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1/16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深蓝经济

全民电商时代,如何助力衡南小农品牌化

文、图/余波

『谷熟瓜落雁来时,家家获稻贡米新。千畦灿黄耀锦浪,满仓珍珠枕蛙声。』

金秋时节,衡南一派田园丰收景象。自去年以来,该县通过签约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建设农村电商集聚区,为农产品鲜销插上“翅膀”。近年来发展涉农电商企业余家、网店余家、微店余家,建设农村淘宝村级服务站30个。年前9个月,县内各大电商平台已累计实现农产品电商销售额3亿元以上。但如何借助电商大潮助力小农品牌化,我们仍然面临诸多困难,需要破题发展。

近年来互联网迅速在农村普及,以农村电商为代表的流通新模式,为城乡商品的流通创新了渠道、压缩了环节、提升了效率,让农产品买卖双方更加直接来对接,让地方一些特色的小批量的农产品可以实现定制化的生产,可以实行直供、直销电商给农业发展带来的变化远远不只是减少了流通的环节,解决了卖难,更重要的是电商的发展,会推动农产品的加工、农产品的分级、农产品的包装、农产品的仓储物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农村电商的发展,关键是要破除物流、冷链、标准、分级等方面的瓶颈约束,特别是要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工流通企业与电商企业全面对接融合,推动农产品流通线上线下互动发展。

我们有一个县把发展农产品电商写了一副对联,这副对联是针对农产品电商的发展,农产品上行是把农产品卖到城里去,下行是工业品下乡。对联是这样写的:上行下行上下都行,关键是上行;买好卖好买卖都好,关键是卖好。也就是说,农村电商发展最重要的任务是把农产品卖到城里去,而且卖出一个好价钱,这样就迫切需要我们品牌农商助力。

品牌是什么、在我看来,品牌是一种符号经济、一种关系经济、一种价值经济。品牌化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只有通过品牌,让产品获得消费者认可,建立起产销之间的稳定关系,农业发展才能顺风顺水。国内食品消费需求的新变化给优质农产品的供给,给品牌建设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遇,迫切需要我们强化品牌的意识,提升质量控制水平和精细化经营能力,要以品质去支撑品牌,品牌建设你不能做虚工,你源头没有搞好,你就在这里做虚工是不可持久的,以品牌担保品质,以品质支撑品牌,真正实现农业由生产导向、由产量导向向消费导向、向质量导向的转变。

搞品牌建设,也不能把小农挤出去,更不可能消灭小农。但是怎么把小农带起来,要通过引导扶持小农生产,发展绿色优质生态农业,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扩大经营容量,增强小农的增收潜力。特别是要大力发展专业型、合作型的社会化服务,包括积极培育区域性的农业公共品牌,提高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组织化水平。打造区域公共品牌是兴农、强农、富农的主要途径,是带动小农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

目前,衡南县有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的小规模农户6.16万户,占该县农户的70.2%;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分别为户和户,仅占总农户的10.8%,小农生产仍是该县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单位和重要主体。实际上,衡南较早就致力于品牌化探索之路,并且根据农业“多小散”的特点,摸索出了区域公用品牌与企业产品品牌相结合的“母子品牌”模式。近年来,衡南县在推进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积极探索“大园区小业主”模式,通过区域化、标准化、规模化、合作化、品牌化“五化”并进,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年,该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总量位列湖南省个考核区县第34位。衡南农业稳步发展,既没有出现大面积过剩,更没有发生滞销事件,而且优质优价,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在电商时代,应注重通过区域化布局特色产业,解决产品档次低的问题;通过标准化绿色生产,解决产品品质低的问题;通过规模化连片发展,解决集约集聚程度低的问题;通过合作化抱团发展,解决组织程度低的问题;通过品牌化市场营销,解决对接市场能力低的问题。尤其要着力做好三篇文章:

一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变分为统,一改“多小散弱”现状。初级农产品供给环节,在食物链增值中占比比较低,就意味着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我们更多地要着眼于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这就要树立一种大农业观,一个大食物观。什么叫农业呢?你不能说种菜养猪的就是搞农业,广义的来讲,饭馆也跟农业分不开,它是食品服务业,这就是大农业、大食物观。中央一号文件年就明确提出,要推进农村一二产产业融合发展,这是我们农业发展思路的重大创新。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让农民深入参与社会的分工,让农民更多地分享农业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衡南是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在家庭联产承包这一基本经营制度下,农业产业和生产主体过度分散,面对这一客观实际,衡南要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不能依靠数量和规模,而必须走优质优价的品牌化道路。但农业品牌与工业、服务业不同。农产品因为受各种因素影响,标准化、规模化等难以掌控,尤其是生产经营主体数量多、规模小、实力弱,基本没有能力单独打品牌、闯市场。政府拥有人才、资金、信息等各种资源,而且具有无可替代的公信力。因此,以政府做后盾,来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政府背书与企业信用双重结合的模式由此浮出水面。

如果把市场比作海,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就如同船,如何带领农民在汪洋大海里劈波斩浪、一路远航?我简单概括为12个字——造好船、掌好舵、护好航、扬好帆。打造区域公共品牌,是政府的职责所在,是农业增效的潜力所在,是农民增收的希望所在。这一模式的施行是由中国农业基本经营制度决定的,是由农业生产基本特点决定的,也是由消费者消费习惯决定的。家庭联产承包是一种统分结合的制度,但这么多年来,我们实施的是‘分’,而没有强调‘统’,而区域公用品牌就可以理解为政府提供的统一服务。

二是从单品类品牌到多品类品牌,区域公用品牌创建模式走向多元。全县要构建一套“母子商标”的双保险运行模式。具体来说,就是以“证明商标”的形式注册“母商标”,体现生长环境、加工工艺、历史文脉等公共外部性,而以“企业商标”注册的“子商标”,要突出的则是个性特征,表明企业主体责任。两者互促共进,相得益彰。

三是以品牌优化生产,对接市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向纵深。品牌化的理念其实就是要从消费者,从市场的角度出发,来安排生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极其复杂,就像一套组合拳,需要用系统观、统筹观、发展观来看待这一改革。而农业品牌化就是改革的突破口,品牌为纲,纲举目张。在衡南,品牌不是简单的名称,而是各类资源的蓄水池,发展的大引擎、大平台。区域公用品牌已经成为政府指导生产,主体对接市场的自觉行为。今后,衡南推进品牌化力度将会更大,目前已明确的是:下一步我们将组建专项财政资金,用于支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培育和知名农产品品牌宣传。另外,衡南农业品牌振兴三年行动计划也将于年内启动实施。

下一步,随着品牌规划的完成,我们的工作重点应转向如何落地。应尽快确立运营主体,可以是协会,也可以是国企或民企、混合所有制企业。无论谁来运营,有两条必须坚持:一是政府投入不能少;二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绝不允许出现政府出钱出人将农产品打造成区域品牌供私企专用,政府出现“家丁化”。

作者简介:

余波,籍衡南泉湖,现供职于衡南某机关。著文写字虽不为稻粱谋,然大半辈子以五谷为业。勤于稼穑,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信奉以儒做人,以道养生,以禅养心,以墨尽责。闲暇时光,常透过笔下的每一个文字看社会,看风景,看世态;在定格的每一帧图片里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电商,让乡村生活更美好!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白癫疯该怎么治
得了白巅峰能治好吗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