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故乡近三十年了,大都市的喧嚣和繁华我早已平淡;大都市的排挡、夜宵及有名的小吃,我都素然无味,总觉得缺少了什么。昨天,我家门口菜市场,有一种味道飘进了我内心深处,撩起了我久违的味蕾,我闻香寻去,哦,那是一乡下老大娘卖粽子的棕香,是我小时的棕香,那只有妈妈亲手包出来的粽子才有的棕香啊! 穿个岁月,看到年轻的妈妈携自己踏过春光;每年端午节的时候,我总会守在艾蒿的淡淡的清香中,等着妈妈的香粽子;而妈妈总会坐在家门前的枣树下,身边放个盛针线的簸箩,低头把花生米、豆子、红枣和糯米,与母爱一起,轻轻地、细细地放到,从先天下午,在山上采来的棕叶里裹紧扎牢,随后放锅里蒸煮;不一会,锅里沸沸扬扬,满锅浓郁的香味,好像是将生活中的袅袅烟火气儿和酸甜苦辣味儿浓浓发酵,直至拉开五月初五节日醇香的帷幕。我们闻着香味,急不可待地剥开紧裹的棕叶,那粽子的香味立马飘散开去,飘进我们贪玩的每个角落,我们狠呑虎咽,妈妈看着我们闹着抢着吃着,常常会说:“别噎着了,有好多呢。”只有这时,妈妈的目光中才闪烁自足的光彩,脸上才露出得意的久违的笑容。对于懵懂年少的我,无法明白妈妈的艰辛和对儿女深深的爱,更无法去细品这节气到来的意义,反而认为妈妈的日子太过琐碎、太唠叨。不一会,我们个个打起了饱嗝,个个眉梢嘴角荡着笑意。我不以为意地问妈妈:“姆妈,您怎么不吃。”妈妈总会笑笑:“我不喜欢吃……” “我不喜欢吃!”现在想起,我鼻子一阵阵发酸:她何尝不想吃呢,这都是为了我们啊!如今,我从昨天走到了明天,我们早已成了爸爸妈妈,生活越来越好了,粽子成了一个节日的象征。可那时妈妈的棕香,让我永远难忘。 昨晚,我端起茶杯,电话响了,这是妈妈的“楚建,我在家闲着,粽子由我来包,你放心,妈没事的,能干活。”此时的我,泪水盈满了眼眶。生长在旧社会的妈妈,不识字,对于“端午节”,她不可能追溯节气的文化渊源,她对节气的倾注的是,一种静默的传承和对儿女深深的爱。妈妈老了,老得好多东西不想吃了,日子压弯了脊梁,岁月洗白了乌发,皱纹爬满了全身,好像不放过任何角落。我好想来到妈妈身边,好想年年吃妈妈包的粽子,十年、二十年、三十年…… 妈妈,我们真想用一颗孝心与糯米红枣一起包成粽子送给您:“姆妈,您辛苦了!儿永远爱您!” 作者简介:贺楚建,男,湖南衡南县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爱好散文创作,已于报刊杂志和网络发表作品数十篇。喜欢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组成一句句蜿蜒曲折的文字,只求能充实自己,温暖他人,不求名利,唯愿安然。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