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8/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临床白癜风研究专家 http://m.39.net/news/a_5941620.html

深切缅怀

国之伟人

袁隆平年9月7日,医院。祖籍江西德安人,年袁隆平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分发到湖南安江农业学校。年2月他在中国科学院《科学通报》于文革休刊前 一期发表他 篇论文,受国家科委注目,国家科委因而责成安江农业学校在湖南文革期间保护并支持袁隆平研究。在国家科委的支持下,袁隆平的水稻研究在-年代有屡有突破,获联合国多个奖项、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共和国勋章等,令中国和世界各地的粮产增加,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年3月10日,袁隆平在三亚杂交稻研究基地跌倒。4月7日,转院至湖南长沙治疗[43]。5月22日13时07分,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逝世于医院,享年91岁。年5月24日上午10点在长沙市明阳山殡仪馆铭德厅举行袁隆平同志遗体送别仪式。虽然袁隆平本人生前曾希望丧礼从简,但由于他本人极高的声望,长沙市仍然有大量的医院及殡仪馆附近进行。

01.袁隆平的家庭背景

袁隆平(左)和母亲、哥哥。袁隆平回忆道:当时我母亲是少有的知识女性,我从小就受到她良好的熏陶。小时候她教我英文,晚上检查我的作业。她很虔诚,做事一丝不苟。

袁隆平的祖先大约在明代定居江西德安县南部的青竹畈务农。清雍正年间,袁家确定了“大茂昌繁盛,兴隆定有期,敬承先贤业,常遇圣明时”二十字排辈。袁隆平曾祖父袁繁仁与繁礼、繁智兄弟一代人弃农务商,在年离开青竹畈,移居德安县城。19世纪初年,袁家人口繁盛,分为五房。袁隆平的祖父袁盛鉴(年-年)为二房,他在德安县北门新建宅院,称为颐园。颐园建筑大多毁于抗日战争,战后仅存的私塾约在年拆除。袁盛鉴 次参加乡试就考中举人,后来毕业于江西地方自治研究所。年,九江五县同乡会推举袁盛鉴为知事记室。二次革命期间,袁盛鉴被任命为中国国民党南九支部部长,后来还担任过江西省议会议员。之后,袁盛鉴回到德安,出任县高等小学校长、县农会会长。国民革命军北伐开始后,袁盛鉴赴海南岛任职,曾担任广东琼崖行政委员公署秘书、文昌县县长。由于听不懂海南闽语,难以工作,他辞官回乡,医院院长。

袁隆平的父亲袁兴烈(年-年1月15日)毕业于国立东南大学中文系(即后来的国立中央大学),毕业后曾任县立高等小学校长、督学。母亲华静(年-年9月15日)是江苏镇江人,本名华国林,自幼在英国教会学校读书,高中毕业后在安徽芜湖教小学。据袁隆平自述,华静在教书期间结识了尚在国立东南大学读书的袁兴烈,两人后来结了婚。有传记称,华静与袁兴烈相恋、结婚时两人分别是同一所小学的教师和校长。生下长子袁隆津后,华静辞职,专注家务。袁隆平出生时,袁兴烈的职务是平汉铁路局秘书。当时华静妹妹华医院当护士,年9月7日,医院出生]孩子是“隆”字辈,加上出生于北平,于是家人起名为袁隆平。

02.袁隆平的求学经历

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迁至汉口和重庆,袁隆平也跟随多次转校,其中逗留最久的是在重庆求学11年,因而学会湘语、西南官话等汉语,成为他日后在湖南和四川工作时与研究团队的共同语。小学,年8月—年7月读汉口扶轮小学,年8月—年1月读湖南澧县的弘毅小学,年8月—年7月读重庆龙门浩中心小学。中学,年8月—年1月读重庆复兴初级中学,年2月—年1月读重庆赣江中学,年2月—年5月读重庆博学中学。高中,年8月—年1月在汉口博学中学(现武汉第四中学),年2月—年4月转入国立中央大学附中(现南师附中)。

年8月,考入了重庆相辉学院农学系(后院系调整并入重庆新建的西南农学院农学系),主修遗传育种学,年10月因中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并入重庆新建的西南农学院农学系。年,袁隆平报名参加并通过空军飞行员选拔,但因 已结束,并未入伍;同年,他代表川东区参加西南联省游泳锦标赛,获得第四名,因未列名前三甲而未能加入国家游泳队。

03.袁隆平的科学研究成果

年,袁隆平(后排左三)读大学期间拟招为空军飞行员,同学欢送时合影

年,袁隆平自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毕业,分发到湖南省怀化地区的安江农业学校任教。年反右运动时,由于袁隆平父亲曾在冯玉祥的第二军团担任上校秘书,袁隆平于是被划为“中右”。三年困难时期,年,袁隆平看到路边躺着两具骨瘦如柴的尸体,深深刺激了袁隆平。

年7月,他在农校试验田中意外发现一株特殊性状的水稻。惊喜之际,他利用该株水稻试种,发现其子代有不同性质。因为水稻是自花授粉的,不会出现性状分离,所以他推论该为天然杂交水稻。随后他把雌雄同蕊的水稻雄花人工去除,授以另一个品种的花粉,尝试产生杂交品种。年7月5日,他在试验稻田中找到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经人工授粉,结出了数百粒 代雄性不育株种子。年7月,他又在多个稻穗中逐穗检查到6株不育株,并在此后两年播种中,共有4株成功繁殖了1—2代。其研究彻底推翻由传统经典理论米丘林、李森科的“无性杂交”学说,并推论水稻亦有杂交优势。通过培育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复系的三系法途径来培育杂交水稻,可以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

年的袁隆平

年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成立杂交稻研究协作组,袁隆平调省农业科学院杂交稻研究协作组工作。年,发表了《利用「野稗」选育三系的进展》的论文,正式宣告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已经配套,产量在原来基础上增产一倍有余。年,发表了《杂交水稻培育的实践和理论》与《杂交水稻制种与高产的关键技术》两篇重要论文。年,正式提出杂交水稻育种战略:由三系法向两系法,再到一系法,在程序上朝由繁到简但效率更高的方向发展。经过9年努力,两系法获得成功。年,农业部正式立项超级稻育种计划。4年后, 期每亩公斤目标实现。随后是年公斤、年公斤、年1,公斤的“”三连跳”。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获评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

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共和国勋章”。年11月,第三代双季杂交稻亩产3,斤攻关测产在湖南衡南县启动。测产结果显示,晚稻平均亩产为.7公斤。当年7月,衡南基地早稻高产攻关田进行了测产验收,测得早稻平均亩产为.06公斤。第三代双季杂交稻亩产达到1,.76公斤,湖南衡南基地冲击双季稻亩产纪录成功。

04.袁隆平的生活作风

林汉明(右一)与袁隆平(右二)结缘20年。受访者供图

香港中文大学于年向袁隆平颁授荣誉理学博士名衔,中大在赞辞中提到,袁隆平对物质生活视作等闲,认为“金钱之为物,来路要正,要用得其所,要不挥霍、不浪费、不小气、不吝啬”。自年国企“隆平高科”上巿后,他手上持有股票逾亿,却始终俭朴如故。

袁隆平谈到生活饮食时说:“我每天三餐,吃大米,吃红薯,吃一点鱼肉,一天大概二两的荤菜,吃点蛋白质,再吃点水果,很简单。补药从来不吃,尝都不尝,什么人参、燕窝,什么乱七八糟的,都不尝。粗茶淡饭,适当的营养,只要卫生和营养就行了,吃那么好做什么?现在我的体型保持得非常好,不胖不瘦。”

为工作方便,袁隆平70多岁时,开始考虑为自己购入一辆小轿车,但我国相关的规定是申请小型汽车以及其他类型汽车的年龄必须在十八周岁到七十周岁之间。这个情况被相关的部门了解到, 决定为袁隆平先生发放驾驶证。不过这个驾驶证十分特殊,和其他人的驾驶证都不一样,仅限于从家里到试验田的距离,驾照上面还多加的七个大字——“袁隆平院士惠存”。

袁隆平生前。图片来源:新华社

袁隆平生活极其节俭:“我最贵的一套西服块钱,还是15年前(年)获得国家 科学技术奖上台领奖买的。”总有记者对袁隆平的日常生活感兴趣,调侃袁隆平是富翁。袁隆平曾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指着身上的衬衣说:“这件衬衣35块,还有一件比这个还漂亮一点,也是35块,在海南岛三亚买的。”有一次,眼尖的记者看到袁隆平手上的手表,追问手表是什么牌子的,袁隆平说:“卡西欧,我就喜欢卡西欧,它有一个闹表‘alarm’,到时候可以闹醒你,不太值钱,30美金(约人民币元)。”买个大房子对袁隆平来说不是难事,而袁隆平坦言不喜欢大房子,空荡荡的没有人味。

国家给了袁隆平“不凡”的待遇,在青岛市李沧区的国际院士港为袁隆平提供了一座“豪宅”,大喷泉、大草坪、大台阶,十分气派。然而袁隆平决定把大宅子全部用来搞科研,把这里完全改造成了办公室,带领满屋子的科研人员钻研海水稻。

05.袁隆平的一生追求

袁隆平说:“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为此他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创建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以及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他还说自己还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我的心愿是发展杂交水稻,造福全球人民。随后不到一年,塔克拉玛干边缘,袁隆平团队试种的“海水稻”就安排上了。在非洲,我国的杂交水稻,也创下了高产记录。中國的雜交水稻在馬達加斯加的種植面積越來越大,馬達加斯加人民基本已經擺脫了飢餓。“為了感謝您,我們特地選擇水稻作新版貨幣圖案。”薩乎里告訴袁隆平。美国 农业经济学家帕尔伯格感叹:袁隆平把西方国家远远甩到了后面,为中国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并将引导中国和世界过上不再饥饿的美好生活。

生命的历程漫长而短暂,无数人忙碌一生,却不知道自己的追求到底是什么。而有的人,却能在历史上留下属于自己的一笔。他们成功并非天生,而是在这段生命旅程中,不断修成的品格,逐渐开始了自己的精彩人生。每个人都能塑造自己的品格,最终也能让生命绽放。不知不觉间,袁隆平这个名字,已经与粮食连接在了一起。杂交水稻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也为世界上众多还在挨饿的人带来生的希望。一生心血倾注于此,袁隆平的理想简单而朴实:“让更多人吃饱饭。”

06.袁隆平的人生语录

1.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

2.科学研究要勇于探索,勇于创新,这个是关键。搞科研,应该尊重权威但不能迷信权威,应该多读书但不能迷信书本。科研的本质是创新,如果不尊重权威、不读书,创新就失去了基础;如果迷信权威、迷信书本,创新就没有了空间。

3.“我的工作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杂交水稻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从播种到收获,我只要有时间,都要到试验田里去看一看。它长得好不好,要不要肥料,要不要水,有什么虫,有什么病。”

4.“禾下乘凉梦”,“这个梦是我真正做过的,并且做了两次。”“梦见试验田里的水稻,植株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籽有花生米那么大。我和助手走过去,坐在稻穗下乘凉。”

5.“我们搞育种的,就是要坚持在 线,这样才会发现新品种,才会产生灵感,‘灵感=知识+汗水’。我想,搞科学研究是这样,从事其他任何工作也是一样的。”

6.“中国完全能结果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能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

7.“红土地是最诚实的,你给她什么样的种子,她就给你什么样的回报。你拿出的种子不一样,那么,到头来你所得到的也不一样。所以,我们要尽快拿出 的种子交给红土地。”

8.“悲惨的情景刺痛我的心,让我深切体会到了什么叫做‘民以食为天’,没有了粮食什么都谈不上。”

9.困难有一百个,而我们总有一百零一个解决办法,再难的难关我们都能顺利过去。”

10.“偶然性、必然性这个哲理很深的。偶然性寓于必然性之中。搞科学研究有一个机遇、机会的问题,这是偶然性,法国有一个很 的巴斯德,他有一句名言,就是机会宠爱有心人。偶然,他宠爱有心人。我们的韩愈有篇好文章,写到‘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是宝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所,所以做个有心人很重要。世界上的好多东西,都有必然性、偶然性的辨证法在里面。”

11.“我现在是‘90后’,是吧。我应该在百岁之前吧,完成(每公顷产量)20吨(的目标)。我现在脑瓜子还没有糊,搞科学实验的脑瓜子糊不得的,痴呆的话就完了。”年袁隆平谈到新目标时说。

07.后人对袁隆平的评价

1.创新,是中国杂交水稻 人;茶联的集大成者在天撰联“专注田畴,群生饱暖农夫志;杂交水稻,百世芳菲功德人。”

2.时刻关心人民,他解决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

3.淡泊名利,如果他申请专利的话,或许他现在是中国最富有的人,可是他却把专利无私地贡献给国家。

4.对艺术的追求,他擅长小提琴,平时喜欢广博群书。

5.简朴,即使已经成为千万富翁,他的生活依旧简单。

6.热爱生活,有自己的追求。有部分民众、学者和官员建议中国政府推荐袁隆平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他们认为:“消除贫穷与饥饿才是 的和平,以袁隆平为中国乃至于世界粮食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完全有资格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年3月10日,袁隆平在三亚杂交稻研究基地跌倒。4月7日,转院至湖南长沙治疗。5月22日13时07分,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逝世于医院,享年91岁。年5月24日上午10点在长沙市明阳山殡仪馆铭德厅举行袁隆平同志遗体送别仪式。

本文据农民日报、人民日报、《中国种业功勋人物》、《袁隆平口述自传》、《袁隆平的世界》《袁隆平谈人生》《深情寄哀思回忆袁隆平的59件往事》等报道内容整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