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东周,说灵王,灵王姓姬,名泄心。 灵王的太子叫做晋,性格耿直,说话没轻重,触怒了灵王,被废为庶人,做普通老百姓,想不开,郁疾而终了。 太子晋之子,周灵王之孙,叫做姬宗敬,长大成人又做官了,官至司徒,相当于宰相。可是周室衰落,天下大乱,觉得官做起来没劲,心灰意冷,便辞官不做,皇族血统,受人敌视,宗敬怕乱民追杀,便举家避居到太原,改姬姓为王姓,从此开创了中华大地上龙兴一支——太原王氏。 这个王宗敬的第二十代孙叫王离,封秦二世(秦始皇的儿子)时大将军,由于二世横征暴敛,民不聊生,导致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羽积极响应。那么身为大将军的王离必须替二世办事,就率领20万大军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钜鹿之战,妄想击溃反军。可是,大势已去,命数该绝,终因项羽破釜沉舟,楚军以一当十,英勇奋战,有本事的王离也难逃失败的厄运,被俘虏了,手下的副将都战死了。战没打赢,秦二世怪他们没尽力,派兵追剿他们的家族亲人,赶尽杀绝,一泄心头之恨。 王离的儿子叫王元,得到消息后,深夜起程,举家逃迁,没命地走,走死了几匹马,又换了几批活马,最终行至山东半岛东南方,一个叫琅琊郡的地方,只见前面汪洋大海,再没有逃路,再走就叫跳海了,于是在此落脚安家,起房子开基,称做王氏琅琊祖。 经秦汉西东晋、历南北朝,一朝又一朝,一代又一代,近两千年岁月的长河中,琅琊王氏一族于山东、河北、河南一带开枝派叶,传宗接代,繁衍生息。到了隋唐,南方渐渐开发了,琅琊王氏就不断往南迁徙,犹如现代人喜欢到广东沿海一带差不多,现代人是坐飞机坐高铁坐火车来,他们是骑马坐轿行船走路而来,来了就开户荫槐,子子孙孙,世世代代,遍及安徽、江苏、江西、福建、湖南各地。 “一源正派分燕北,百世宗枝衍楚南”,至北宋,有一个绍字辈的王氏子孙叫做王冕,是北直真定灵寿,现河北保定人,世世代代为官,祖父叫王志松,官至安徽青阳县令。父亲叫王定忠,官至正五品奉政大夫。王冕本人也是进士出身,好运气,南放为官,担任永州府尹,相当于市长。 可是好景不长,正逢改朝换代,唐末宋初,北方战火纷飞,王冕虽当个这么大的官,有的是钱,却回不了自己的家乡,这一生的好时光都在离乡背井的酸楚和北望故园的痛苦中度过了。惨啊!为了不再让后代子孙过这种颠沛流离的生活,王冕决心退休之前,在南方寻一处“远尘之地”给子孙定居。爸爸上哪儿去呢?王冕想起出公差时路过的衡阳,亲眼所见衡阳那山岳巍巍,丘壑连绵,水重山复,乃钟灵毓秀之地。早就仰慕著名大诗人王勃的“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的诗家化境了,于是将一颗“暮天飞旅燕,故国在衡阳”的归心落土生根。绍冕公立即着风水先生前往衡阳堪察地相,遴选佳址。 穿山渡水掷金轮,八卦周易测乾坤。风水先生不负所托,踏破铁鞋,在衡阳奔波了整整三年,终于觅得一吉祥之地。此地背山有靠,山青发秀接衡岳之神韵;面水有照,水环泉抱聚湘支之灵气。山水之间平野宽阔,气清云仪,为有福之貌。而站在远处一个叫城基峰的山上瞭望,有九道水口向外奔涌,竟似倒流回归,呈现“九龙捧圣”之势,实乃帝王天相也!风水先生激动不已,连夜乘船发永州,将王冕公接来此地亲自校察。绍冕公虽然无意帝王之说,但是见这里山可狩猎、水可捕捞,渔米皆丰,最适宜子孙生存,确实是藏积万金,发人振业,光宗耀祖之大吉地也,绍冕公非常高兴,当即就买下了此地——这就是当时的衡阳府长坪乡大渔塘,现在的衡南县栗江镇大渔村。(未完待续) 王氏宗祠——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南部保存最完好的宗祠建筑 宋代石柱明代花雕精美绝伦 皇家斗拱状元诗联高贵典雅 衡阳第一家——欢迎你! ------------------------------------------------ “微衡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