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简介:许定国,省文艺理论会会员、美学学会会员、口才与演讲学会终身会员,衡阳市政协特聘文史专家,获国家曾宪梓教育基金高师优秀教师奖、衡阳市优秀教师,主编出版《文艺鉴赏概论》《外国文学》《写作学》等。《石鼓书院大讲坛》特邀嘉宾,主讲《趣说衡阳地名》系列。近年在《船山学刊》发表王船山美学论文多篇。《王船山衡阳八景词十大谜解》《衡阳地名拾趣答客录》等文在《衡阳日报》连载。 题记:本文骨干材料来自《湖南乡镇简志衡阳市卷》上下、衡阳市志、各县志,以及衡阳历史文化丛书之《教育史略》。 内容摘要:「三级书院体系」顶层为市县级书院,二层为乡镇书堂学堂类,三层为私塾义学类。唐宋到清代,衡阳市共有书院八十五所(加湘南地区约二百所)。各县市私塾四千,塾生四万。状元两人,进士近三百,举人一千五百,生员无数,是为省域副中心衡阳文脉史略。 (一)衡阳私塾概说 如果说「书院」是我们「文脉」江山点点「绿洲」(名家专栏丨衡阳文脉:书院塾馆荟萃篇(上)),那么「私塾」就是烘托的「文脉大海」,遍布城乡。 早在清末《私塾改良会章程》里就指出「先就旧有之数百万私塾而改良之」,《中国私塾史》(p27)指出:「有研究表明,19世纪晚期,每个州县大约有名塾师,全国有个县及县区,推断全国塾师数量可能高达万人」。我们再以每个塾师带5到10个学生计,学生总数就有万到0万。遗憾的是,目前研究囿于资料,只能概说,甚至「推断」。 就衡阳地区来说,各市县区「志」都强调「旧时以私塾为主,遍布城乡」,却缺乏具体数据,好在「大数据」尚在,「名塾」精华保留。本文先说「大数据」,再分各县介绍「名塾」(义学)。 版「衡阳市志」下册总括:「私塾遍布城市乡村,每馆生徒少则几人,多则十几人或二十多人。至民国18年(),衡山、耒阳、常宁、祁阳(含今祁东)四县,共有私塾所,其中耒阳县有私塾所,塾生人,居全省之首。民国21年(年),衡阳县私塾学生达19,人,民国28年()实行国民教育,该县仍有私塾所,至民国35年()增加到所」。 这个大数据反映是民国中后期情况,远不是清末民初,数字也不全面。但可以看出两个大县即衡阳与耒阳私塾情况如何发达:私塾所数都接近上千。衡阳(含清泉)私塾学生近两万:19。按每塾学生10人「中位数」计,都会有私塾所,分在两县各自有所以上,可与「居全省之首」的耒阳所比肩。衡阳县教育志称「年,所私塾经改良检定合格43所,已取缔89所,待取缔78所」,「年,恢复17所,学生人」。衡南县志也记录「至年,县内尚有私塾73所」。可见私塾文脉深厚发达绵延不绝。 再看其他各县记录。祁东:「清末至民国初期,境内办私塾所,塾师人,受教学生人(12人一塾)」。耒阳:「清顺治年间,有私塾多馆,到宣统时,发展到余馆」,「民国18年,全县有私塾馆,塾师人,私塾生人(10人一塾)」。常宁:「清末,县内有各种形式的私塾多所,学生0余人(15人一塾)」。衡山:「清末,衡山私塾甚多,常年有多所;(按年8人一塾比例,学生当有人),年县内尚有私塾所,学生人,8人一塾」。衡阳(清泉)私塾所,学生19人(10人一塾)。 综合以上,私塾所,学生人(10人一塾)。如此「汪洋大海」涌起文化大潮:衡阳历代「进士人,举人约人,其他生员太学生无数」(其中衡阳县进士87人,举人多人),他们都是从「塾馆」走向「书院」,走进「县学府学」科考成才(《衡阳县教育志》)。 (二)各县「名塾义学」与「书院书堂义学」 从以上「书院塾堂」分布来看,在私塾文脉「大地厚土」上,在儿童启蒙「蒙馆」与生员读经的「经馆」分类里,书院书堂则是「经馆」类的「参天大树硕果」。本来就具有「官学」「私学」双重性质的「书院」,往往从各类私塾中的著名「名塾义学」发展而来。特别是其中举宗族之力办的「族学义塾义学」(对子弟免费),因为其规模及影响会渐渐发展成「民间书院」型,呈现书院与义学常常交汇融合现象。下面概述各县区「名塾义学」特色。 衡阳县 著名的「义学」塾堂有「县义学」,先后两所,即以官方「县学」主办。一是乾隆年间(),在「西湖书院」内,16年后再建,在西湖侧。主办人是知县傅学灏及刘俊。二是各乡则有金兰常氏聚湖义学、渣江彭玉麟彭氏义学、上峰魏召亭畲堂魏氏义塾,还有盐田桥汤祠、岘山松山村知足斋、水寺李氏木山义学、石市久佳堂、溪江乡欧阳氏家塾等。尤其是曲兰邹氏召田义学,同治元年()办,光绪9年发展分为三馆:桐梓坪,曲兰,高汉。 全县著名塾师有汪炳龙、陈常泰等。陈常泰父子二代太学生持续80年执教衡阳官埠井塘陈祠,佳话流芳。父陈常泰于道光咸丰年间设馆授徒,每年10人,育得三高徒——彭玉麟(中兴名臣)、欧阳定果(直隶知州)、陈受陶(全州知州)。光绪年间,子桌卿公又继承父志设馆授徒,经馆发展人多,迁到陈祠。高材生有陈墨西(琼瑶之父,甘肃教育厅长)、陈祥林(会同县长)等。衡山县光绪年间,探花1人,进士8人,举人20人,诸贡生14人(见县志)。 衡南县 全县著名的有小江口贺氏义塾、泉溪剑山义塾、斗山桥八斗冲全氏储才义塾、接观三元家塾。铁丝塘镇四个著名「经馆」:欧阳铁庚桃溪道塘寺、刘鹗秋茅塘四房祠堂等、衡东赵岳屏巨麓峰、胡寿堂白璧村谢草庵。 茶市镇清道光同治年间(——),茶溪享堂罗家祠堂有「族学塾堂」,年更名「茶市完小」,其五所系列私塾合并为茶市华光庙民办高小。相市乡「清末,境内出名的学堂有阳氏宗祠学堂,合溪张氏宗祠学堂,江泉学堂,周氏学堂等」。县志称「境内多系私塾学馆」。 衡山县(衡东) 史上衡山县包括今衡东县、南岳区。此地「书院」甚多居各县之冠。因此呈现「义学式书院」或「书院式义学」的特色。城关镇「开云镇」简志开篇就说「清代县城有私塾10所,书院2所」,有先是书院后改义学的,如岭坡乡城前村宋代的「清献书院」,即「赵抃书院」,清代改为「赵氏义学」。也有相反的即把「义学」称为「书院」,如衡东草市镇明代「中洲书院」,清乾隆十年「草市巡检戴天恩捐俸首倡,建义学于灵山,仍命名为中洲书院」。 当然,更多的是私塾族学与新「学堂」融合:年,衡东三樟乡以刘岳峙(同盟会员,岳麓书院毕业)为首,先后创办和「恭村完小」、「进化刘氏学校」、「金星陈家学堂」、「枣和冲学堂」等5所族学与小学。衡山县志称著名塾师有吴集周合戊(举人)、陈仪吾、县城文泳、文绪传,江东阳瑛,福田铺李巨卿,鱼形肖维,栗木坪赵岳屏,杨桥杨南轩。 耒阳市 如前所述,耒阳的私塾数量「居全省之冠」。县志开篇就提到「黄岗铺(今龙船乡黄岗村)一地有四个馆:金钩湾、白家山、黄河陈家、廖氏宗祠」,这是「一村四馆」。还有是「村村有馆」,如「竹市镇」年也就9个村,可民国时「境内有民众私办私塾8个,公办学堂4个」。「夏塘镇」年是11个村,「清末民初,民间设馆,有合办私办馆十余个」。 「黄市镇」号称全县三大镇之一,有村十余个,「民国18年(),境内有私塾十余馆」。当然,几村一馆更多,如「仁义镇」年11个村,民国办「义兴书院」,私塾8家。「龙塘镇」的名塾有「滑岭的谭维藩私塾,陈月贤经馆」。 常宁市 在县志里「义学」扎堆,有「八大义学」:大坪尹氏义学、洲上易家义学、朱田段氏义学、东门夏氏义学、曲潭李氏义学、郭氏缉熙义学、深塘湾王氏义学、双河口李氏义学。所以常宁的「义学式书院」远超他县。翻开「乡镇简志」,这样两句常见:「有经馆蒙馆两大类」「有族学某氏义学」。其他如「洋泉和天堂山」的邓氏族学、「胜桥镇」曹氏义学、新河镇雷氏,宜潭乡欧阳氏,莲塘刘氏,兰江唐氏等,琳琅满目,构成了「民间书院书堂」深厚文脉基础。 常宁特有两个「书院式学堂」:合江学堂与经纬公学。 ▲合江学堂原貌 祁东县 祁东县志把「金桥镇」三个「名塾」列在首位:金紫塘、新塘庵、金兰寺。著名塾师有李馥、匡四、陈省斋、李沁泉。但更多是对各地「义学」和义学式书院介绍。如「洪桥镇」在乾隆后办有「崇正义学」、「河洲镇」,同治末有「雷氏义学」,同时又有「定山庵」私塾名噪乡里。「白地市」宣统二年有「鼎新义学」、「过水坪」,乾隆9年()有「存诚义学」、「蒋家桥」,同治年间是「宣义义学」。 另有两个「义学式书院」:归阳镇乾隆20年申昭的「景行书院」、太和堂雍正4年()有「慧风书院」。名塾还有黄土铺的「种蕉书斋」、太和堂私塾(匡四先生),所教弟子李蕊与宋三在光绪年间(——)考上进士及第(前三名),闻名天下。 近期相关文章: 攻略丨来衡州故事,赏田园美景,品农家味道 非遗|诗魔的乡愁,香飘江城 衡阳市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暨「5·19中国旅游日」系列活动启动仪式顺利举行 重磅揭晓!「衡阳十大乡村休闲旅游示范点」评选活动结果新鲜出炉! 攻略丨来建湘工业艺术馆,赴一场工业艺术之旅 文字:许定国 图片:网络 编辑:一分、胖胖花 PS:乐游君最近建了一个“想旅游,找乐游”的群,有兴趣的朋友可添加小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