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医院看白癜风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黄家老屋的故事 五马采风行,是带着任务的,在所有的任务菜单中,有一项,让我激动不已,就是“五马镇有一座黄家老屋,据说有多年的历史了”,我也姓黄,特别喜欢研究“江夏文化”,所以就自告奋勇的接下了这个任务。 黄家老屋,坐落在张家营,古称“铜锣坝”(现在的桑园村),走进它,就像走进了一段历史,三进三出的弄堂摆放在“左青龙右白虎”的地形环境中,和谐而安静,一看就能感受到大户人家的气质,墙壁上那些古典的雕花,更让人感觉到工艺的精细,做工的考究,自然而然的会产生一种敬畏之感。 黄家老屋,是“潮三公”支系“湖广填川”分布到夔府五马支系的祖屋。祖屋,是每个人的根之所系,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就是生命的开始。她赋予我们原始的生命力,给了我们成长的动力和源泉,伴随我们一路走过,留下生命中最美丽的色彩。 潮三公,谱称友忠公,生活于元至正元年至明永乐十二年间。上朔源属于勉斋公支系的第六代孙。勉斋公,又名黄幹,字直卿,谥文肃,生活于宋高宗绍兴二十二年()至宗嘉定十四年()三月,是宋代文豪朱熹的得意门生。 乾隆二十六年,政府推行了一系列“湖广填川”的新政策,鼓励外省移民入川垦荒。如规定凡愿入川者,将地亩给为永业。乾隆帝还下诏对移民垦荒地亩,规定五年起才征税。并对滋生人口,永不加赋。还规定对移民原籍地当局和入四川落业定居地当局,要求配合移送核实,安排上户籍、编入保甲。这些政策为移民创造了好的环境和条件。 潮三公的第十一代孙黄藻昽,生有黄光湖,黄光秦、黄光恒、黄光德四个儿子。为了响应国家政策,他决定将长子光湖留在身边尽孝,其他几个儿子移民到夔州府。当时,孙子辈的棋凤、林凤、易凤、柏凤都已经长大成人,他们反对这样没有准备的搬迁。只有那个喜欢不按常理出牌的“相凤”支持此事,于是,大家都推荐“相凤”先行一步,先到夔府安家落户,如果情况比较理想,再考虑举家搬迁,这样有步骤的安排,显得比较稳妥。本来就胆子大,具有生意头脑的“相凤”欣然的接受这个任务,年仅20岁的相凤,于乾隆26年9月到达夔府五马(.9),并在铜锣坝购买了田亩开始了在夔州的开山立业生活。 第二年春天,相凤的儿子绍绅年满6岁,相凤给儿子做了个拜师开笔的仪式,并邀请了当地的张家和冉家参加,宴会上,冉家人见绍绅英俊潇洒,有一种超脱不凡的气质,就要与相凤结为儿女亲家,相凤求之不得,因为冉家是当地第一望族。结为亲家不久,在冉家的帮助下,相凤带着绍绅去安坪开办了一个水码头,专门承接冉家的铁矿原材料的水上运输业务,绍绅也到了夔府的学校读书了。 年,落户五马的黄氏家族,因有水上码头和余亩田地的营生,迅速的成为了当地望族。这一年5月,相凤决心在铜锣坝修建属于自己的房屋。邀请了当时夔府县令进行规划设计。定位为“三步两道门”布局的三进三出的大院子,与湖南桐冈老宅相貌相似。房子建成后,县令还亲自题写匾额给黄相凤,因为黄相凤有独到的眼光和开拓精神,所题写的匾额内容为“玉璞金浑”,取“是金子哪里都发光”的意思,此匾额至今仍然悬挂在正厅大梁之上。因“三步两道门”的高规格与气派,黄家屋场不久就声名在外。房屋建设完工不久,黄相凤开始思念父母了,觉得迎接家人到夔府定居的时机成熟了,便派了一个人队伍回到湖南衡南县桐冈镇长塘屋场坪,帮助父母亲搬家。这样,除了当时已经去世了的伯父黄光湖以外,其他家眷人口全部迁移到了夔州。 嘉庆十三年,黄相凤70大寿,儿子绍绅顺利的接下了他所有的产业,并成为了夔府著名的绅士,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生日这一天,夔州郡守再次题字为“盛世耆英”,寓意为“乾隆盛世的老英雄”,“耆”读音为“qi”恰好与70大寿相吻合。此匾额如今也有多年了,成为了黄氏家族的荣耀历史的印证。至今,五马的黄氏族人虽然尊“黄光秦”为入川始祖,但是,对黄相凤的记忆却是更加深刻。 膜拜祖屋,对那些破壁残垣虽然心痛,但可以视而不见,因为那样才显得有历史感,对那些对古迹文物的分割或另做他用,我也可以视而不见,因为这样才有真实感,只要在这里能够找到“祖先的百折不挠、艰苦奋斗、勤俭持家”的家风和他们带给我们的自豪,我心“足”矣!奉节县7万余黄姓族人,为何不到五马来看看所剩不多的“黄家老屋”呢!来吧!一起去感受一下家族的古风与荣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