决贫困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问题,助推精准扶贫工程顺利实施。 代表们利用多种形式深入农户家中、田间地头宣传党的扶贫政策,提升了广大群众脱贫攻坚、加快发展的意识,汇集全社会齐心协力、和衷共济助推精准扶贫攻坚的强大力量。 为了加强激励和引导,衡阳市、县两级人大常委会收集人大代表参与扶贫的详细情况,纳入代表履职、代表联系群众的重要方面予以登记,作为连任等参考,并将各级代表参与脱贫攻坚工作情况作为评选“为民履职先进个人”的重要内容和依据,连续三年在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进行表彰。同时,积极借助各级各类媒体开展全方位宣传,通过政策宣讲、典型引路和思想政治工作,倡导全社会共同参与脱贫攻坚,激发贫困群众自主脱贫的内生动力。 通过各种形式的有效引导,全市人大代表扶贫工作基地已经形成“赶、学、比、超”的良好态势。 将好作风弘扬在新时代!正如不少基层群众说的那样“人大代表的好作风又回来了。”在衡阳市脱贫攻坚工作中,加强创新代表履职平台建设,通过人大代表扶贫工作基地充分发挥了代表价值,托举起老百姓脱贫致富的“小康梦”,奏响了人大的时代强音,展示了新时代人大代表的新风貌。 ▲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段志刚(左二)在耒阳市调研人大代表扶贫工作基地建设 打好产业“组合拳” 在最紧要的部位咬住力 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产业扶贫可以促进资源整合,通过对扶贫资源进行有机整合,经过充分论证和科学规划,分别投入技术、信息、资本、土地、劳动等要素来共同发展扶贫产业;产业扶贫可以增强脱贫内生动力,为贫困户提供一定的就业岗位和工作培训,从而激发其脱贫的内生动力;产业扶贫可以加速特色农业品牌的打造,因地制宜将特色资源打造成特色产业,推动形成特色品牌,将“特色”转变为市场优势、经济优势。 产业发展具有较强的经济性、区域性以及复杂性,如何把握好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之间的关系,推动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打好“组合拳”,选择适合当地发展、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打造品牌优势,提升产业质量,才能发挥产业在脱贫攻坚中的最大作用,走得更长远。 市人大常委会创建的个人大代表扶贫工作基地均围绕产业链而建,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互联网+农户”“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与贫困户结成利益共同体,采取直接帮扶、劳务用工、股份合作等方式,帮助贫困村发展特色产业,实现脱贫摘帽。 各个扶贫基地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帮扶模式,优先吸纳贫困户就业,给予贫困户技术帮扶,引导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 一是“公司+农户”模式。以公司为后盾,建立扶贫基地,发展主导产业,吸收贫困户参加产业组织,优先安排贫困户用工,让贫困家庭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如常宁市的省代表袁浩卿依托湖南中联天地科技有限公司,在省内外共流转林地万余亩,新造高产油茶林33万余亩,有30%的务工人员为贫困户,累计已给贫困户发放工资多万元,平均每户每年3万元左右。 二是“合作社+农户”模式。因地制宜建立合作社,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发展产业,带动贫困群众共同奔小康。如衡南县的县代表罗学政促成本村成立第一家农业合作社(正源现代种养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种植亩烟叶、水稻种植面积达到0亩以上、油菜多亩、大棚蔬菜30多亩、西瓜30亩、香瓜50亩以及水塘养殖多亩,吸纳本村和周边村贫困家庭和无一技之长的农村劳动力70多人,解决了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也为贫困家庭脱贫致富贡献了微薄之力。 三是“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如耒阳市的衡阳市人大代表贺才明,通过耒阳市江头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围绕发展有机茶,联结茶叶产业的合作社,大力发展茶叶、油茶、生猪、养鸡、水产渔业及休闲旅游,培训茶农余人次,吸纳余户贫困户参股分红,带领他们脱贫致富。 四是“互联网+农户”模式。把“互联网+”和扶贫开发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让扶贫开发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加快脱贫步伐。如祁东县的县代表孙蔚借助湖南省农交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电商平台,建立现代农业生产基地0余亩,联系贫困户26户、79人,自主开发电子网络商城,帮助贫困户销售再生稻、有机米线、红薯片等农副产品,目前农产品上行交易额已达多万元。 五是“市场+合作社+基地+社员”模式。衡阳县的市人大代表易建,采用“市场+合作社+基地+社员”的产业经营模式,主要从事绿色无公害优质稻、双低油菜等农作物种植及其初加工、销售和园林绿化、农业休闲观光等,做大做强优质稻产业,形成了从优质稻种植到生产加工的完整产业链,基地注册资金0万元,流转土地亩,拥有大中型拖拉机、插秧机、收割机、无人机、烘干机、稻草收捡机和稻草压缩打包机等农业机械化设备32台(套),直接帮扶1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53人,辐射带动余户农民受益。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侯明星(中)带队验收人大代表扶贫工作基地 编辑:胡苏责编:雷昕三审:张文凯投稿邮箱:hyrend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