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3/29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衡阳日报2月6日讯(全媒体记者周瑞华实习生魏蓉蓉)行走在衡南县柞市镇阳兴村路上,不少村民热情地跟宁占福打招呼,亲切地称他“摩托书记”。宁占福今年49岁,近年来先后任县人社局驻茅市镇九龙村扶贫工作队长兼第一书记、驻柞市镇阳兴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长兼第一书记。几年来,他骑着摩托走村入户、辛勤奔波。现在,九龙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阳兴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也迈开了坚实的脚步。用心用情,做困难群众“娘家人”“我是农村出来的,对农村的情况很了解。”年3月,刚从乡镇调入县城工作的宁占福说服了妻子,带着驻村“三件宝”----雨鞋、雨衣和摩托车,到九龙村扶贫。几年里,进组入户、开会办事、到附近乡镇考察项目,宁占福的摩托车行驶了近3万公里。宁占福每月驻村时间超过20天,最长达28天。他做得最多的是走村入户调查,成为群众的“娘家人”,互相叫得出名、聊得火热。驻村才3个月,他带领高铁学院师生入村调查,全村30个小组55户贫困户竟然没走错1户。深知扶贫成败系于精准,要找准穷根、对症下药扶到点上。宁占福建立民情登记簿,分层分类撰写日志、列出清单。为精准识别贫困户,他开展了2轮全面入户走访,3次召开评议会,还与村扶贫专干从建立贫困户档案入手,利用农闲时节,晚上骑摩托车到贫困户家中收取照片、户口簿复印件及残疾证、病历等材料,白天在村里整理完善,夜以继日地加班加点,整理和装订资料。他领衔编定了30多本内容详尽、规范整齐的扶贫系列档案资料,翻阅过的人无不为之动容。做实做细,点点滴滴干实事宁占福说,“按期脱贫不是我们工作的终点,要让九龙村富起来,必须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几年间,他带领村干部东奔西走,争取水、电、路等建设项目资金万元,用于改善村级基础设施。其中:乡道拓宽2.3公里、投入资金44万元;村道硬化1.3公里、投入62万元;组级公路硬化、砂化10.9公里,投入28万元;河道清淤投入11万元;村集体60千瓦光伏发电站项目投资45万元;村部建设投资万元,村集体养猪场投资55万元;路灯安装投资11万元;水塘护砌3口、投资18万元;改厕户、投资43万元。同时,还有村民危房改造、扶贫易地搬迁安居、广电光纤网络通讯工程、饮水提质改造等等。现在,贫困户全部脱贫,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的生活明显改善,村集体经济收入也从无到有。此外,宁占福还注重输血与造血结合,扶贫与扶志并举,激励引导困难群众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脱贫攻坚工作圆满结束后,宁占福没有申请调回机关上班。年5月,他再次选择驻村,带着责任和担当来到阳兴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吹响了当地乡村振兴的号角。虽然到阳兴村时间不长,但他已经跟所有困难群众交了朋友。一年来,他多次召开产业帮扶对接屋场恳谈会,让脱贫户选择养羊或养鸡等产业,他则忙着联系农产品外销渠道,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前来做技术指导。在柞市镇弯弯的山道上,人们时常可以看见“摩托书记”和他的摩托车在奔驰。
|
------分隔线----------------------------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