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深夜一支烟”可订阅 夜深人静之时,锁定《深夜一支烟》,凝神倾听,放松心灵。不一样的情感故事,总会有那么一句话,打动你那多愁善感的心。 渔鼓惊魂,声断衡阳。年5月9日下午5点56分,中国著名曲艺作家、表演家,衡阳本土最著名的艺术家,衡阳几代百姓心目中的偶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衡南渔鼓第六代传承人,民间艺术大师张紫映先生因病于下午5点56分与世长辞。痛失“蔡老娘”,衡阳市、衡南县文艺界人士纷纷自发前往吊唁。 深情植沃土,从小习渔鼓 张紫映祖籍衡南泉湖,年出生于衡阳县西渡镇农科村(原赤水村),自幼喜爱文学艺术,编剧、导演、作曲、表演、器乐……件件皆通。因父亲家庭成分不好挨斗受欺,家贫如洗。他曾经有过卖血养家活命的童年,有过与八指头陀相似,没钱读书、躲在窗外偷听的童年。童年的无助与凄凉,养成了他多愁善感、伤春悲秋,忧郁又倔强的个性。 上天给了他聪慧的艺术天赋,教他靠渔鼓走村串户谋生存。13岁入衡阳县长乐乡八仙班,先后师从萧远冰、杨美孚等民间艺人学习渔鼓,接触到渔鼓声音的明亮空灵与渔鼓词的朴素智慧,从此点燃追求渔鼓艺术的生命之火,执着一生。 衡阳渔鼓是中国诞生最早的曲艺剧种,早在多年前,晋代魏夫人来南岳传播道教,就是用渔鼓唱道情,传道理,渔鼓自古就是传播大道、教化民众的艺术武器。衡南渔鼓曲目有“唐三千、宋八百”之说,有的一部“大传”可连续演出十到二十年。“小传”浩如烟海,“私访”动人心弦,经史子集遍演,神话野史广泛涉列,充分展示了湖湘人兼收并蓄、有容乃大的思想胸襟和不竭的创造力,微服私访的明君故事、除暴安良的英雄豪杰、婉约凄美动人的爱情剧本带给人们多少精神的慰藉和浪漫的遐想。 文革期间不能表演,张紫映私自对渔鼓进行挖掘研究与创新。他阅读《杨家将》、《铡美案》、《智取威虎山》等画本,改编了四百多个渔鼓桥路本。文革结束后,张紫映在衡阳市、衡南县、衡阳县等地走街串巷,深入山区林场、边远水乡唱起了自己改编的渔鼓。他总是向大家宣传要团结,不要你斗我,我斗你。在那个年代,人民群众心里很迷茫,听了他的渔鼓词,感觉到希望,所以很爱听他的渔鼓。常常是一个村子刚刚唱完,另外几个村又来约,有的村怕争不到,把渔鼓筒都抢走。 年轻时,他扮相帅气,姑娘媳妇听他的戏,常常忘记淘米煮饭;小伙老农听他的戏,常常走错田,耕错地。衡阳人口万,他的戏迷粉丝达百万之多。在僻静的沉睡的田野,张紫映的渔鼓将乡村的寂寞拍打成黎明到来的心跳。在寒冷的乡村夜晚,张紫映的渔鼓引动阵阵春潮,使衡阳大地发出花开一样的笑声。 张紫映先生追悼会将于年5月12日(星期六)下午2:30在衡阳市殡仪馆春晖厅(松木塘)举行,欢迎各界朋友参与追悼吊唁。 传递正能量,弘扬主旋律 张紫映不仅改编传统剧目,还编写新曲本、编排道情渔鼓。当斗争哲学满天飞时,他创作讲团结、促和谐的剧本。当拜金主义风行时,他创作行孝道、讲奉献的剧本。城市文明创建,他宣传好人好事,引领社会风尚。国家反腐倡廉,他歌颂廉政典范,激浊扬清,提升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的作品辛辣讽刺,幽默风趣,寓教于乐,给人们带来希望、温暖与振奋的力量。 传统渔鼓以“唱”为主要表演形式,张紫映根据时代的发展、老百姓欣赏口味的变化,将自己擅长的“独角戏表演”融入其中。他浑身是戏,满脸是“角”,生旦净末丑,演什么像什么。他擅长反串,以小人物蔡老娘的形象讲出大道理,表演惟妙惟肖,演唱超越古今,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自他开始,渔鼓因加入了“表演”的元素而发展为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渔鼓戏。他在乡间表演,经常使听渔鼓的堂客们回家之后还沉迷其中回不过神来,一个个煮饭忘记了放水,而她们的丈夫则是守在戏台边上眼巴巴等着下一场演出,连饭都不愿意回家吃。有的一家祖孙三代都是张紫映的粉丝、渔鼓迷。 改革开放之后,张紫映创作渔鼓光碟《蔡老娘遇十怪》将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成果与社会道德逐渐沦丧的现象写实演绎,引发衡阳城乡的轰动,碟片卖了万张,并流传到美英法国华人家庭,声名远播。 年,十六大召开,党中央提倡建设和谐社会,张紫映创编邻里和睦的渔鼓作品《旧怨新恩》登上中央电视台,荣获全国曲艺大赛中部六省金奖,在曲艺界再掀热潮,被刘兰芳盛赞。 年,汶川地震,张紫映创作《小娅过生日》,抒写抗震救灾中,一个残疾女孩用自己的生日礼金捐款救灾的故事,诠释炎黄儿女同心共苦、抗震救灾的决心和力量,被中央电视台选播,感动了亿万全国人民。宣传农村改革新政策的弹词《土地流转新策略》和引导农村生活新风尚的渔鼓《随女嫁娘》,在民间广为流行。 年,张紫映在西方文明之都巴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舞台上,演出呼唤绿色地球,呼吁环境保护的幽默渔鼓作品《小菜歌新编》,赢得了最高荣誉——卢浮奖,让世界倾倒。年,张紫映被评为衡阳市十佳优秀党外人士,年,被评为衡阳市德艺双馨艺术家。 大爱化飞虹,慧心结硕果 自十六大召开起,他一发千钧,百花齐放,作品纷呈,愈演愈烈。他创作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振农村》《十七大阳光沐衡阳》《新农村一派新气象》《衡阳人争戴劳模花》等一系列曲艺作品,都把党的政策化作及时雨,在第一时间播撒衡阳大地,滋润着衡阳人民的心田。 为了宣传十八大,张紫映深入乡镇、学校、军营、社区、集市演出多场次,累得几次晕倒,瘦得只有80斤重。年春,衡阳民间农耕文化庙会“泉湖二月八”开幕式上,张紫映义务表演自创的《农村要走城镇化,幸福生活要开花》渔鼓,瘦弱的张紫映一登台亮相,精神抖擞,气质非凡,唤起现场十万观众热烈的欢呼声,张紫映夫人在台下边看边流下泪水,说:“谁能知道,他在家里已经起不来了,一上台就变了一个人,他生来就是属于百姓舞台的!” 张紫映十分关心时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他心情激动,彻夜难眠,挥笔以十字大鼓词牌创作《三中全会定目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亲切的表演,在第一时间让衡阳老百姓听懂了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和要义。节目在省里演出后,受到时任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长许又声的亲切接见和高度肯定。为了更全面地宣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张紫映又创作了系列作品,用渔鼓、大鼓、三弦等多种形式,到乡镇、集市、部队、学校等地演出多场次,观众达6万人次,衡阳民间又一次掀起了张紫映“百姓微宣讲”的高潮。 张紫映一生著作等身,在6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一直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地在花鼓戏艺术的沃土上耕耘、创造、坚守。他天生一副好嗓音,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演唱风格,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艺术财富。共创作演出了新编渔鼓曲韵作品多件,他天天登台,跑遍城乡,唱出对党对国真挚的热爱,唱出时代强劲的主旋律和百姓生活最殷切的希望。 张紫映还为衡阳花鼓戏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在湖南戏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曲韵弹古今,春筒传道义。张紫映弹的是千年中华历史文化之韵,传的是党和政府的爱民之情。他以深情的音调和饱满的激情,唱出了传奇人生。如今,斯人已去,音容未散。惟有那些经典唱段里蔡老娘的芳容,独特的音韵,伴随着戏迷们的真爱,留作那生生不息的长相思,长相忆。 张紫映先生追悼会将于年5月12日(星期六)下午2:00在衡阳市殡仪馆春晖厅(松木塘)举行,欢迎各界朋友参与追悼吊唁。让我们一起向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致敬,愿张老一路走好! 人生履历: 年被湖南省文化厅评为“全省先进文化工作者”。 年任衡阳县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宣传队队长。 年任衡阳市曲协副主席。 年与公安部签约,共拍摄自编的70多件作品,其中“蔡老娘遇十怪”、“气砣子回乡”、“瞎子道情”、“新说理”、“金钱歌”、“崽嫁娘”、“两亲家”等在社会上流传最为广泛,并流传到了英国、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张紫映的作品富有生活气息,初看觉得不太大雅,细看雅俗共赏,余味无穷,“俗到尽头便是雅”,这话丝毫不差。 之后,在衡阳电视台工作3年,期间编创了衡阳地方方言52集电视连续剧《娱乐胖胖》。 年任衡阳市曲协主席。 年策划成立了衡阳市企事业文联。 年首届豫皖晋赣湘鄂六省曲艺大赛,创作导演的衡阳渔鼓《苦翁中奖》荣获一等奖。 年,由中国曲艺家协会、全国少工委办公室和中央电视台青少节目中心共同主办的“信乐味精杯”第三届全国少儿曲艺大赛,创作的衡阳渔鼓——《小娅过生日》在大赛中荣获一等奖,这是该项赛事举办三年来,湖南曲艺界拿到的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一等奖。 年怀抱渔鼓,代表中国曲艺赴法国巴黎执行文化交流展演,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捧回了“卢浮奖”。 年当选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衡南渔鼓’第六代传承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