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0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贺云娥(右)正在指导村民育秧

近日,在衡南县江口镇大岭村水稻集中育秧现场,种粮大户贺云娥正在指导村民们把秧苗盘放置在育苗床上,抢抓时节备春耕。从“门外汉”到村民眼里的“种粮能手”,贺云娥用了近10年时间。

19岁那年,贺云娥独自一人南下广州打工。年,因父亲患病需要照顾,她抛下奋斗8年的事业,返回家乡大岭村,接续耕种父亲承包的30亩稻田。这一年,由于经验不足,收成较往年有所逊色,但一向不肯服输的她信心不减,第二年,贺云娥把水稻种植面积扩大到余亩。

在大岭村,年轻人基本上选择外出务工,留守的大部分是老人和孩子,越来越多的水田被撂荒。而且相对于晚稻,早稻种植效益较低,年前,全村双季稻种植面积仅亩。看到这样的情况,贺云娥觉得那些抛荒的水田太可惜了,“何不流转过来,请乡亲们来帮忙,还可以增加他们的收入。”

年,她先后注册成立金穗农机农技种养专业合作社、绿沃家庭农场。在她的带动下,合作社建立了“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生产管理模式,不仅购置了旋耕机、收割机、插秧机、烘干机等17台现代化农机,还为周边农户提供水稻机耕、机插秧、机收等机械化服务。

目前,合作社种植优质水稻多亩,每年支付村民土地流转费15万元,5位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每年增收2万多元。

贺云娥初步算了一笔账:合作社种植的水稻每年产量约万斤,平均以每斤2元左右的价格卖到周边的超市、粮油店等市场,年收入可达到60万元。“粮食生产市场前景这么好,我会继续响应国家的号召,多种粮,种好粮。”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