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7/27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南华大学副教授马汉钦一次做客“雁城市民课堂”时提到,在古人的观念里,北来的大雁南飞衡阳,便不再南飞了,只等来年春天再飞回北方。这样一来,衡阳成了“大雁南飞”的“终点站”。衡阳与雁,也就有了不解之缘。

鸿雁传书,寄托情谊

“衡阳雁”作为传书的使者,广为人知,所谓“鱼雁传书”、“鸿雁传书”就是这个意思。

“一从恩谴度潇湘,塞北江南万里长。莫道蓟门书信少,雁飞犹得到衡阳。”盛唐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的好友穆侍御受命离开幽州,将任职于潇湘。为了表达问候,诗人特此作诗,“衡阳雁”在其中也作为了“信使”的形象出现。

晚唐诗人李益《寄赠衡州杨使君》中写到:“湘竹斑斑湘水养,衡阳太守虎符新。朝来笑向归鸿道,早晚南飞见主人。”因为杨使君为衡阳太守,诗人仰望天上的大雁,也就把衡阳雁当作了帮助自己传情达意的使者。如果身在衡阳以南,而无法获得鸿雁传书的便利,那就只有“羡慕嫉妒恨”的分了!“苏门四学士”之一秦观在他的词作《阮郎归》中,表达了他对“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的(《藤王阁序》)羡慕之情:“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虚。丽谯吹罢小单于,迢迢清夜徂。乡梦断,旅魂孤。峥嵘岁又除。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诗人在远离故园之际,恨自己居于远在衡阳以南的郴阳,而无法获得鸿雁传书的便利,上阕写寒夜梦醒,下阕就梦断写异乡飘泊的孤独幽怨。词尾真实地写出作者身在贬所,举目无亲,孤寂难耐的况味。

征雁回家,安放心灵

一次次离开,一次次回归,“衡阳雁”犹如漂泊的游子,被赋予了留恋故园的形象。文人骚客们还把“衡阳雁”这个意象与羁旅故情联系了起来。

庾信在《和侃法师》中写道:“客游经岁月,羁旅故情多。近学衡阳雁,秋分俱渡河。”由于长期漂泊在外,思念家乡的心情日甚一日。在作者的眼里,衡阳是大雁的故乡,到了一定的时候,那是一定得回家的。而诗人现在学起了衡阳雁了,一到秋分就渡河回家。

为了安抚廖八名落孙山的痛苦,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曾在诗中写道:“曾作关中客,尝窥百二疆。自言秦陇水,能断楚人肠。失意倦京国,羁愁成鬓霜。何如伴征雁,日日向衡阳。”诗人遍游南北,四海为家,深感漂泊之苦。因此,也劝慰失落的廖八不要为此而愁白了头发,希望自己像征雁一样,回到衡阳去。由此可见,在欧阳修的心里,衡阳就是心灵的栖息地。

北宋王安石在《送刘贡甫谪官衡阳》中写下了他眼中的衡阳雁和衡阳:“万里衡阳雁,寻常到此回。行逢二三月,好与雁同来。雁来人不来,如何不饮令心哀。莫厌潇湘少人处,谪官樽俎定常开。”作者认为,刘贡甫虽谪官衡阳,但衡阳有雁,到了每年的二三月,必再北返,或许刘贡甫也能够像那衡阳雁一样,与雁同返而再次相见。

大雁腾飞,奋发团结

文人骚客们还赋予了“衡阳雁”一种团结向上、奋发有为的崭新内涵,这恰恰与“衡阳精神”表述语中的“大雁腾飞,奋勇争先”、“雁行天下”不谋而合。看来,从古至今,衡阳雁团结奋发的精神一直对世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常听人说鲤鱼跳龙门,而在诗人刘孝绰的眼里,衡阳雁也会飞向龙门的。其诗《赋得始归雁诗》中对衡阳雁是这样写的:“洞庭春水绿,衡阳旅雁归。差池高复下,欲向龙门飞。”早在年前,刘孝绰就认为,衡阳雁的身上有一种飞向龙门的精神状态。“万里衡阳雁,今年又北归。双双瞻客上,一一背人飞。云里相呼疾,沙边自宿稀。”衡阳雁不远万里,又向北飞来了。它们在飞翔的过程中,是那样的紧密团结、相互照应。杜甫此诗,使世人对衡阳雁的团队精神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离别是为了有所作为”,在晚唐著名诗人杜荀鹤在《冬末同友人泛潇湘》中,写的是衡阳雁对衡阳的告别:“残腊泛舟何处好?最多吟兴是潇湘。就船买得鱼偏美,踏雪沽来酒倍香。猿至夜深啼岳麓,雁知春近别衡阳。与君剩采江山景,裁取新诗入帝乡。”看来,衡阳雁暂时离别衡阳,乃是要出去有所作为的。

在古代,衡阳雁是忠诚的信使,传递着遥远的思念;它沧桑而多情,即使是受尽人间冷暖,一路跌跌撞撞,也要凭着超人的毅力回到自己的家乡;它们奋发向上、团结协作的精神,正是雁城人民团结互助的真实写照。古诗中的“衡阳雁”留给世人无尽的遐思,更留给衡阳巨大的精神财富。

赞赏

长按







































最好白癜风专科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