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杨无咎《四梅花图》 扬无咎(~)南宋词人、书法家、画家。字补之,号逃禅老人,又号清夷长者,汉扬雄之裔,自称为草玄(扬雄)后裔,故其书姓从“扌”不从“木”。汉族,江西人。北宋哲宗绍圣四年生于江西樟树,后寄居南昌。他诗、书、画兼长,墨梅艺术在画史上影响尤其深远,在当时也已经声名远播,有“得补之一幅梅,价不下百千匹”之说。扬无咎清高自守,生性耿介,不慕荣利,不俯仰时好。他并不是个专攻花鸟的画家,据宋人邓椿《画继》记载,他的主要成就在于水墨人物画,师法北宋大画家李公麟,下过一番功夫,梅竹松石不过是他的文人游戏笔墨,但梅却成了他绘画艺术的标志性题材,大约正是因为梅花“傲骨凌霜”的品格,激发了艺术家人格上的共鸣吧。 『作品简介』 《四梅花图》卷,宋,扬无咎作,纸本,水墨,纵37.2cm,横.8cm。 扬无咎的墨梅,祖述北宋华光和尚(释仲仁)。据吴元素《松斋梅谱》记载:“墨梅自华光始”,他长期居住湖南衡州花光寺,“植梅数本,每发花时,辄床于其树下终日,人莫能知其意。值月夜见疏影横窗,疏淡可爱,遂以笔戏摹其状,视之殊有月夜之思,由是得其三昧,名播于世。”扬无咎得华光画法而自有变法和发展,改墨晕花瓣为墨笔圈线,“变黑为白”,更能表现梅花淡色疏香、清气逼人的特性。此卷作于画家69岁,是应友人范端伯之请而画,一共四段,分别为:未开、欲开、盛开、将残,描绘梅花从含苞到初绽、怒放、最后凋零的全过程。 ▲第一段:未开 ▲第二段:欲开 ▲第三段:盛开 ▲第四段:将残 描绘梅花从含苞到初绽、怒放、最后凋零的全过程。枝干皴擦用飞白法,花朵兼以双勾和没骨结合,用笔圆润。全卷纯用水墨,不施任何色彩,但注意了浓、淡、干、湿、焦的变化,画面给人以斑斓之感。据说无咎年青时所居之处“有梅树大如数间屋,苍皮斑藓,繁花如簇”,他常常临写摹画,因得其趣,最能表现梅树的形神,所以他的画既工致逼真又富文人豪放的写意情趣。 『咏梅词四首』 《四梅花图》的可贵之处还在于它集中展现了艺术家的诗、书、画三绝,画幅上四首寄调《柳梢青》的词作,既表达了画家对梅花品格的感受,又扣紧画意;扬无咎以他广受称道的清劲小楷,录下这自谱的四首梅花词,还题上一段作画缘起的自述。这种在画作上留下大段题画文字的做法,在宋代以前的绘画中,是十分罕见的,无疑是一种章法和观念上的创新。 ▲《四梅图》之一未开 柳梢青 渐近青春,试寻红瓃,经年疏隔。 小立风前,恍然初见,情如相识。 为伊只欲颠狂,犹自把、芳心爱惜。 传与东君,乞怜愁寂,不须要勒。 ▲《四梅图》之二欲开 柳梢青 嫩蕊商量。 无穷幽思,如对新妆。 粉面微红,檀唇羞启,忍笑含香。 休将春色包藏。 抵死地、教人断肠。 莫待开残,却随明月,走上回廊。 ▲《四梅图》之三盛开 柳梢青 粉墙斜搭。被伊勾引,不忘时霎。 一夜幽香,恼人无寐,可堪开币。 晓来起看芳丛,只怕里、危梢欲压。 折向胆瓶,移归芸阁,休薰金鸭。 ▲《四梅图》之四将残 柳梢青 目断南枝。 几回吟绕,长怨开迟。 雨浥风欺,雪侵霜妒,却恨离披。 欲调商鼎如期。 可奈向、骚人自悲。 赖有毫端,幻成冰彩,长似芳时。 『鉴藏印』 ▲杨无咎印 ▲草玄之裔(杨无咎印) ▲逃禅(杨无咎印) ▲文徵明印 ▲文寿承氏(文彭印) ▲三桥居士(文彭印) ▲衡山 ▲启南(沈周) ▲嘉兴吴镇仲圭书画记 ▲檇李项氏士家宝玩(项元汴) ▲子孙永保(项元汴) ▲考古证今(项元汴) ▲有何不可(项元汴) ▲桢義 『全图』 『还原艺术品』 经典文章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