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时节,多平方公里的衡南大地,正悄然孕育春天的希望。 刚刚过去的年,衡南紧扣发展主题,书写了一连串动人的诗篇。 这一年,衡南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在产业转型升级、农业现代化、城乡统筹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聚焦着力,实现了“十二五”完美收官、“十三五”精彩开局; 这一年,衡南以全面深化改革统领全局,坚持用改革破难题、增活力、促发展; 这一年,衡南倾力保障改善民生,始终突出民生优先、民生为重,全年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例达68.9%; 这一年,衡南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凝神聚力抓党建,驰而不息纠“四风”,打造了政治生态上的青山绿水,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和整体形象全面提升; …… 这一年,奋进衡南,脚步铿锵! 转型升级发展步子更稳 “新常态下要在产业转型升级上谋发展,着力“做强工业、做优农业、做大三产”,以产业发展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年初,衡南县委书记曾祥月强调要注重转型升级。 一年来,面对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加快的新常态,衡南县委、县政府积极抢抓新机遇,全力以赴稳增长,全县经济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预计全年GDP增长8%,财政总收入增长11.7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依然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 经济发展首看工业,工业发展重在园区。 “我们积极推进调规扩园,以‘二次创业’的态度和决心推进工业新区建设”。衡南县委副书记、县长邹小敏十分重视和支持云集工业集中区这一工业发展核心集聚平台。 目前,云集工业园区规划面积由9.98平方公里调增至23平方公里;通过全面启动园区闲置土地清理,引导“僵尸企业”平稳退出,落实项目用地亩;积极创新投融资方式,广泛吸纳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建设,全年到位融资贷款1.35亿元;想方设法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问题,预计园区全年税收将突破1亿元。同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佰旺矿业等传统企业加快改造升级,促成金誉化工竞拍收购春晖化工,打造湘南地区合成氨生产基地。认真清理历史虚增,对29家空壳企业产值进行清零处理,有效甩掉了工业产值虚高的沉重包袱。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74.2亿元。坚持不懈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立了一批带动力强的“龙头型”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充分挖掘和激发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全年全县成功流转土地98.29万亩,其中耕地45.58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6.2%;启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让广大农民群众吃下“定心丸”,为放活农民搞活农村打下坚实基础。加快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全省率先实施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成为农业部信息化服务三农试点县,全县已建成27个乡镇信息服务站、个村级“益农信息社”。 穿越经济重重“雾霾”,新常态下,衡南取得新成绩。 夯实基础,发展后劲增强 交通优势更加凸显,众多大项目好项目纷至沓来,48个市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复工,城乡面貌大为改观,党员干部素质全面提升。 年7月7日,总投资12亿元的特变电工南方能源科技产业园项目签约仪式在新疆举行,标志着这一全国强企业正式入驻衡南县。项目占地面积约亩,主要建设“能源+科技+物流”三大功能区,建成投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70亿元、年税收1亿元。在此前后,天洋梦东方·中南国际旅游度假区、汉能光伏发电、大北农等7个由上市公司投资兴建的大项目先后落户衡南。这些项目扩大了衡南影响、优化了产业布局、增强了发展后劲,意义十分重大。 一年来,衡南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适应经济新常态的主抓手和突破口,坚持聚力攻坚、精准发力。大力转变招商重点和方式,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县委书记曾祥月,县长邹小敏先后20余次率队到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经济发达地区敲门招商,主动对意向企业实行上门对接、全程跟踪、推进落地,项目引进取得历史性突破,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纷纷落户衡南。衡阳运机、星马重汽、恒飞电缆、金杯电缆等一批“退城入园”工业项目均已达成搬迁至衡南的意向。 为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衡南县坚持“一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持续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专项整治,助推了一大批重点项目开工、建成、投产。年,全县48个市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复工,完成投资75.9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97.6%。蒸湘南路衡南段(衡云干线)全线通车;土谷塘航电枢纽首台机组已经发电;娄衡高速衡南段、怀邵衡铁路衡南段、瓦松铁路衡南段及电子产业园、家居产业园、鸿鑫再生资源产业园、龙兴钢材市场等项目相继开工建设。 年11月13日,中国·衡阳乡村生态旅游节暨衡南宝盖银杏文化节在“湖南银杏第一镇”衡南县宝盖镇开幕,整个节会期间游客突破20万人次,打响了银杏文化这一乡村旅游品牌。当年全县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8亿元。成功举办首届房地产交易展示会,活动期间共销售住房套,销售面积19.57万平方米,交易金额约5.4亿元。 “县城主要街道提质改造后,住在云集就好像住在华新开发区一样,而且空气还好些。”近日,云集居民刘新生对提质改造后的县城感到很满意。 一年来,衡南县坚持以县城建设为重点,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城镇化率达到43.6%。蒸湘南路延伸线(衡云干线)的全线贯通,以及4条公交线路、2条巴士线路、1条客运班线的全面开通,使县城与市区的交通时间大大缩短。深入实施县城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力推进云集大道、云峰路、新塘路等主干道提质改造,油化县城干道7条10.5公里,新建或拉通县城道路4条,县城面貌焕然一新,县城云集品位和宜居指数明显提升。同时,分类引导小城镇因地制宜发展,三塘镇、栗江镇、车江镇被列为“全国重点镇”,三塘镇被列为“湖南省新型城镇化试点地区”,宝盖镇被评为“湖南省特色旅游名镇”。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推行中心城镇环卫保洁货币化管理,集镇“脏乱差”现象得到有效整治,镇村道路两厢基本实现绿化,乡村人居环境越来越美。 推动事业发展,关键在党,关键在干部。一年来,衡南县多管齐下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整体形象。深入开展“五学两争”活动,把述学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把年作为“政治生态建设年”,高标准要求、高质量推进“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认真梳理征集和查摆“四风”问题,集中整治干部作风问题;以零容忍的态度重拳惩治腐败;选派名党员领导干部担任基层党建工作指导员,选派名机关年轻党员干部担任“村第一书记”,整顿转化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75个。 深化改革,发展活力迸发 在全市第一个对接“险资入县”,第一个成立PPP中心,第一个推出“农信担”基金、财政支出金融业办法,三塘朝阳路土地开发权拍卖、县城地下管网经营权拍卖开全市先河。 年9月2日上午,衡南县与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举行PPP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据了解,衡南县是全市第一个成立PPP中心和首批采取PPP模式建设和运营项目是的县(市)区。 改革创新是破解发展难题、激发发展活力、提升发展水平的“主引擎”。 一年来,衡南在重点领域积极先行先试,在资本运作上大胆探索,在政务服务上创新创优,不断增强了发展动力和活力。 重点领域改革扎实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及乡镇区划调整改革稳步推进。企业“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医院综合改革、国有林场改革、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改革、财税制度改革等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资本运作创新卓有成效。启动投融资体制改革,制定出台了《县本级投融资公司管理办法》、《县本级投融资公司薪酬管理及绩效考核暂行办法》,推动投融资公司向市场化转型。金融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县农村信用联社成功改组农商行,金融服务“三农”全面推开。三塘朝阳路土地开发权拍卖、县城地下管网经营权拍卖开创全市先河。云集大道、云峰路提质改造等项目积极推行融资代建模式,破解资金瓶颈,项目相继建成完工。霞客公园采取与人防疏散基地一体化建设,破解资金短缺瓶颈。在全市率先成立PPP中心,在“两供两治”项目中引入PPP模式,第一批8个PPP项目已对外正式招商,首个PPP建设项目三塘镇污水处理厂正式开工。 政务服务创新成效显著。坚持“以简政放权为核心、以转变职能为导向”,推进政务服务创新创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大力清理、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做到依法确权确责。投入余万元建设集“”政府服务热线、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及公安智能指挥系统于一体的政府信息服务平台已开通运行。 改善民生,发展成果共享 全年民生支出累计达26.73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68.9%;贫困人口脱贫人;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和11%。 年春节前夕,衡南县云集镇建新安置区户居民告别了脏乱差,迎来了洁净美。据了解,这是该县投入数百万元对该安置区进行改造的结果,当前正在对县城黎托、云集等安置区进行改造,将惠及近万人。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一年来,衡南始终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发展民生事业,不断提升老百姓幸福指数,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县广大人民群众。 集中力量办好民生实事。民生投入力度和民生工程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年民生支出累计达26.73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68.9%,其中农村安全饮水、农村危房改造、新增公共租赁住房分别完成任务数的.7%、%、%。栗江电灌站提质改造、农村安全饮水、座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13处小二型水库治理、路网安全隐患整治、幸福家园公共租赁住房等一大批关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具体工程项目相继如期投入使用。 全力打好精准扶贫战役。改漫灌式扶贫为滴灌式精准扶贫,扎实开展“一进二访”活动,完成了7.49万贫困人口的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全县69个贫困村都派驻了帮扶工作队实行精准扶贫,每个贫困村县财政安排4万元、后盾单位支持5万元,并整合其他项目资金,投入30万元以上,确保了贫困村项目建设资金来源。细化帮扶举措,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去年全县实现贫困人口脱贫人,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和11%。 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全力强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障范围逐步走向全覆盖,全县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保险参保对象近90万人次,征缴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总额达5.42亿元,全县年新农合参合89.27万人,参合率达99.7%,新增城镇就业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6%,城乡低保、五保、困难救助等工作扎实推进。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县城义务教育学校改扩建正式启动,县城小学学位实行区域划片招生,县城“大班额”问题得到初步缓解,县职业中专与第五技校合并搬迁已进入施工准备阶段,松江实验小学搬迁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全县高考上线率继续稳居全市前列。集中开展了“三下乡”、第二届社区文化节、首届机关体育运动会等活动,并成功申报“省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极大丰富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主动适应新常态,加快发展新作为。,奋进衡南,精彩不断。年,前行衡南,春色满园……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