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3/29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谢来生老人正在售卖竹篮。

彭发军和顾客交谈。

购买农具返家的村民。摄影禹爱华

3月14日,农历二月初八,湖南省衡南县泉湖镇迎来一年一度的“二月八”节日。方圆公里的泉湖街集市上各种农耕产品、特色小吃沿街陈列,来自广西、江西、福建等全国各地的商客摩肩接踵,共享节日盛宴。

“‘泉湖二月八’俗称‘赶二八’,始于明朝,已有多年历史。年被正式列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衡南县原文化馆馆长胡朝阳介绍,在古代,湖南、广西等地百姓视寿佛为天上神仙,顶礼膜拜。传说元末明初,衡阳连年干旱,民不聊生。寿佛经过此地,心生怜悯,伸出爱民之手,于泉湖施法降雨、普救众生。衡阳百姓为了感恩,特意修筑了寿佛爷庙,每年在寿佛爷生日这天,也就是农历二月初八,拜谢寿佛爷,并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泉湖二月八”民俗庙会由此而来,传承至今。期间,由于酬神诵佛的歌舞沸腾,吸引来八方远客。现在,“泉湖二月八”已经演变为开启春耕生产的农耕文化节会。

“泉湖二月八”也是中国农耕文明的见证。在不同时期,“泉湖二月八”集市的交易内容也有所不同。胡朝阳介绍,明朝时期主要交易茶、盐、瓷器和丝绸棉布,明末清初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民国时期主要经济支柱尚有四大市:竹木器市、牛市、苗市和中草药市。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农业生产逐步被机械化农具取代,昔日繁华的二八集市渐显凋敝。年开始,衡南县通过规范老街市场、建农耕文化体验区等举措,积极打造“泉湖二月八”文化品牌,挖掘农耕文化。年以来,泉湖二月八集市商贾游人高达30万人次。

“这些农具要是全部卖出,能赚多元。”为了“赶二八”,71岁的谢来生老人初七下午便动了身,叫儿子把他从衡阳县关市镇的家里送到了远在0多公里外的泉湖镇。谢来生老人是个篾匠。16岁开始学习竹编技艺。几十年来,他几乎每年都会参加“泉湖二月八”,好让自己编织的竹篮、鱼篓等农具顺利卖出,以贴补家用。

今年2岁的衡南人彭发军在泉湖正街开了三十多年的五金电器店,如今也搭配着卖起了部分现代化农具。他说:“早上五点钟就开门,这几天每天营业额差不多有万多元。”(光明融媒记者禹爱华)

责任编辑:刘先卫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需要多少钱
好的白癜风医院在哪里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