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12月23日讯(记者陈鸿飞通讯员杨春兰肖力元欧阳帅)12月23日,时值年关。家住衡南县江口镇白马村的村民李剑秋起了个大早,老李匆匆乘坐早班车赶到县人社局,拿回自己被拖欠的9万元工钱。当局领导把一沓票子递给这位年过六旬的汉子时,他数着钞票,感激地说:“县委、县政府为农民工主持了公道,追讨了工钱,回家好好过个年!” 老李说,他家因新建住宅,背负了不少债务,只得外出务工偿还。李剑秋在地处江口镇的一家农业工程项目工地中没日没夜打了两年工,老板却以各种理由拖欠工钱。今年眼看又要过年了,工钱还是没有着落。10月底,李剑秋拿着举报信,向县人社和纪委监委反映,希望相关部门帮他追回工钱。县纪委监委立即督促县人社、公安等相关部门调查处理,将被拖欠的9万元工资悉数追回,交到李剑秋手中。 据了解,衡南是个农业大县,全县人口万,务工农民工近40万。其中,县内务工农民约15万人。这些农民工主要从事工程建设、农业林业水利开发、生产制造和餐饮服务等行业。因项目承包方资金筹备不到位等原因,导致结算纠纷,引发工程欠款,造成无力支付农民工工资。 在今年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衡南县委、县政府将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作为民生领域专项整治重点。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安排,县人社、住建、公安等19个职能部门成立专门协调机构,组成四个摸底排查小组,对全县社会投资、政府投资、招商引资等55个工程建设项目落实“一金三制”即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用工实名制、工资专户制、工资银行代发制等情况进行地毯式排查,发现在建工程项目有7家未按规定交存农民工工资保证金,10余家工程项目没有实行用工实名制,存在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 追讨工钱,欠薪清零。该县住建部门立即对相关企业进行约谈,并责令停工整改,未按规定整改到位的,一律不准予开工建设。县公安部门对恶意欠薪案件提前介入侦办,并会同相关职能部门,以行政和司法手段督促欠薪企业和欠薪人履行支付工资义务。今年,包工头石某承包该县岐山某路段项目建设,因管理不善,花光了总项目方支付的60万元建设费用,拖欠14名农民工工资13万多元。衡南警方立案查处,依法为农民工追回拖欠的全部工资。同时,县纪委监委全程跟踪督导,督促相关职能部门认真履职尽责,为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据统计,截至今年12月中旬,衡南县共为名农民工追回拖欠工钱万元。县公安机关办理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案件2起,法院强制执行欠薪案件1起,对全县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起到了震慑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