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瓢泼大雨中登上南下的绿皮火车,历经15个小时的长途奔波终于到达了长沙。 七月的长沙仿佛笼罩在热气之中,即使是凌晨两点的火车站,身体也感受到暑气的威力。看着火车站的钟楼不禁回忆起八十年前的那批青年,他们是否也像我们这般踌躇满志,却不知这里,只是文化长征的第一站。 对于我们来说,这里,也是起点。 年7月25日凌晨,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赴昆明暑期社会实践队抵达长沙,重走西南联大路正式踏上征程。 次日上午,休整一夜的实践队前往长沙国立临时大学旧址。 它位于长沙市芙蓉区五一中路号,一栋老楼,一块简碑,三两行字便道尽临时大学的历史。 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清华、北大、南开三所大学在烽烟战火中被迫南迁,在长沙成立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其本部就设在湖南圣经学校。 长沙湖南圣经学校全景图 图片来源:网络 与想象中不同,这里没有人参观,没有人纪念,大门上的锁仿佛也锁上了那段历史。 搬开杂乱的椅子,才看到那数十字的碑文。 而长沙国立临时大学,不过是一句: “同年十月二十五日,南迁长沙的北平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在此组成国立临时大学,后于一九三八年二月西迁昆明,改名西南联合大学。” 在圣经学校旧址前,有许多大爷大妈在闲谈。 一位奶奶向我们讲述了她所知道的长沙国立临时大学的故事。除了挂了个牌,立了个碑,此处已多年无人问津。没人管理,没人办公,没人整修,仿佛一座废楼,孤独的立在这里。 旁边一位奶奶还笑着问我们是不是来翻修这座楼的。我们说,这是文物啊。奶奶说,文物也可以修啊,修了就能用了。 心里突然就有点难过了, 难道,都记不得了吗? 下午,实践队前往了位于长沙市芙蓉区的湖南省档案馆, 希望搜查有关长沙国立临时大学的史料。 本以为我们会找到大量的相关资料,什么尘封的老照片,什么官方盖戳的文件或者是其他资料,总该有不少东西,可事实上,档案馆的负责人都不知道我们说的长沙国立临时大学是什么,圣经学院的记载也只停留年。 苦查无果的我们只能合上手里的档案目录,默默地离开档案馆。 衡南湘北,他们曾在这里驻足, 我知道,我们知道, 但是,我们找不到。 这里是西南联大的暂住地, 也是文化长征的中转站, 这里,是长沙。 很多人也知道西南联大, 也知道长沙的存在, 却不知道自己身边的 那座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老楼, 不知道身后就是那段历史的沉淀。 当然,值得庆幸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忘记了过去。我们看到,在旧址门前,一位奶奶告诉我们清北南开的学生曾在这里停留。在建设银行,大厅经理与我们畅谈长沙的过去与未来。在八角亭下,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告诉我们,在一个默默无闻的私人小书店,保存着关于长沙国立临时大学的书籍。 所幸,历史还在这里。 而正如一位受访者说的那样,即使在现在这样的和平年代,西南联大刚毅坚卓的精神仍尤为重要。 我们想做的, 不仅仅是找回那段历史, 更是想让更多人知道那段历史, 传承那种精神。 图文编辑:赴昆明暑期实践队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