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南广电网消息(衡南新闻):和广大的农村教师一样,他工资不高,生活不富裕,没有多少学习机会和好的工作条件,但他依然无怨无悔坚守26年,将满腔的热忱奉献给农村的教育事业,他就是冠市中学教师廖楠华。 在冠市中学每天早晨早操的时候,总能看见一个一米八七的老师第一个来到操场,每堂课的起始铃声,都有位老师会准时站在自己班的教室门口,检查学生的上课准备情况,他就是廖楠华老师。 一九九O年七月,廖楠华以优秀毕业生的身份从衡阳师院毕业,本可以留在衡阳市任教,让人匪夷所思的是,他却回到了母校九龙中学,选择像他的父亲一样从事乡村教育工作。 农村留守儿童大多是由年迈的老人照管,在缺少父母关爱的环境里成长,导致心理、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交际受到影响,这些孩子时时牵动着廖楠华的心。 针对留守孩子的特点,廖楠华采取了多种形式的教育。每堂课都到教室看看学生们的精神状态,以便及时了解他们的情况;遇到孩子情绪不稳定的时候,就请心理教师给“留守儿童”上心理辅导课。 年,廖楠华调入冠市中学工作,刚接手的班级有64位学生,留守孩子就有62个。为了摸清底子,他找每个学生谈心谈话,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遇到学生生病的,他就会骑着摩托车送学生去镇上就医。 作为班主任的廖楠华一旦发现班上有学生情绪不稳定或没来上课,他就常常利用课余时间和周末跋涉几公里上门家访了解情况,所做的家访记录,学生谈话记录,工作笔记就有厚厚的三十本。 廖楠华的妻子陈娴是他的同事,作为夫妻档的教师而言,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上,难免会遇到很多困难。对于陈娴来说,做坚强的后盾,干好本职工作,照顾好家庭,是对丈夫工作的最大支持。 一路走来洒下了汗水,收获着阳光。年9月,廖楠华所担任班主任的冠市中学班,班级总人数67人中有57人考入了省市重点高中,创下了佳绩。执教以来,廖楠华撰写的论文多次获奖,并荣获“市、县等优秀教师”称号。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