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2/2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5月15日,市统计局发布权威资料显示,年改革开放以来,衡阳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民经济突破了封闭、僵化、单一的发展模式,走上了生机勃勃、活力四射的健康发展轨道,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开创了衡阳史无前例的新篇章。

国民经济极大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借助改革开放的强大动力,衡阳经济社会呈快速发展态势,无论是综合经济实力,还是经济社会效益,都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

经济总量持续扩张。改革开放40年来,经济总量呈现快速扩张态势。地区生产总值由年的15.96亿元迅速跃升至年的.48亿元,增长37.6倍,年均增长9.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成倍增加。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年的元攀升至年的元,增长27.1倍,年均增长8.8%。

财政实力明显增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规模的扩大,同时带来了全市财力的增加。财政总收入由年的2.08亿元增加到年的.01亿元,增长.2倍,年均增长13.1%。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由年的2.08亿元增加到.41亿元,增长78.1倍,年均增长11.8%。

城镇化建设稳妥推进。40年来,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逐年提高,城镇化水平由年的12.4%上升到年的52.5%,提高了40.1个百分点,年平均提高1个百分点。城镇总人口年平均增加7.93万人,乡村总人口年平均减少3.71万人。

主体产业规模壮大,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改革开放40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增长和经济规模的扩大,经济结构在逐步改善中趋向合理和优化,经济发展方式和增长模式不断呈现新格局。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非公有制经济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力军。全市三次产业结构占比由年的47.2:32.8:20.0调整为年的14.1:38.7:47.2。与年相比,年第一产业比重下降33.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5.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大幅上升27.2个百分点。同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增长8.6%,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3.2%,比年提高2.4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支撑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

农业稳步发展,基础地位作用明显。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77亿元,比年增长47.3倍。农产品产量大幅提升。年,全市粮食总产量由年的.03万吨增加到.12万吨,增长36.2%,总量居全省第二;棉花产量由0.33万吨增加到2.13万吨,增加1.87万吨,增长5.5倍;猪牛羊肉产量由9.88万吨增加到73.92万吨,增长6.5倍。农业品牌建设成效显著。全市有农业品牌地理标志产品7个,分别是耒阳烟叶、耒阳红薯粉皮、常宁无渣生姜、常宁茶油、祁东黄花菜、西渡湖之酒、祁东酥脆枣。齐家山茶油、涓水湘牌“衡山香米”分别获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和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

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年,农民人均总收入由年的元增加到元,增长.6倍;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占农民人均总收入的比例由62.0%变为55.1%。

工业快速发展,向中高端迈进步伐较快。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59亿元,是年的.4倍,年均增长13.3%,超过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速3.9个百分点。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成倍增长。年,原盐产量.45万吨,比年增长.5倍;钢产量.29万吨,比年增长47.1倍;水泥产量.05万吨,比年增长39.0倍;变压器产量.18万千伏安,比年增长55.9倍。高技术产业快速成长。经过40年的发展,全市以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迅速崛起,成为衡阳工业的重要支柱行业,年全市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7%,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重为11.1%。

服务业迅速成长,现代服务业不断壮大。年全市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97亿元,比年增长90.9倍,年均增长12.3%。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现代服务业比重持续提升,传统服务业占比逐步下降。与年相比较,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合计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总量的比重为11.7%,下降了0.8个百分点;而现代服务业,如金融业占比3.1%,提高了1.5个百分点。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亿元,比年增长.1倍,年均增长14.0%。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78亿元、贷款余额.55亿元,分别比年增长.6倍、62.3倍。旅游业持续升温。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6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05亿元。

基础建设持续发力,投资规模快速扩张

改革开放40年来,全市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投入,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逐步由发展瓶颈转变为促进发展的推进器。

城市建设加速推进。改革开放以来,全市主城区规模扩大了近5倍,高新区、立新区拔地而起,武广新区建设如火如荼,滨江新区、来雁新城初具规模;县域方面,衡南新县城、耒阳武广新城、衡东河西新区等都从无到有。建成了平湖公园、生态公园、南湖公园、湘江两岸风光带、蒸水风光带、耒水风光带等一大批绿地设施和建筑景观,以及新体育中心、大学城等文体项目,实施了老城改造、旧城整治、城市亮化等工程。房地产开发业从无到有,规模不断扩大。至年底,全市共有房地产开发企业家,其中一级企业1家,二级企业17家,累计完成开发投资亿元,开发了香江水岸新城、沐林美郡、东城国际、佳源罗马都市、云沙诗意、金河湾、金钟大雁城、碧桂园、恒大绿洲等一大批高档住宅小区。

工业园区快速发展。进入年,衡阳开始大力投资建设工业园区,全市目前已有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10个,规划面积.58公顷。年,全市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首次超过70%。在园区发展过程中,各园区明确自身功功能定位,坚持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其中,国家级高新区以生物医药及通信等为发展方向;白沙工业园实现电子信息、先进制造和现代物流三大产业的集群发展;全国第一批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园区松木经开区以盐卤化工及精细化工、新能源、新材料为三大支柱产业;常宁市水口山经济开发区以铜铅、锌、铝等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为主业等。

交通设施日益完善。年末,全市各种运输工具完成旅客周转量58.85亿人公里(不含铁路数据),货运周转量.01亿吨公里(不含铁路数据),分别比年增长23倍和倍。公路方面,全市公路里程由年的公里增加到年的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由年的.5公里增加到公里。铁路方面,至年底,全市共有京广铁路、湘桂铁路、京广高铁、湘桂高铁、吉衡铁路5条铁路,铁路里程合计为公里,其中高铁里程为公里。港口方面,至年底,全市内河航道总里程为公里。航空方面,至年底,南岳机场开通了飞往北京、上海、昆明等14条航线。年南岳机场保障运输起降架次,比年增长2.9倍;旅客吞吐量人次,比年增长3.2倍。

邮电通信迅猛发展。至年底,全市邮电业务总量已达到万元,比年增长.9倍。邮政业务迅速提升。年全市实现邮政行业业务总量12.40亿元,是年的.1倍。快递行业迅猛增长。年全市快递企业完成业务量.99万件,实现快递业务收入.33万元。通信能力明显加强。年全市固定电话用户76.12万户,比年增长.9倍;移动电话用户.12万户,比年增长29.9倍。随着电脑、智能手机等高科技产品的出现和广泛运用,互联网开始迅速发展。年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71万户,比年增长10倍;移动4G用户数.92万户,比年增长2.1倍。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生福祉大幅提升

改革开放40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加快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科教文体卫事业蓬勃发展,科技进步成果丰硕。年全市全社会RD经费内部支出23.50亿元,比年增长2.86倍。年全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人,比年增长4.7倍。年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值.3亿元,比年增长3.4倍。全市累计国内专利申请总量为件,授权总量为件。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年度认定普惠性民办园所,其中新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69所。年末,全市拥有高等院校9所,高等教育在校学生人;全市拥有普通中学所,在校学生411人,比年增加人。

文化事业硕果纷呈。年末,全市拥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1个,群众文化馆11个,公共图书馆14个,博物馆16个。全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6个,省级21个。体育事业成绩卓著。至年底,全市拥有体育场地个,其中体育馆23座;运动场个,游泳池60个,各种训练房个。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年,全市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服务机构5个;设置病床4.19万张,每千人拥有病床数为5.74张;共有执业(助理)医师1.80万人,注册护士1.6万人,每千人拥有执业医师2.50名,注册护士2.22人。

人民生活大为改善。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年,全社会从业人员从.72万人增加到.89万人,年均增加5.9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长期保持基本稳定。城乡居民收入成倍增加。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比年增加元,增长.6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元,比年增加元,增长87.7倍。社会保障事业全面推进。年末,全市五大社会保险总参保人数达到.51万人次,基本实现参保全覆盖。其中,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8万人,比年末增加.78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5万人,比年末增加.65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60.00万人,比年末增加17.5万人。

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年,衡阳市是湖南省脱贫攻坚二类地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3万人以上的县有6个;共有建档立卡贫困对象15.06万户44.6万人;原有个省级贫困村,并村后为个;1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祁东县。经一年来的集中整改清理,至年底全市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3.68万户43.67万人,已脱贫6.43万户22.05万人,未脱贫4.33万户12.15万人;祁东县实现脱贫摘帽;全市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92%。

对外开放逐步扩大,招商引资成效明显

改革开放40年来,衡阳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基础优势,坚定不移地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逐步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转变。

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年全市进出口贸易总额44.88亿美元,比年增长64.6倍,年均增长27.9%。其中,出口额24.89亿美元,比年增长58.3倍,年均增长27.1%;进口额19.99亿美元,比年增长74.7倍,年均增长29.0%。加工贸易为主要进出口方式,年全年加工贸易额.33亿元,居全省第一,在外贸总额中占比超七成,其中富士康进出口额达.95亿元,居全省单体企业第一。外经合作遍及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

招商引资成果卓著。年,在“港洽周”、“央企入湘对接暨衡阳投资推介会”、“衡州经济发展论坛”、“湘商大会”四大招商活动中,衡阳共签约项目个,总引资额亿元,签约数量和金额均创历史之最。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2.83亿美元,比年增长9.0倍。近年来,富士康、中国五矿、深圳比亚迪集团、香港泛亚绿洲集团等一批世界强、中国强企业相继来衡投资,带来了更多更好的投资项目,进一步促进衡阳产业转型升级。

信息来源:掌上衡阳

信息提供:衡阳移动公司

编辑:刘晏滨侯德维刘珂宇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初期能治好么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平安医院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