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较好的皮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hl/210915/9448290.html 湖南日报记者陈鸿飞 通讯员阳新龙交春许冬日 5月18日上午9时,记者偕衡南县林业局的同志在县城云集出发,西行40公里来到谭子山镇杨湖村,远眺大落皂,墨绿色的森林在阳光照耀下郁郁葱葱、生机盎然,成群的麻雀、白鹭、鸽子等鸟类在森林上空展翅飞翔,相互嬉戏。环绕在村庄周围的小河溪水潺潺,清澈透明,欢快地灌溉着稻田和果树。 村东头的一大片枣园吸引着记者的视线,泛青的酥脆枣挂满了枝头,预示着今年又是一个硕果累累的丰收年。40出头的村民谢琼军正在枣林进行灌溉、施肥,促进枣果膨大和着色。 “这一片枣林面积有亩,去年产酥脆枣吨,获利50万元。”谢琼军说,枣林丰收,农民受益,县林业局对杨湖大面积改造紫色页岩功不可没,过去的“红色沙漠”变成了“绿色银行”。 年4月,杨湖村由原白龙、林陵、杨湖三个村合并而成,全村共有31个村民小组,户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6户人。耕地面积亩,林地面积亩,全部属紫色页岩土壤。村民经济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为主。 “每逢五六月份的汛期,杨湖的紫色页岩土壤,遭遇连绵阴雨,造成水塘淤塞。”村党支部书记谢琼民说,从山上流淌下来的洪水到处泛滥,致使井水不能喝,塘水不能用。村民吃水要到两三公里外的翔龙学校去挑,如遇下雨天,山路泥泞,人不知摔了多少跤,桶不知摔破多少担,喝点水苦不堪言。 令老谢记忆犹新的是,年杨湖遭遇大旱,当年6至10月连续4个月高温少雨,村民在山上栽种的花生、豆类、芝麻等农作物颗粒无收。“村里六七十口山坪塘干枯,溪水断流,稻田没有水,村民眼巴巴看着禾苗干死。” 年下半年,衡南县对全县紫色页岩地区实行封山育林,禁止在杨湖村多亩紫色页岩区域耕种作物、人畜破坏,并适地适树补种苦楝、柏树、栾树等10余种乡土树种,在进入杨湖村口与国道交界处设立永久性封山育林标志牌。谢琼民说,通过17年的封山育林,今天的杨湖山清水秀,是花的世界、鸟的乐园。 “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谢琼民说,年,杨湖实施退耕还林惠民工程,村民自愿把山上适宜种树的多亩旱土植树造林,把旱土变成林地。目前,多亩旱土全部成林。“现在,杨湖的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老谢说,村里的山头郁郁葱葱,没有一块荒山秃岭,没有一块“赖子头”。房前屋后绿树成荫,在远处眺望小山村,只见绿树,不见屋顶。“昔日的红色沙漠,如今变成了镶嵌在衡南南乡片一块耀眼的‘绿宝石’”。 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杨湖的生态环境变美了,在外务工经商的成功人士都愿意回家乡承包荒山,植树造林。目前,在外经商的村民谢琼军投资万元在家乡承包亩荒山种植酥脆枣,常年在基地务工的贫困户有20多人,人均年收入2万元。并投资办起了农家乐,每逢节假日接待观光游客人次以上,旅游年收入达30余万元。 [责编:唐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