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山遍野的油茶林 他,曾经是部队的一名正团级干部,20多年的摸爬滚打培养了他雷厉风行的坚韧性格;他,也是一位知名企业家,10余年的商海打拼成就了他财富的梦想;他,又是一位农村党支部书记,怀着对哺育他成长的那片土地的深厚情感,把带领家乡父老过上好日子作为自己最大的事业…… 他,就是富有传奇色彩的衡南县相市乡虎塘村支书倪永建。 第二次创业:丢下“金饭碗”,当起“傻村官” 年12月,在虎塘村颜家组生活了18年的青年倪永建应征入伍了,全村老百姓敲锣打鼓把他送到了青藏高原上。 在部队,倪永建不怕苦不怕累,积极上进,多次立功受奖。经过逐级选拔培训,年10月,他被提升为排长,年6月,他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一步一个脚印,从一名普通士兵走上了正团级领导岗位。 年,倪永建从部队退役,他选择了自主创业。 这是倪永建的第一次创业。25年的军旅生涯,除了留给他刚毅、果敢和勇于担当的军人品质之外,没有什么物质财富。离开了部队,倪永建甚至不知道还可以做什么。他第一次步入了人生的低谷。 一个偶然的机会,倪永建接触到了物管行业,并很快在业内如鱼得水。不久,他在高原新城西宁市成立了物业管理公司。这位身高1.78米、体魄健硕的优秀军人,在商场搏杀同样是一条好汉。通过10余年的打拼,他积累了一定的经济实力。 端着“金饭碗”的倪永建,在当时是众人眼中的天之骄子。然而,年一次平常的回老家经历,改变了他后半生的奋斗航向。他看到养育他长大的山村,依然贫穷荒凉,道路不通,生活不富……那一刻,倪永建心中暗暗地计划:我要回村,帮助乡亲们做点什么。 年4月,对虎塘村群众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在村全体党员大会上,倪永建高票当选虎塘村党支部书记。 消息一传开,村里立刻炸开了锅:“不可能,他条件那么好,绝对不会来受这个罪。”“一定是谁开玩笑的”…… 在此之前,虎塘村各种矛盾交织,年人均纯收入仅元。在村民眼里,像倪永建这样的能人,绝不会放着大钱不挣,来受这份“洋罪”。 “一人富了,只能成就家业;让乡亲们都富了,才叫干一番事业。带领家乡父老甩脱贫穷帽子,就当是我的第二次创业吧!”倪永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干的。 向贫穷宣战:从商海老板到“零薪书记” ▲解决村里安全饮水问题的水塔 如何制订规划,改变虎塘村的贫穷与落后?倪永建的胸中早已画好了蓝图,制订了“五年计划”,利用5年时间干成几件实事:修山路、扩水塘、建村部、让村民收入翻番等。 可是,当他站到山上,低头环视山脚下连接本村4个组的一条烂土路时,他也犹豫过。不必去描绘这些烂路的险恶和丑陋,就把村民写的打油诗念一遍,都叫外人听来头皮发麻:烂土路上鬼神荡,下雨路人水中蹚,汽车来往起波浪,晴天风起尘土扬…… 倪永建不相信这些,他要向贫穷宣战。 ▲太阳能路灯方便村民出行 为了修路,他跑政府要补助、跑相关部门要政策、找村里能人踊跃捐助,并自己拿出了20万元垫上,很快,一条4.5米宽、3.5公里长的高标准村级硬化路顺利竣工了。通车那天,全村人自发组织在路口载歌载舞。 颜家组村民饮水困难,他自掏腰包30多万元,在该组打出了一口日出水量达30吨的深井,建起了一座20多米高的半球型水塔,又帮各家村民铺设了水管,使该组村民饮上了清澈的自来井水。 村部没有活动场所,他拿出40万元新建一座集办公、读书室、活动室、会议室等功能于一体的、平方米的村部,使虎塘村村民首次有了自己的“家”。 …… 其他诸如垫资20多万元为村里扩容水塘;设立奖学金奖励村里考上大学的学生等等,在担任村支书的三年多时间,倪永建为村里的民生事业捐出了多万元。 然而,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倪永建却非常节俭。在他的办公室里,唯一的电器就是一台小风扇,连空调都没有。他妻子在接受采访时仍有怨言:“倪永建平时连给我买一件毛衣都舍不得,捐资助学一出手就是70万。” 这还得从年的一天说起。当天,相市乡中学校长刘冬生向乡政府汇报学校工作时,谈到学校至今没有一个运动操场,学生上体育课都在马路上进行。当时倪永建正好也到乡里办事,他听在耳边,记在心里。当天下午,倪永建去了相市中学,经过一番了解后,他跟刘校长说:“操场的事,我来想办法吧。” 原本以为倪永建只是说说而已,刘校长并没有放在心上。可是一个月后,他真的领着一队人走进学校,带着测量工具一顿比划,几天后便组织施工。3个多月后,学校北面的一片荒地变成了一个高标准运动场。 按照相关规定,国家每年都会给村支部书记一定的生活补贴,而倪永建三年来分文不取,全部用于村里贫困户的补助,被村民誉为“零薪书记”。 探索“党建+”,激活农村发展一盘棋 公路修通了,水塘扩容了,大家也有了自己的村部,倪永建并没有露出笑颜。一个问题摆在了他的面前很久了,让他辗转反侧、寝食难安——怎样带领村民致富? 三年的农村基层工作经验,让倪永建深刻认识到,农村发展是一盘棋,要激活它光靠自己一个人肯定是不行的。他沉着地思考着,想到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想到了一系列从传统务农模式里突围的举措。 望着村里延绵起伏的荒山峻岭,长满了枯草和荆棘,倪永建决定,探索“党建+”的发展新模式,就从这荒山开始。 ▲倪永建正在察看罗汉果长势情况。 年,倪永建筹资多万元,通过党支部牵头,成立了由50多位农民参加的“衡南万乐种养专业合作社”,开垦种植了多亩油茶、多亩冬枣、多亩罗汉果,并建成了多平方米的养猪场,现存栏藏香猪1多头,让村民广泛参与到村集体经济建设中来。 围绕产业发展需要,倪永建又带头投资万元成立衡阳立裕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并将该村的党员、能人聚集到产业链上来,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经过几年经营,公司已经成为当地龙头企业,形成了“党支部龙头引领、党员示范带动、群众积极参与”的良好格局。 有村干部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年以来,该村流转土地0多亩用于种养业发展,农民从中获得了土地流转收入;成立合作社以来,村民又能从合作社获得一定分红收入;油茶林和冬枣等已经挂果,每年可给全村带来收益多万元;这些村集体经济项目还给当地剩余劳动力创造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年,该村人均收入为6元/年,比年增加38.24%。 在“党建+产业”助农增收致富的同时,倪永建还探索着“党建+服务”力促村民共享发展成果。 为关爱特殊群体,提高党组织服务能力,该村党支部组织党员与上百名儿童、老人结对子,进行“一对一”帮扶,并建立了“留守儿童必访”、“留守妇女必访”、“空巢老人必访”、“特困户必访”的常态机制。近年来,村党支部还积极策划儿童节趣味运动会、“重阳节”旅游、“妇女节”战友捐赠活动,在特殊节日给特殊群体发放福利,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岁月,如实地记载着倪永建奋斗的业绩…… (消息来源:掌上衡阳客户端)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