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央广网长沙11月3日消息(记者姜文婧)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11月2日上午,在湖南省衡南县,第三代杂交水稻新组合试验示范基地测得晚稻平均亩产为.7公斤。今年7月,已测得早稻平均亩产为.06公斤。至此,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团队研发的第三代杂交水稻双季亩产成功突破公斤大关。

此前,袁隆平院士及其科研团队研究的杂交水稻屡破水稻单产纪录,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这一次测产,再次实现了水稻产量的历史性突破。第三代杂交水稻将为我国粮食增产带来怎样的助力?

11月2日上午八点多,位于湖南省衡南县的第三代杂交水稻新组合试验示范基地迎来晚稻测产。在这片试验示范田里,种植的是第三代杂交水稻新近品种——叁优一号,由袁隆平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选育。

在稻田里,“叁优一号”长势喜人,挺拔高大、穗粒饱满。据介绍,这种水稻每一穗平均有多粒,是普通的双季晚稻穗粒的两倍。

第三代杂交水稻是一种新型杂交水稻,第三代杂交水稻技术被袁隆平看作是突破亩产“天花板”的关键。目前,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了成熟的第三代杂交水稻育种技术体系,选育了一批第三代杂交水稻不育系,并培育出“叁优一号”等苗头强优组合。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栽培室主任李建武表示,第三代杂交水稻,克服了第一代杂交水稻配组不自由的缺点,同时也克服了第二代杂交水稻制种和繁殖容易受到外界环境条件影响的缺点,它把前两代杂交水稻的主要缺点都克服了,是育种的突破。

在测产现场,“叁优一号”这个被寄予厚望的“头号种子选手”迎来了“大考”,专家组在试验示范田里选取了三个田块,经过一系列细致的准备工作后,3个田块同时开始机械收割。整个测产工作中,袁隆平院士在位于长沙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与测产现场进行5G视频连线。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测产,中午12点20分,专家组现场宣布了测产结果。

测产专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表示:“根据农业部测产有关要求,我们按照各个环节准确进行。最后产量计算,按照农业部规定的统一程序、统一公式进行计算。根据三个专家组分别对三丘(块)田进行测产的结果,三丘田算术平均数亩产是.7公斤。”

经测产专家组评定,晚稻品种“叁优一号”亩产为.7公斤。在此之前,同一基地种植的早稻品种亩产为.06公斤。这意味着双季亩产达到.76公斤,实现了“公斤高产攻关”的目标。这意味着袁隆平的“禾下乘凉梦”更近了一步。袁隆平高兴地表示:“非常激动!达到公斤我就很满意了,现在超过了公斤,我非常满意了,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0斤首先在湖南实现,杂交水稻之乡,更加锦上添花。我们下面进一步把品种、经验在全省、全国推广开来,为国家的粮食增产作出新的贡献!”

据介绍,今年南方水稻产区遭遇极端低温寡照天气,第三代杂交水稻品种表现相对稳定,经受住了考验。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广德福在现场表示,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突破公斤,有力证明了第三代杂交水稻的“基因强大”,具有高产、抗病、抗寒、抗倒等特点。测产达成预期目标,对国家粮食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广德福说,水稻是三大主粮作物,水稻冲关成功,提高了单产,保证了质量,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对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大有好处。尤其中国人多地少,十八亿亩耕地红线要牢牢守住。我们怎样端牢饭碗?广德福指出,要不断提升品质、改良品种。现在科技贡献率能达到百分之六十,我们就靠科技进步,靠好的专家团队,靠好的政策,来支撑农业发展。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