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吴孟超为国一生 一生一事 用平凡书写不平凡 只要记得 他们就从未离开 致敬! 要追就追这样的星 ↓↓↓ 今天缅怀袁隆平院士!年5月22日 “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袁隆平院士逝世 他用毕生心血,浇灌稻田飘香 他的“禾下乘凉梦”正一步步实现今天,袁隆平院士逝世一周年国士已去,精神长存缅怀袁老 学生时代的袁隆平 曾有一个“参军报国梦” 袁隆平生前曾多次畅谈“禾下乘凉梦” 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其实,年轻时的袁隆平 还曾有一个“参军报国梦” 年,袁隆平成为新中国第一批学农的大学生在他入学不久后,朝鲜战争爆发年,空军来到他就读的西南农学院选拔飞行员袁隆平渴望驾驶战机保家卫国便毅然报名当时全校共有多名学生报名但经过36个项目考核之后只有8个人合格袁隆平就是其中之一 袁隆平(后排左四)被拟招为空军飞行员后,同学们当时欢送合影。但他却没有等来正式受训的通知因前方战事好转所有参军大学生被退回于是,袁隆平决定继续自己的学农之路虽然未能圆“参军报国梦”他仍在田间地头为国鞠躬尽瘁他把种子绑在腰间 用体温温暖种子 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毕业后 最初从事的是红薯育种研究教学 但当时国家粮食非常短缺 于是他转而从事国家最需要的水稻育种青年袁隆平当时世界权威遗传学认为水稻不具有杂交优势然而袁隆平经过在试验田不断选种于年发现了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这意味着攻克杂交水稻育种的难题迈出了关键性的第一步 为了加快水稻培育从年开始,每年10月之后袁隆平就带着两位助手辗转湖南、云南、海南、广东和广西几省份之间为水稻找到更温暖的环境在路途中,袁隆平为了催芽就把种子绑在腰间,用体温温暖种子长此以往,他落下了腰疾年,袁隆平正式宣布 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法”获得成功 从年到年 中国杂交水稻累计增产1亿吨以上 每年增产的稻谷可养活多万人 90岁的他许下生日愿望: 实现双季稻亩产斤 上世纪90年代 美国经济学家布朗 提出“无人能养活中国人”的观点 而在此后不久 中国的“两系法”杂交水稻获得成功 “两系法”种植的杂交稻 比“三系法”增产5%~10% 这时,袁隆平肯定地回答道 “我们中国人自己养活中国人!”袁隆平院士将毕生精力 用在了水稻育种事业上 临近90岁时 仍坚持去试验田“打卡” 年,他在90岁生日这天许下生日愿望希望第三代杂交水稻双季亩产斤早日实现 这个愿望在同年11月2日实现 当天,在湖南衡南县 双季稻亩产实现了 “公斤高产攻关”的目标 超世界纪录 得知这个消息 袁老高兴得像个孩子 他的“禾下乘凉梦” 正在一步步实现 在袁老离开的这一年里他生前牵挂的稻田迎来了一个个好消息他的“禾下乘凉梦”正一步步实现 年11月15日,浙江龙泉袁隆平院士生前参与研发的新品种巨型稻“巨丰5号”喜迎丰收巨型稻平均高度可达2米单穗实数粒比普通稻多3倍今年5月6日 海南三亚崖州区(坝头) 南繁公共试验基地迎来早稻测产 平均亩产为公斤 下半年晚稻平均亩产公斤 就能实现袁隆平院士提出的 双季稻平均亩产公斤目标网友: “风吹过稻田我就想起您” 袁隆平院士曾说 “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 他的精神也影响着无数青年 “风吹过稻田,我就想起您” “袁爷爷放心吧,我们会好好吃饭的!” 网友:这一年我都有好好吃饭,乖乖光盘,想念袁爷爷 网友:虽然袁爷爷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还激励着我们,他的水稻还养育着我们,袁爷爷,永远怀念您。 网友:在袁老的影响下,我报考了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怀念,感恩 网友:袁爷爷走好,我们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了。 网友:永远铭记您的叮嘱,我们会做一粒好种子。 网友:在孩子们的梦里,袁爷爷会拉着小提琴,小猫咪陪着他,在稻穗下乘凉。粒粒皆辛苦,后辈不敢忘袁爷爷,请放心您的“禾下乘凉梦”,我们会接棒努力 今天缅怀吴孟超院士!从医70余年他推动中国肝病医学从无到有、从有到精将1多名患者拉出生命的绝境年5月22日“中国肝脏外科之父”吴孟超与世长辞,享年99岁今天,吴孟超逝世一周年 回顾他的一生 这一句句“心里话”真正诠释了 何为“披肝沥胆”“医者仁心” “这个手,比脸重要” 在吴孟超院士的纪念像旁摆放着一尊手模雕像 那是一双稳稳拿着手术钳的手 正在进行手术由于常年手术 吴孟超的右手明显变形 食指指尖微微向内侧弯 不适合签字、吃饭 却是拿手术刀最平稳的姿势关于自己的手 吴孟超曾幽默地说 “这个手呢,比脸重要! 脸老了无所谓 但手的感觉要保护好” 和吴孟超共事几十年的护士长曾说 “打开满是鲜血的腹腔 吴老的手‘就像长了眼睛一样’ 一摸、一掐,血就止住了 病人的命就保住了”正是靠着这双手 吴孟超在手术台上战斗了一辈子 直到年97岁高龄才正式退休 他将1多名患者 拉出了生命的绝境时刻为患者利益着想 “这仅是举手之劳” 每次给病人做检查前吴孟超总会先把双手搓热 每次为病人做完检查 也会帮他们拉好衣服、系好腰带走的时候,他还会弯下腰 把病人的鞋摆到最容易穿的地方 吴孟超说 “对医生而言,这仅是举手之劳 可对病人来讲 这不光是内心的温暖 还有康复的信心”“一个好医生,眼里看的是病 心里想的是病人” 曾经 在一次查房结束准备离开时 患者突然拉住了吴孟超 轻轻起身深情地吻了他的手这突如其来的一吻 令吴孟超稍觉意外 但他随后的回应也令人感动 他笑着转身 在患者的脸颊上轻轻回吻了一下 吴孟超说 “一个好医生,应该眼里看的是病 心里想的是病人 我就想当这样的好医生”“我老了,日子不多了 我得争分夺秒” 吴孟超曾在手术台上 站了整整12个小时为患者切除长达36斤重的巨大肿瘤由此得了一个“吴大胆”的称号他也曾面对高风险为一个仅4个月大的女婴摘除了体内的肿瘤吴孟超曾把自己比作战士“只要我活着一天就要和肝癌战斗一天”年过九旬他仍坚持每周做3台以上的手术走下手术台的吴孟超说 “我老了,我的日子不多了…… 我得争分夺秒”与吴孟超共事多年的护士回忆在一次手术后 吴孟超靠在椅子上休息 胸前的手术衣都已湿透 两只胳膊支在扶手上 双手微微颤抖走下手术台的吴孟超在沙发上休息,浑身湿透依旧面带笑容。吴孟超叹着气对她说 “力气越来越少了 如果哪一天我真的在手术室里倒下了 你知道我是爱干净的 记住给我擦干净 不要让别人看见我一脸汗的样子”“治病救人是我的天职 名誉算什么” 曾经有人对吴孟超说“这么大瘤子,别人都不敢做 万一出了事,你的名誉就没有了” 吴孟超的回复坦然而坚定 “我名誉算什么 我不过就是一个吴孟超嘛 治病救人是我的天职”“我没关照好她,没照顾好她” 吴孟超的夫人吴佩煜是一名妇产科医生 虽然医生的工作很忙碌 但两人从未因此吵过架吴佩煜去世后 吴孟超曾内疚地说 “我没关照好她,没照顾好她 她有时候也会说我 ‘把家当成旅馆了’ 但每当我有新的任务 她都会告诉我,你放心去做吧 家里就别管了,我来”如今,这对相濡以沫60年的伉俪 被合葬在一起 共同接受大家的缅怀许多人用“巨星陨落”四个字 形容吴孟超的离去 但他救治过的病人 仍在这个世界延续着生命 他培养的学生 仍在肝胆外科治疗一线发光发热 而那颗火星和木星之间 编号为号的“吴孟超星” 也在日复一日地运转今天,致敬吴孟超!综合:央视新闻、新华社、央视国家记忆审核:王韶云 编发:王安 素材整理:施娇娇、许晓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