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倪介江 方言是局部地区人们使用的语言,属语言的地方变体。耒阳方言就是汉语言中耒阳地方的变体,它属汉语七大方言中的湘方言范畴。耒阳地处湘南,历来是中原到岭南的交通要道;无论陆路水路都是必经之地,往来官差商贾繁多,因而造成语言的特殊性。它不但与代表湘方言的长沙话差别很大,与相近的郴州衡阳,相邻的永兴衡南安仁有较大区别;而且市内的东南西北四乡也有很大差异。这种情况是其他地方很少有的。本文拟从耒阳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和它的语言特点诸方面作一概述。 一、耒阳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 1、语音。 任何一种方言,与普通话差别最大的应该是语音。耒阳方言发音时声母有三处与普通话明显不同:一是没有翘舌音,其zh、ch、sh一般由z、c、s代替。如:“芝”、“之”zhī和“资”、“姿”zī。“迟”、“驰”chí和“词”、“辞"cí“诗”、“师”shī、和“思”、“私”sī读音完全一样。又如“知道”的“知”,“蜘蛛”的“蜘”都不翘舌而唸成“鸡”jī。耒阳人说话不翘舌,所以学普通话的翘舌音难度很大。二是不太用鼻音n,声母n完全由声母l代替。如“脑”nǎo.“闹”nào和“老”lǎo“落”lào发音完全一样;不过耒阳方言里“翁”n可以单独作声,如把“你”ni呌作?,把“鱼”叫成ń。这现象却是普通话所没有的。三是声母中多了个ng[注音字母为兀],如“我”不是唸wǒ而是唸ngò或ngaō,“眼”不是唸yǎn,而是唸ngàn;“恩”不是唸ēn,而是唸ngēn。 耒阳方言发音时韵母与普通话有两处不同:一是eng和ong不分,都读成ong。如“东”、“冬”dong和“丰”、“峰”fēng韵母读音一样;二是将无后鼻音的en和有后鼻音的eng相混,一般不读后鼻音。如把“庚”、“耕”gēng读成gēn,把“灯”、“登”dēng读成den;同样,有后鼻音的ing和无后鼻音的in也混在一起,如把“丁”“钉”dīng读成dīn;把“冰”“兵”bīng读成bīn,把“京”、“惊”jīng读成jīn。 再说声调。一般而言,耒阳方言读的阴平与阳平字与普通话差异不大,如“夫”fū如“花”huā“般”bān“帮”bāng“猜”cāi,“湖”hú“华”huá“南”lán“谋”móu“瓢”piáo基本上没区别。有意思的是它的上声和去声正好与普通话相反,即耒阳读上声的字普通话读去声,耒阳读去声的字普通话读上声。例如“勇敢”、“走路”、“去处”、“巧妙”。此外,耒阳方言中入声字很多,如“雪白”、“激烈”“漆黑”,这种声调是普通话所没有的。汉语的古代声调中有入声,普通话把它分别融入到现在的四声中去了,而耒阳方言是一直保留着。现在不是四声而是五声,现表示如下: 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 呼fu胡hu富fu虎fu福fu 欺qi棋qi气qi岂qi七qi 2、词汇。 词汇由词素构成,一个词素基本上是一个字,也有两个字或两个以上的。一个词素构成的词叫单纯词,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素构成的词叫合成词。由于字的读音不同,造成耒阳方言与普通话在词汇上极大的差异。例如,单纯词“我”读ngò,“人”读ń,“夜”读yǎ“水”读xù,“井”读jiāng;合成词“我们”读“宛翁”wànn,“别人”读“酣翁”hānn,“眼睛”读“眼珠”ngànju,“回去”读“到后”dǎohou,亦有读成dǎoju的。这就是耒阳方言词汇的一大特点。 耒阳方言词汇的第二大特点是,不太使用“很”、“极”之类的副词,代之以一个动词或形容词的词素,构成一个新的合成词。如把“很圆”、“很快”、“很咸”、“很甜”、“极辣”说成“溜圆”、“飞快”“苦咸”“清甜”“十辣”“飞辣”。这样使词语不但意义明确,而且形象生动。“溜圆”是圆得光溜溜,“飞快”是快得如飞,“苦咸”是咸得有了苦味;这比用个“很”来修饰好得多。 耒阳方言词汇的第三大特点是,很多附加式合成词不用“子”“儿”作后缀,喜欢用“粒”或“崽”来代替。例如“帕子”“箱子”“柑子”“粑子”就叫作“帕粒”“箱粒”“柑粒”“粑粒”;“竹子”“凳子”“桶子”“蚊子”口斗做“竹崽”“凳崽”“桶崽”“旻mīn崽”。还喜欢用“佬”作后缀,且使用率极高。如“手佬”“脚佬”“木佬”“蔸佬”“豆腐佬”,还有把干瘦的人叫“干佬”。这些语言都有特殊韵味,显现出它与众不同的地方特色。当然也有用“子”作后缀的,如“桌子”“杯子”“房子”“丈老子”“家老子”等,但其使用频率不如“粒”“崽”高。 耒阳方言词汇特点之四是,多用“哉”做语气词,放在数量词或时间名词后面表示约数,有“大约”之意。如“斤把哉”,是大约一斤;“五六日哉”,大约五六天;“一下哉”表示大约时间不久,“一戞(jiá)哉”表示极少只一点点。这种语言现象普通话里没有,其他地方语言也很少兄。 3、语法。 毕竟同属汉民族语言体系,耒阳方言与普通话在语法上相差不大。比较特殊的是有时造句不用介词,需要用的介词多用动词替代。如:“我从北京来”,说成“我走北京来”,用动词“走”代替介词“从”,表处所;“他替我打官司”说成“他帮我打官司”,用“帮”代替“替”或“给”,表对象;“他被父亲骂了一顿”说成“他得父亲骂了一顿”,“他被黄蜂蜇了一口”说成“他得黄烽蜇了一口”,用“得”代替“被”表被动。等等。 说到“得”字,耒阳方言还有一种特殊现象,常把“患病”说成“得病”。如“他这次得了好重的病呀”,这个句子就显得有语病:“得”本是得到的意思,难道还得到了病吗?但在耒阳完全可以,尽管有语病,已经约定俗成了。 说到约定俗成,笔者想到耒阳方言一种词的活用现象。“打”是一个多义词,在《词典》上,它已有了26种含义,但在耒阳还有许多特殊用法。如“打一个红包”、“打一条白沙烟”中,这“打”是“给”的意思;“打清明会”、“打早伙打晏伙”中的“打”是“吃”的意思;“打摆子”、“打虐疾”中的“打”是“患”的意思;“打了几斗粮食”中的“打”是“收到”的意思;还有“打雨”是淋雨,“打霜”是降霜,“打胭脂”是搽抹胭脂,等等。可以说是多姿多彩,大大丰富了耒阳的语言。 二、耒阳方言源远流长古色古香 耒阳置县于秦,是中国最古老县之一;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文化发达。因此耒阳方言源远流长,许多话语是沿袭古代,至今保持古音古韵。 1、许多字的读音跟古代一样。如“斜”“邪”不读xié而读qiá,“赊”不读shē而读xiā,“车”不读chē而读tiā,“间”不读jiān而读gān,等等。这些读音都是与古代“平水韵”一致的。因此,用耒阳方言朗诵古代诗歌,比用普通话更有韵味。如“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把“斜”读成qiá就跟下一句的“家”jiā押上了韵。同样,“黄河远上白云间,一座孤城万仞山”的“间”,要读为gān,才与下旬的“山”sān更押韵,读得更琅琅上口。 2、耒阳方言至今保持大量的入声字,如月、缺、切、国、曲、白、漆、一、夕,都是古代留传下来的。“入声”问题前面已经讲过,这里不必重复。不过必须强调,入声字在宋词中用得特多。如岳飞的满江红中的歇、月、切、雪、灭、阙,苏轼的《念奴娇》中的物、壁、雪、杰、灭,王安石的《桂枝香》中的肃、簇、足、矗、曲都是,读起来很有韵味;现在用普通话来读,没有入声,多少有些遗憾。 3、有些方言还保持古代的原始涵义。例如,把“窗户”叫作“箭眼”就很有来历。“箭眼”是什么?它是城楼上供战士作战时射箭用的洞,那洞是方的跟窗户差不多,现在许多城楼上还有。又如,古代以右为上,成语“无出其右”意思是没有谁在他之上;耒阳方言把右边称为“大边”,至今还保持让客人坐右边的尊右为贵习恪。还有,“哉”本是古代的词语,现在极少用它;但耒阳人就频繁使用。除了前面提到的“斤把哉”、“一下哉”,还有“养毛哉”、“先头哉”、“去年辰哉”等,也可以说是受到古汉语的影响。 三、耒阳方言明确生动形象诙谐 耒阳方言不但源远流长,它还来自人民来自生活;这些语言经过长久的流传和磋磨加工,不但内容丰富,而且颇有艺术色彩。现在就词汇的创造方式来谈谈它的艺术特征。 1、状物象形,明确生动。许多名词是取事物的形状而创造的,如螃懈是因为有八只脚而叫做“八脚”或“八夹”,蝙蝠是因为它样子像老鼠而口斗做“檐老鼠”,鳙鱼的脑壳大气势雄因而叫“雄古脑”,小米是因为它呈黄色样子像鱼子就叫“鱼子粟”。这样状物取名,不但词意明确而且十分形象,一说名字就可以想到它什么样子。 2、取意成词,内涵丰富。许多词语是按其意义而创造的。如“卯露”并非指地上的露水,而是指天上的雾;因为这雾是凌晨卯时生成,故而得名。被面叫做“艳心”,一是因为它是被单中间一块布所以叫“心”,二是这一块布特别鲜艳,取这“艳”字;艳心者,鲜艳的心也。多么形象!更有趣的是“整巧”一词,意思是抓住某种机会为难人,即趁人家有困难的时候来整人家,这不是整人整得很巧吗?这真耐人寻味啊!类似的词语还有“许后脑”(答应给人好处)、“吃后脑”(受贿)、“吃得咸”(心狠胃口大)、“打蹶子走”(快跑)等等都是。 3、象意引申,恢谐有趣。有些词语本来是由状物或取义而成的,倘再引申而产生新的含义,这就不但形象还更加诙谐有趣。例如:“打摆子”是人患虐疾,这词语是取患虐疾时浑身发抖左右摇摆之状而创造的,本已十分形象;后来引申为做事没成效白费力气。它就有了新意,说事情没做好或者耽误时间就是打摆子。这话语可以骂人也可以责己,用得非常普遍。有的还说“人打摆子饭养猪”,不但强调了白费力气的意思,而且更加诙谐有趣。又如“抬丧”,本是出殡抬死人棺材的意思,因为抬丧这种事是人们不太愿意做的,后来把它引申而产生了新义,凡是做了不高兴的或没成效的事,都说是“抬丧”。 耒阳方言骂人也骂得诙谐有趣。如骂好酒贪杯不讲原则的人叫“酒米汤”,骂多吃多占的贪污分子“吃了肿肚子”、“吃了屙浓滴血”,骂心怀鬼胎干坏事不得好报是“养崽冇屁眼”等等。这些话也可以作为朋友间的戏谑语,开开玩笑也是很有趣的。 总之,内涵丰富、明确生动、形象诙谐是耒阳方言的艺术特征。 以上是耒阳方言的概述。既是概述,就只说个大概;资料不多,研究肤浅也只能说个大概。耒阳地方语言浩若烟海,非专著难以尽说,这里只列举典型稍加分析,势必挂一漏万;文中有些观点和提法不一定妥当,诚盼方家补充或指正。 附“耒阳方言词汇举例” 来源:耒阳视界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