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白癫疯办法 https://m-mip.39.net/m/mipso_7375991.html 彭国军王珊谭明星伍亚平 从“候鸟儿童”到“冰花男孩”,农村留守儿童一直牵动人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如何完善制度、形成合力,更好托举起留守儿童的明天?衡南县依托校联体改革“三三五工程”、全省“家校共育”试点工作、全省推广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衡南经验”“八个一”模式的经验成果,创新开展在校留守儿童“三爱三护”行动,答好了关爱留守儿童的新时代考题。 周末,近尾洲联合学校留守儿童小食堂里,歌声阵阵,祝福连连——一场特殊的“生日趴体”正在火热举行。老师、同学们围着“小寿星”亮亮(化名)唱生日歌,一起吹蜡烛、打“蛋糕战”,笑声、嬉闹声回荡在食堂,快乐和幸福的感觉洋溢在孩子们之间…… 亮亮(化名)是近尾洲联合学校主校区的一名学生,从小失去双亲,在福利院长大。最近,学校为节假日无人看管的留守孩子打造了“留守之家”,老师们化身“爱心爸妈”,管他们吃住和学习,陪他们谈心游戏。听说亮亮有个心愿:“和爸爸妈妈一起过生日”,老师们特地为他筹办了这场生日会。 “这是第一次有这么多老师、同学陪伴我过生日,也是头一次享受这么多朋友的祝福。我要向关心和牵挂我们的领导、老师说声,谢谢您……”亮亮提笔写下一封信,将千言万语凝结在一声声真挚的“谢谢”之中。 “亮亮的故事”是衡南县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一个缩影。为了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今年2月,衡南县升级举措,在全县范围启动了在校留守儿童“三爱三护”行动,让党的雨露阳光洒向每一株青苗,真正实现了关爱留守儿童“不落一人”。 直面“天窗”,精准聚焦 衡南是农业大县,义务教育阶段60%以上的孩子是留守儿童,亲情的缺失、心理的自卑、隔代照顾的宠溺,甚至节假日无人照管……凡此种种,容易引发意外。 “用心用情呵护每一个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是基层党委政府的应尽之责。不能因为是‘少数’就置之不理,不能因为父母不在身边就让他们缺少关爱。”衡南县委书记胡果雄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关爱工作。 年初,衡南县教育局召开全县教育系统工作动员大会,在全县部署推进“三爱三护”工作。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该局相应制订了《衡南县教育系统落实关爱留守儿童“三爱三护”工作实施方案》。 “三爱”,指“留爱在校”“送爱到家”“唤爱回家”三项关爱行动,从校、家、社三个方面入手,重点解决在校留守儿童节假日无人看管照顾等问题,推进校内看护与校外关爱无缝对接。 “三护”,指“家园护蕾”“志愿护学”“法纪护航”三项保护计划,通过多方联动,推进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确保留守儿童心理不缺爱、教育不缺位、安全不失守。 “关爱留守儿童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建立健全关爱长效机制,让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有章理事、有人管事、有钱做事、有场所办事。”衡南县委副书记、县长许达表示。 为保障“三爱三护”行动顺利实施,该县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统筹协调、主管部门牵头、群团组织参与的工作领导机制。县教育局专门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三爱三护”工作领导小组,严格落实中小学校长为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将在校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作为衡量各校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奖优罚劣。 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县财政安排年度“留守之家”建设专项经费万元,后续每年“留守之家”阵地建设和日常工作经费由县财政据实保障。全县共建立80个关爱中心,真正做到让留守儿童生活有人管、学习有人辅、心理有人导、玩耍有人陪。 关爱留守儿童的措施各地都有,但像衡南县一样做成“系统工程”,并在县财政紧张的情况下拿出千万“真金白银”支持的不多见,充分彰显了执政者们的为民初心。 全面覆盖,精准摸排 “衡南各乡镇(街道)经济水平、地理位置不同,留守儿童数量不同,面临的问题也不同,关爱留守儿童,不能‘撒胡椒面’,必须摸清底子。”衡南县委副书记胡琼峰说。 自“三爱三护”行动以来,衡南县属各学校、各民办学校与学生所在居住地、户籍地乡镇(街道)信息互联互通,采取问卷调查、实地家访、数据对比等方式,摸清在校留守儿童底数,按“一人一册”分类建立档案,并动态跟踪,建立动态数据库。 近尾洲镇是衡南县最偏远的乡镇之一,下辖18个行政村,联合学校共有学生人,留守儿童占学生比重较高。为实时掌握留守儿童情况,全镇多名老师,按村入户走访,最远的家访近20公里路程。 “今年因为疫情原因,很多在外务工的家长不能回家,全镇留守儿童数量增加了一倍多。”近尾洲联合学校校长谢昭学告诉我们,“学校将这部分孩子纳入留守儿童关爱范围,对节假日无人照看的孩子,学校托管;对有长辈照顾的留守儿童,实施‘五个一’关爱工程:即每周一次心理疏导、每周一次课外活动、每月给父母打一次电话、每月利用周末实地家访、每半学期就留守儿童问题开一次屋场恳谈会,确保全面覆盖、不漏一人。” 关爱留守儿童,不仅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