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璀璨的宝珠,镶嵌在武汉江夏区龙泉山风景带的南麓。 站在天马峰端鸟瞰,一大片错落有序的庙宇殿阁的金黄屋脊,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俨如那顶摩霄汉的雷音圣座的佛光,柔慈地向人间洒落的丝丝法雨。 ▌这座寺院是新世纪初,由大愿法师主持重建的唐代开元年间的名刹--武汉灵泉寺。 我来到寺庙的山门,只见一行身着“海青”的居士,从山门起三步一拜地往大雄宝殿拜去,然后转向右侧的方丈楼,仍是三步一拜,口中还朗诵着佛号,举止十分庄严,如南岳朝圣者的礼仪,肃穆而端正。 我头一次来灵泉寺拜访就遇到这样动人的场景,一股热浪直涌我的心田,我顿时有些诧异。为啥这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居士们,会如此地崇敬大愿法师,众多信士的心眼里,为啥对大和尚竟这么虔诚和爱戴?! 是灵泉寺的一位居士给予了我较完美的解答。她深情地说: 大愿法师年即来武汉传经讲课,并给众生疗治顽疾。当时有些居士乍见他那副年轻庄严的面容,难以置信他的功德,后来,听他讲经开示,一部《药师经》被他讲得如满月当空,直暖人心,列举公案,深入浅出,语言简洁,比喻贴切,一两千人的课堂,全场鸦雀无声,大家不得不敬佩他的渊博学识,敬仰他的禅修实证。 他慈悲悯世,为久患不治之症的信众,传授药师良方。像我,曾患腰椎顽症,五年卧床不起,在北京由专家会诊,也无疗效,幸亏法师治愈了我。大家有口皆碑,一传十,十传百,让四方信众,燃起了追求健康人生的希望!大凡受过法师加持和帮助的人,莫不感恩于肺腑。这怎么不令居士们敬仰他,顶礼他呢!
▌来自四会六祖寺的一位青年禅师说得更令人感动。 “我是十几年前,被大和尚收养下来的孤儿,他像父亲一样地关爱我,教我文化,教我佛经,教我做人;后又送我进了佛学院,我的成长是他的慈悲甘露浇灌的。像我这样的孤儿,他先后抚养了二十多个呢!他真是我的再生父母!今天,我一路拜来,是我应尽的一份孝心,一份佛心!一份感恩图报的善心!” 我是年5月下旬,到灵泉寺去拜谒大愿法师的,并想趁此机缘聆听他讲授的《药师经》。 三天的时间,上午拜佛,下午听课,共听了三讲。 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讲的“现代医学治疗慢性病有着误区”。他讲的是药师法门健康养生方法令我受益非浅,即通俗易懂又有科学内涵,这是大和尚讲《药师经》的融会贯通之妙。 三天的斋戒生活,我很有缘与大愿法师一起度过的。早上吃稀粥煎饼与馍馍,中午吃精炒的素菜和米饭。他是过午不用餐的,而他的身体却十分康健。 一天,我借中午用餐的机会,先向他介绍了沅江一中的近况,规模比以前做大了,但还沒做強。他沉思了一下,说:“在母校三年的高中生活,学到了不少知识,并阅读了很多中外哲学书籍,为我步入佛门打下了基础,我很感恩母校!你曾经是我的老师,今后还是我的老师,请您多指出我的不足。” 我说:我已恭读了法师的著作,比如《六祖法宝坛经略讲》、《如何做一个快乐的修行人》、《禅宗智慧与企业发展》、《禅的生活艺术》、《禅与孝道文化》、《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学记》等,我在您的著作中,见到了您深入浅出、引经据典、笔意纵横的文采;更见到了您修行功德的深厚。今天,您已是我的老师,我想,请您选择这个课题--禅与当下青年的教育,到大学与高中学校去宣讲,让广大师生能从中得到启迪,受到禅文化的熏陶,大有裨益! 他说:老师,我的拙著是希望能给众生一点帮助,也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出点力。至于您提到的课题,我正有此准备,今年十二月份,南京大学已邀请我去讲课题了。我有感而发,当席,我即草拟了一副对联,赠给了大愿方丈: 佛法如天,垂范苍生弘大愿; 禅慈为德,启航世道诵弥陀。 ▌首次拜见大愿法师,是在岐山的仁瑞寺。 岐山地处衡南与祁东边境,山峦叠翠,地势险峻,交通不便。过去一条羊肠小道上仁瑞寺,而今衡阳市岐山佛文化的渊源独秀,将岐山仁瑞寺列入该市特色旅游区的经典宝刹,修筑了一条县级公路直达宝寺。这座古刹的老和尚天柱公,是大愿法师出家剃度的师父。那是年的秋季,岐山翠竹的箭叶奏出瑟瑟的乐曲之时,天柱老和尚破例收下了这位大学生弟子。 原来这位大学生就是出家后的大愿法师,他是湖南省沅江市一中届高中毕业生,他考入湖南财经学院后,出色地完成了大一的全部功课的学分。殊不知那个秋天的麓山枫叶,红得非常耀眼,他与几位好友到云麓宫去朝拜千手观音时,感应不可思议,心灵萌发应像观音菩萨那样去普度天下众生。后发心出家,一辈子弘扬佛法。 他要寻觅一座偏僻的山寺,去磨炼自己,精进修行,毅然来到了衡南岐山仁瑞寺,拜天柱老和尚为师,赐法名:释大愿。天柱师父给他分配做后勤打杂,每天上山打柴烧饭,下山挑石铺路,干得两头见黑。从春到夏,从秋到冬,酷暑严寒,将他的肩头与脚板,都磨成了厚茧,晚上还要去做功课,他任劳任怨,埋头苦干。天柱公见儒子可教,万分喜爱,翌年,就推荐他去福建佛学院去学习。 恩师是他成长的扶梯,他没有辜负恩师的培育。二十年来,他的佛学造诣殊深,宣讲佛法,弘扬中国禅宗文化、药师佛文化并与海外多个国家开展禅佛文化交流。 他出家二十余年,弘法利生、建寺安僧、广泛开展文化交流与禅文化公益讲座,出版专著近五十多种,是我国佛教界人才难得的一位年青高僧。 年6月下旬,天柱老和尚圆寂西行,岐山仁瑞寺举行了七天的往生法会,大愿法师朝夕主持佛事活动,未曾合眼歇息,面容消瘦日增,直至亲自送师棺入塔。 他为天柱恩师写了一偈: 狂心歇处语无声,何须舍妄与求真。 生死涅槃如昨梦,山河大地法王身。 塔影高标留胜迹,见闻瞻礼悟无生。 虛空无尽愿无尽,尽是我师度世心。 我曾举数码相机想为他在佛堂留个影,他挥手谢绝,并说:而今哀事尚在心头,不要拍照,以后留影的机会很多,他待师如待父全心尽孝。 ▌大愿法师的童年是在洞庭湖畔的芦苇场度过的。 父亲是人民教师,常以传统文化来教育儿子,母亲是农村贤淑,相夫教子。他是长子,念小学三年级时,父母交给他任务,要携带小妹一道去上学。家里距学校约三里多路,有时小妹走得慢,他生怕迟到,不得不拖着小妹快步跑,小妹经不住折腾,就大声哭喊;这时,他心急如焚,只好哄着小妹,背起她往学校狂奔。后来小妹也机灵了,早餐快点吃,吃完就先快步走,免得急坏了哥哥。小学老师都夸他勤学守纪,孝顺父母,尊敬老师。 在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中,他不刻意去追求分数,而将精力放到自学能力的培养上。他有一股顽強的钻研精神,课余时间,或节假日,就一头扎进图书室,专心致志地去阅读中外历史与哲学书。清晨与傍晚,就抓紧锻炼身体。这年冬天,大雪纷飞,冰霰泻地,他只穿一件单薄的衬衣,到冰冻的操场上跑步。同学们都看傻了眼,问他,为啥不怕冻?他只轻淡地回答:坐禅练功的收获! 有次上体育课,同学将篮球踢到水沟里去了,违纪是要受到严厉处分的。体育老师责问大家:是谁将球丢下水沟的?全班同学沉默了,这时,平常不苟言辞的他,却轻声地说:“是我不小心让球滚下去的”,体育老师说:“这位同学平时遵守纪律,又积极锻炼身体,今天能勇于承担责任,诚实可嘉,就免予处分!”那个违纪的同学几乎吓坏了,有人帮自己过关,心中万分地感激。 在他高中毕业的鉴定表上,自我鉴定这一栏,他简洁地写道:“德育上能遵纪守法,愿意承担使命和社会责任,为振兴中华而奋斗……。” 班主任给他写的评语是:“诚实守纪,举止文雅,不苟言语,尊敬师长,爱好课外阅读,知识面广,有远大抱负,毅力惊人。” 这就是大愿法师在成长道路上,留下的一行“不坠青云之志”的足迹。 国庆节期间,大愿法师要接待韩国高僧释延和一行,我到六祖寺去,时机错过了。虽沒见到他,但我走访了六祖寺文化办,居士们热情地接待了我,并送给我很多有关大愿法师的书。我边阅读边沉思:像他这么一位年轻的高僧,其功德之深,成长之快,实属罕见! 二十年来,他秉承六祖慈悲济世的宗旨,在多所学校和社会机构大力弘扬禅文化,开示的主题有《禅文化在当代社会的现实价值》、《禅与身心灵健康》、《禅与现代企业管理》、《禅与经营之道》、《禅与现代生活》、《禅与孝道文化》、《禅与心灵环保》、《禅与生活艺术》等等。 ▌晓之以理,能澄清社会风气;动之以情,能推动社会和谐。 年5月汶川大地震,他及时率领六祖慈善普济会会员,赶赴灾区,送去现金万元,价值50万元的帐篷毛毯药物等急需品。6月,他再次又到四川灾区,先后发动信众捐助了万元为重建的德阳民族小学奉献了佛门的一颗济世悲心。 何世无奇才,成之在佛泽。大愿法师是沩仰宗第10代法脉传人、曹洞宗25代法脉传人。年,他率领弟子参访上师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后又得宁玛白玉派贝诺法王清净法脉传承,曾在青海臧地长期闭关修行,获不可思议的境界。年,又获唐密52代传人衣缽,圆满修证药师法门。法师广结善缘,大愿大行、悲心济世! 释大愿法师,从出家到现在,始终如一地在为弘场佛教文化,为播种和平幸福之花,奉献一掬济世甘霖! 请留言,让我们看到您想对大愿法师说的话。 愿转发出去,让更多人能够得到大愿法师的加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