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锋将军简介 萧锋(-),江西泰和县人,年2月7日生,年9月参加赣南万安农民暴动。历任泰和紫瑶山游击队一小队队长,泰和独立团团长,红军总政治部组织干事,红一军团一师三团总支书记、政委等职。年3月获红军三等红星奖章,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师骑兵团政委,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三团政委,四分区五团政委、团长(三个小团合并的大团),军分区副参谋长等职。首战倒马关,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大捷、陈庄歼灭战,指挥重机枪手将日军号称“牛刀子”专家的水源旅团长击毙。还参加了磁武、涉林和百团大战等上百次战役、战斗。在日军不断残酷扫荡的华北抗日战场,和张钦、曹振国等指战员率先开展了“麻雀战”、“地道战”和“地雷战”,打得日伪闻风丧胆。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渤海军区警六旅旅长兼二分区司令员,山东军区七师副师长,华东野战军十一师师长,二十九师师长,第三野战军28军副军长、代军长等职。参加了解放德州、三打邹平。而后在华东、中原战场上,参加了莱芜、孟良崮、皖东、皖西、豫东、沙土集、济南、淮海、渡江、上海和金夏等战役,是陈毅、粟裕得心应手的“阻击王牌”。在战争实践中,他研究发明的“猫耳洞”,在阵地防御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减少了不必要的伤亡。他组织赵明奎、刘天祥、曹振国等研究创造了“飞行炸药包”,在二、三野的攻坚战和打坦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项成果还被《毛泽东选集》中列为解放战争中的五大发明之一。全国解放后,曾任华东军区装甲兵副司令员,第一、三坦克学校校长,年调任北京军区装甲兵副司令员、顾问,年离休。他先后“魂系坦克三十载”,为初创装甲兵的革命化和现代化建设倾注了全部心血。在国庆十周年天安门阅兵式上,他代表装甲兵,率领坦克方队,接受了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检阅。萧锋是开国少将,一生打过次战役、战斗,六次负重伤,先后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退休后,他根据坚持记了64年的日记,整理出一千多万字的回忆材料,整理并出版了《长征日记》、《十年百战亲历记》、《回顾金门登陆战》、《萧锋征战记》(遗作,南溪、孙翊整理)等书籍,年2月3日清晨病逝于北京,享年75岁。 年12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名将萧锋将军诞辰周年纪念大会在吉安市海联大酒店隆重举行!萧锋将军的女儿萧南溪参加纪念大会。 萧南溪是萧锋将军的独生女,年3月生于延安,北京装甲兵工程学院原理化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提前退休,多年来协助父亲整理和出版了《长征日记》、《萧锋征战记》等书籍,并在报刊杂志上发表多篇文章。关于南溪这个名字的由来,即萧锋将军希望他女儿记得自己的根是在泰和的南溪{南溪又名南坑}。 一份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的珍贵史料——《萧锋征战记》 一份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的珍贵史料——《萧锋征战记》 作者:谢武军 年春天,笔者在《万里长征亲历记》一书(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年版)中,发现萧锋所写的《迎接红二方面军》一文。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年春天,我在江西瑞金洋溪中央苏区马克思主义大学高级班学习,任弼时是我们的老校长,这次见首长,感到格外亲切,任政委把我向贺总和关政委作了介绍。”这段话为认定任弼时是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首任校长提供了一份来自学员的证据。年,一本《萧锋征战记》的问世(《萧锋征战记》是萧锋的遗稿,由南溪、孙翊整理,中央文献出版社年8月1日出版。本文引文出自此书第44—58页。)更是让人喜出望外。书中以多字的篇幅详细记述了萧锋在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的生活、学习、所见所闻,在若干方面弥补了中央党校这段历史史料的欠缺。 一、关于瑞金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即中央党校)旧址 1、洋溪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即中央党校)旧址也是列宁团校(即中央团校)旧址。《萧锋征战记》写道:“年2月底,结束了在列宁团校第一期学习后,少共中央决定选送我和王炳章、邱会玉等三位曾做过共青团工作的学员到党校深造。”“党校就设在团校老房子,我们由东房搬到北房就算报到了。”实际上是团校设在党校老房子,因为这所房子年底(最迟年初)就是党校的校址了。 2、洋溪旧址至少四处。现存的旧址是校部、办公室,“学生宿舍和教室在村西头两家地主的大院。”还有一个“教堂(应为祠堂)改成的礼堂”。 3、党校第一次转移。年4月下旬,蒋介石常派飞机轰炸红都瑞金,洋溪校址已暴露,曾炸伤了两个老表,炸死了老乡家的4头猪。党校从洋溪村转移到下萧区。学校的全部家俱只有一些旧桌椅板凳床板,由萧锋同王炳章、阙廷俊3名学员负责钉好一只木筏,从洋溪绵江河下水,运到下萧区黄竹堪下新斤村,行程60里。 二、党校的列宁室 年4月26日,《红色中华》第七十三期《纪念“五一”的准备》一文写道:“该校俱乐部在总支委领导下,决定加紧墙报及列宁室工作。”列宁室是个什么模样,它有哪些功能呢?《萧锋征战记》详细介绍了洋溪中央团校时期的列宁室:“列宁室是用学员们捐献的伙食尾子,再加上团校资助筹建、布置起来的。列宁室的正面墙上,挂着马克思、列宁画像;两侧贴着《国际歌》《工农暴动歌》等青少年爱唱的歌片,还有列宁的名言‘青年的任务是学习’等标语;室内摆放有《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等马列著作,还有苏区中央局主办的《斗争》《红色中华》报,红军总政治部主办的《红星报》,少共中央主办的《青年实话》等报刊。列宁室是我们业余学习的园地。每天晚饭后,学员们就三三两两的来到这里读书看报,讨论战争形势,学习文化。有时,我们还在这里编快报,拉洋片,编歌曲,排练舞蹈,准备结业演出。这里是我们互教、互学最愉快的场所。”党校的列宁室与此大同小异,它兼有图书馆、俱乐部、会议室等多种功能。笔者推测,现存洋溪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旧址的堂屋,很可能就是当年的列宁室。 三、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第一期学员人数及第一期高级班学员 按照年3月12日《红色中华》第六十期报道,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第一期原计划招收人(三月班80人,四月班人,高级班40人)。萧锋记载,年3月7日上午,教导处逐个点名编班时,学员实到名,高级班共计35个人。战争年代学员不可能一次到齐。除高级班外,其他班学员很可能是陆续报到。《红色中华》曾报道四月班毕业生余人,假设三月班实到80人,加上高级班35人,第一期学员人数应该在人左右。 高级班学员都是来自苏区红军团以上、地方少共县委书记以上的主要领导干部,班里分三个小组。萧锋记载:“青年小组最小的是福建省儿童局书记赖大超,14岁,最大的也不过18岁,青年小组有我、阙庭俊、王炳章、谭启龙、陈丕显等9人,妇女小组有李贞、邱会玉、陈碧云、彭儒等8人,成年小组有罗桂华、余立金、辛原林、王逸群等l8人。”高级班班主任是杨尚昆同志,班里支部书记是职工总工会的处长、成年组学员戴波淘。学校成立了少共总支(团总支),萧锋任团总支组织委员,兼做班里团的工作。 四、高级班的课程及任课教员 高级班原定学习时间6个月,实际学习时间约11个月,年12月12日结业。萧锋记载:“3月9日上午举行开学典礼,校长任弼时,副校长董必武(实为教务长,笔者注)到会。董老宣布教学计划和教学方针,即采取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自修与重点讲解相结合;开设11门课程,其中苏维埃运动史由毛主席讲授,中共党史由任弼时(后调湘赣苏区任分局书记)和邓颖超同志讲授,职工运动史由刘少奇和陈云同志讲授,少共史由顾作霖同志讲授,军事课由朱总司令上,自然地理常识由徐特立和陆定一同志上,西方革命史是董必武讲,政治常识是杨尚昆同志讲。赖大超同志代表学员表决心:一定要努力学习,用马列武装头脑,锻炼改造自己,更加适应苏维埃运动的形势,以实际行动报答中央领导和党对学员的期望。”这些文字比较准确地记载了高级班第一期的课程和教员,可与这些领导的年谱和传记相印证。 更有意思的是书中生动地记述了领袖们讲课的情境,绘声绘色地描绘了他们的音容笑貌、讲课的主要内容和许多精彩的细节,读来饶有趣味。中央教育部长徐特立是党校教员中岁数最大的。他精力充沛,讲课生动活泼。讲授自然常识他提问:“世界上有没有鬼?”萧锋抢着答:“有鬼!”还说自己在水塘边,碰到了一个水鬼,引得大家哄堂大笑。中央党校副校长兼高级班班主任杨尚昆讲的第一课是“猿猴变人,劳动创造世界”,末了还说:“如果大家不信,可以摸下自己的屁股骨还有个尾巴根子。”年5月10日,刘少奇讲职工运动史的第一课,一大早他就骑马来到党校,在校内转了一圈,找高级班的学员聊天,问学员的经历,念过哪些书,对他讲课有哪些要求。他讲课声情并茂,富有感染力。朱德总司令讲军事课,列举一、二、三次反“围剿”的战例,把红军游击战的战略战术讲得活灵活现。他的课,学员记得住,用得上。朱老总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不修边幅,像个老农。课余时,一有时间,他就找高级班的学员一起打篮球。 年5月23日下午,学员们在树林里席地而坐,听毛主席讲中国苏维埃运动史。毛泽东讲课时,有学员提出“红旗到底能打多久?”“我们为什么不能进行议会斗争和其他合法斗争?”等问题,毛泽东一一作了深入浅出的回答。萧锋写道:“毛主席讲的课,言简意明,通俗易懂,解答了我们心中不太明白但又迫切想知道的问题,打开了我们困惑的心结,像黑暗中的一盏明灯指明了我们今后战斗的道路。下课时我们热烈鼓掌,欢送主席。后来,毛主席在百忙中还给我们讲了好几课。给我们讲的课,是这11门课程中,我们收获最大的。” 随着极左路线在瑞金逐渐占据领导地位,党校的领导和教学内容也发生了变化。对此《萧锋征战记》也有所记载:“4月底,党校搬到黄竹坑。5月1日,党校在操场召开庆祝会。在主席台上,我们看到了几位首长,其中有一位留西洋分头、带眼镜的首长,听说中央从白区(上海)搬到了红都瑞金,他就是临时中央的书记博古同志(秦邦宪)。另一位叫洛甫(张闻天),还有一位叫罗迈。从此以后,党校的教学内容有了变化,改为以苏联共产党和苏维埃运动史为主要教学内容,将中共党史和其他课程压缩了许多”。博古拿着一本厚厚的俄文书讲联共党史,由于没有教材,他讲的那些苏联的人名、地名,什么孟什维克、民粹派、哥萨克、邓尼金,听来像腾云驾雾一样,搞得大家头晕脑胀。李德上军事课,旁边跟着个翻译,讲了半天,说了两个问题,即袭击、伏击的战法,举的全是拿破仑进攻俄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例子。 五、艰苦的学习生活 萧锋记载,党校学员的宿舍是农民的草房,地上铺上稻草,就是床铺,有时草铺也不够,学员们干脆就睡楼板。在洋溪,学校里只有那个旧祠堂比较宽敞,兼做教室、饭堂、俱乐部、礼堂。教室里的桌椅板凳非常破旧,是红都瑞金苏维埃政府支援的。门前的空地上有两副篮球架和两张乒乓球台,是学员们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做的。敌机不断袭扰,学员们经常在茂密的树林里上课。师生都是吃小包饭(用草编成包,饭包上系有写上姓名的竹牌),每人每天定量(学员每人每天1斤,工作人员是7至8两),长期没有食油,大家都吃不饱。学员多是文盲、半文盲,看发下来的材料,还要查字典,搞清语法关系。萧锋感慨:“在这种战乱环境中寻求救国真理、学习马列主义,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到黄竹堪下后,师生自己动手,种菜养猪,养鸡养鸭,做豆腐,打草鞋。经过努力,膳食大为改善。 六、高级班学员的实习 党校学员的实习课始于瑞金时期,在延安时期得到发扬光大。战争年代学员们是怎样实习的,《萧锋征战记》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高级班年7月10日停课,12日全队出发到苏区南边的粤赣边区筠门岭县去实习,那里对敌斗争环境比较艰苦。出发时萧锋带上了《红军政治工作条令》《农村各阶级的分析》和《土地法》等,并作好了牺牲的准备。走了两天,到达会昌城。7月15日后,萧锋同何金田、赖如昌、赖大超、王炳章等人被分配到招财区实习。他们在招财区半个月做了三项工作:一是放手发动群众,使各个区、乡、村都成立了赤卫队、赤少队,防范靖卫团随时随地的进攻,对地、富分子实行工农专政。二是深入复查分田情况,了解到田岸村、河口屯、新许屯等3个村子有35%的人没有粮食,处于饥寒交迫之中。他们立即提出建议,请县、区政府给予适当的救济。三是整顿了县独立营。这个营游击习气很重,纪律涣散,组织不纯,实习组来之前,该营中队长、坏分子曾田吉带3人3支枪反水。实习组协助营长、政委打了4仗,边打边整顿,并在战斗中吸收19名苦大仇深的国民党俘虏兵当红军,开除了几名动机不纯分子,组织战士学习背唱“十六字令”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并落实到行动中。经过一段整顿,纯洁了县独立营的队伍,提高了战斗力。 实习结束,先由各实习组在高级班内部汇报,然后到实习所在县委进行总结。8月5日返回学校,由主持工作的副校长作了最后的总结。 (来源:学习时报年12月20日)大家都在看: 1、姓氏文化保护|坚决抵制一切打着姓氏文化旗号进行变相推销及非法集资的行为! 2、萧氏骄子丨设计奇才萧红——香港澳门区旗区徽设计者 3、萧氏公益|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访汕尾市萧氏家族公益协会会长萧虎 4、萧氏骄子|汉初三杰之一——萧何 5、萧氏总谱|《中华萧氏总谱.结公卷》在衡南县斗山萧氏宗祠举行发谱仪式 6、齐梁文化|灿烂辉煌的萧氏文化 7、今日特稿|打赢钓鱼岛保卫战是中国获得大国尊严的唯一选项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