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7/22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湖南省政府日前向社会公布了

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衡阳有9个项目成功入选,

至此,我市省级非遗项目达到了21项!

此次列入第四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的有:

耒阳坛下乡铜锣制作技艺

祁东草席传统制作技艺

界牌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

衡阳酃酒传统酿造技艺

常宁南詹正骨疗法

衡山拜龙

祁东祁剧

衡阳丝弦

衡南泉湖二月八

如果你还不知道他们,

来!

日报哥带你认识!

耒阳坛下乡铜锣传统制作技艺

▲坛下铜锣厂用传统技艺生产的铜锣制品

铜锣作为传统响器,戏剧、民俗活动都用此乐器以振声威或配音。坛下罗氏祖先亦习得炼铜术,在炼铜中偶得锣音,奉为神明,遂制铜锣以作乐器,用于祭祀和民俗活动,代代相传。坛下冬元铜锣厂为祖传基业,其锣音质清脆纯净,宏亮悠远,独有地方民族特色,音准好,品种多,经久耐用,有一锤定音的神奇。发展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现年产铜锣5万余面,主要销往湘、鄂、粤、桂、贑、滇、黔、豫、蜀、晋、皖等,及至香港、台湾、东南亚各地。

祁东草席

▲将草席下架

祁东草席制作历史悠久,20世纪80年代,祁东草席产量约占全省总产量的80%。草席坐垫、门口席、踏踏米、地席、草帽等新产品出口香港、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区和国家。

祁东出产的席草色鲜、皮厚、质软,草芯有弹性,长短整齐,根条均匀。祁东草席是以席草作纬、用麻或棉线作经编制而成。以席草编织而成的草席光滑、平整、柔软、舒适,且有安神助眠的功效,是各族人民日常生活的必需用品。

界牌釉下五彩瓷

▲传承人凌文武的工作照

采用釉下五彩技术生产的瓷器,釉面晶莹润泽,釉胎白里泛青,色彩绚丽雅致。并具有耐磨擦,耐酸碱,无铅毒,耐氧化,永不褪色等功能。可说集胎质美、釉色美、工艺美、形体美、装饰美于一身,融艺术性、观赏性、文化价值于一体,具有古彩、新彩、粉彩、喷彩不可比拟的优点。

早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界瓷研究所生产的釉下五彩瓷曾风靡一时,被各级领导、社会成功人士所青睐,作为顶级礼品馈赠给外国友人及社会各界名流,成为世界收藏陶瓷最多的品种之一。年,界牌陶瓷总厂生产的双层隐花御温杯获北京国际博览会铜奖。釉下手绘御温杯更被邓小平同志作为国礼,赠送给美国总统及日本首相。

衡阳酃酒传统酿造技艺

▲酃酒酿造工艺中的酒饭摊凉

酃酒,产于古酃县,即西汉时今衡阳市东及衡南县。《水经注》卷三十九载:“酃县有酃湖,湖中有洲,洲上民居彼,人资以给酿,酒甚醇美,谓之酃酒,岁常贡之。”

酃酒生产历史悠久。“衡阳擅酒名久矣。自汉传酃湖水可酿,晋孝武以之荐太庙,宋武帝以酃酒遗长孙嵩,魏太武南侵惟进酃酒,酃酒者彰灼史传、取重夷狄,几三千年”(清同治《衡阳县志》)。酃酒,成为了我国酒文化历史中,记录最早最全,脉络清晰有序的名酒。

常宁南詹正骨疗法

▲南詹正骨第六代传承人欧礼运用秘传疏经术为患者治疗

据考证,常宁市塔山乡瑶族起源于南北朝时期,集于深山群居,物资进出请保镖护运,詹顺庭(字善丞)祖辈皆为镖师,习得中医骨伤治疗术,家族世代相传,清代晚期,核心传承人詹顺庭在继承祖传骨伤术的基础上,精研瑶族骨伤术,又先后于滇、黔、赣、粤等省遍访名师,博众家之长,将瑶、汉正骨术有机结合,独创“南詹正骨疗法”。

南詹正骨疗法历经数代传承人的努力,医院为传承基地的传承体系,医院常年设有骨伤科床位余张,年收入上亿,在湘南颇享盛誉,其传承人主要分布湘、鄂、粤、桂、滇、黔、渝、蜀等地,学术传承逾千人,是湖南传统中医骨伤科学的主要流派,被誉为“湖湘骨科泰斗”,在传统中医骨伤科学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学术地位和深远影响。

衡山拜龙

▲衡山拜龙(席草龙)舞龙技法:立地成佛式

衡山拜龙(席草龙)主要流行于衡山县店门、祝融、九观及南岳周边一带,因以席草制作而成,又称席草龙,源于明朝初期,距今已有多年历史,是我省湘南地区唯一将舞龙娱乐与祭祀拜神完美结合的民间传统舞蹈,极具地域特征和文化表现力。

衡山拜龙(席草龙)由一公一母,加上一群龙子龙孙组成,寓意雌雄相戏,万物繁茂。公龙和母龙均为九节,寓意“天长地久”;龙子龙孙为五节,寓意“五子登科”。拜龙技艺特色鲜明,共八八六十四式,如天地合一、仰天拜佛、翻江倒海等,所有的舞龙动作都突出“拜”的特色,如仰拜、跪拜、行拜,并祈盼着来年风调雨顺,席草丰收、子孙兴旺。

衡山拜龙(席草龙)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舞龙技巧独特,并融入了南岳佛、道文化精髓,表达了古人对大自然、对菩萨的敬畏之心,是湖湘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

祁东祁剧

▲年新创大型祁剧《莲台观世音》首演剧照

祁剧,又称祁阳戏,楚南戏,发祥于湖南省祁阳县。嘉靖时,已有独立剧种规模,明末清初相当盛行。流布于湘南、湘西、赣西南、桂北、粤北、闽西、黔东南、滇中、新疆等地。至今有余年历史。

祁剧存有永河、宝河两大流派,舞台语言均统一使用祁阳官话。传统剧目多达多个。音乐声腔有高、昆、弹、杂诸种,曲牌丰富,已整理刊印出余支。独具特色的伴奏乐器有高音战鼓、帽形燥鼓、硬弓祁胡等。

祁剧表演风格既粗犷朴实、慷慨沉雄、富山野气,又细腻柔美、委婉蕴籍、文雅风致,在全国戏曲界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地位,郭沫若先生曾说“祁剧是全国名列第二的优秀剧种”。

衡阳丝弦

▲衡阳丝弦传统曲目《四季花儿开》演出照

衡阳丝弦,又称老丝弦、诗琴、准调,是湖南丝弦的重要分支,流布于湘南的祁东、祁阳、衡阳、衡南、衡东、常宁、耒阳、安仁、永兴、资兴、零陵、冷水滩、双牌等县、市、区。

与湘南昆曲一样,衡阳丝弦的重要渊源,是明代衡阳王府的曲艺。衡阳丝弦以唱为主,以说为辅。说唱穿插交替,既可演唱有人物、有情节的大型故事,也可演唱短小精悍的段子。音乐多为单曲反复,也有曲牌联缀形式。具有刚少柔多,婉转缠绵、轻松风趣、抒情见长的特点,古香古色、感人动听。演唱形式有对口、单口,可坐唱亦可走唱。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衡阳丝弦渐趋衰微,但仍存开科授徒、延师传艺之风,知名艺人有康满秀、彭期美、邹祖西等,形成明晰的传承谱系。总体构建有别于省内常德丝弦、武冈丝弦等曲种的曲目、音乐、表演形式体系。

泉湖二月八

▲衡南县泉湖镇二月八苗木交易场景

泉湖镇位于衡南县西部,镇因泉湖而得名。同治《清泉县志·地理志》云:“泉湖在城南七十三里,水由石沙涌出,可溉田千亩,极旱不竭。夏秋间水面烟浮,天必雨。其地有泉湖市。”“泉湖市”,即因“二月八”庙会而形成集市。

“泉湖二月八”起源于寿佛庙会,其文化内涵体现为“和、寿、静、行、实”,强调“性善、公正、诚信、务实”,追求社会和谐,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由此而生发的民间习俗,促进了县域经济文化的发展,更是人民群众的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解放以后,泉湖庙会祈佛活动逐渐转向南岳,而泉湖“赶二八”的民间习俗却更加兴盛。“赶二八”的群众来自整个衡阳、郴州、永州、邵阳、广西、江西、福建等地,盛会时达到20万人。

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市建档记录的非遗项目共有多项,数量位居全省前列。其中,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有衡山影子戏,国家级非遗项目有衡阳湘剧、衡阳祁剧、衡州花鼓戏、蔡伦古法造纸技艺、湖南渔鼓5项,省级非遗项目21项、市级非遗项目53项。

目前,非遗工作已纳入衡阳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每年均有专题研究,成立并及时调整了市非遗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和《衡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办法》两个规范性文件,扎实做好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保护、传承、传播工作。今年11月中旬,国家、省非遗中心专家到衡阳严格评估,对衡阳非遗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这些非遗项目,

你见过的有哪些?

你的记忆里和你的身边,

有没有可以申报非遗的呢?

在下方留言

如果日报哥回复你们了

就可以领取

唯歌KTV的欢唱券!

不为什么!

因为哥的心愿是

世界和平!

这是个严肃的话题!

领导说了!

你们点个

日报哥的工资就涨五毛!

◆记者

朱嘉林

◆编辑

朱嘉林

赞赏

长按







































鍖椾含娌荤枟鐧界櫆椋庨渶瑕佸灏戣垂鐢?
鍖椾含鍘诲摢涓尰闄㈡不鐤楃櫧鐧滈鏈濂?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