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周瑞华通讯员肖力元实习生邹丁宁“我们三年级才上音乐课,第一节课是蒋老师教唱《种太阳》,我很爱上音乐课。”冬日的暖阳下,蒸北中学三年级学生吴嘉佳连声称赞。 蒸北中学是三塘联合学校一个偏远校区,学制是1——9年级。以前缺专业教师,音体美等课程很少开。年9月,衡南县推出教育改革“三三五”工程后,很多像蒸北中学一样的农村偏远学校打通了教育均衡“最后一公里”,全县基础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搭建“三个平台”,奠定基础教育新框架 “我除了负责14个校区、22所幼儿园的共青团工作外,每周上10节音乐课,其中6节要自驾去蒸北和南甫校区走教。每次去,孩子们会主动来迎接,我们非常感动,觉得应该坚持,帮助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三塘联合学校音乐教师蒋家莹道出了很多参加走教教师的心声。 衡南县坚持问题导向,以问题引导改革、以改革推动发展。针对乡镇中心学校机构臃肿,教育资源不均衡,农村学校教师“派不去、留不住”等问题,搭建起组织、信息、共育三个平台,撤销乡镇中心学校,按乡镇街道组建23所联合学校,减少管理层级,教育局直管联校。 同时,探索“人工+智能”的教育管理和教学模式,建设网络教育平台,推进县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还与“家校共育”试点同步推进,构建了家校社“三位一体”的育人新格局。 坚持“三个优先”,夯实教育发展新基础 在教改中,衡南县坚持投入优先保障、人才优先配备、待遇优先落实,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该县教育经费逐年稳步递增,年,教育经费总投入占财政总支出18.67%,增长10%。同时落实了尊师重教“衡南十条”,实施农村学校教职工保障性住房建设,提升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职业地位。近两年,该县县委书记等县领导亲自率队到湖南师范大学招聘教师,吸引将近60名优秀大学生毕业生和硕士生到衡南任教。 咸塘联合学校肖益军谈起“智慧课堂”建设很自豪:我校有3个校区共32个班,全部装好了电子白板,还有视频会议室、录播室、多媒体室,实现了校与校、班级与班级之间智慧课堂连接。条件改善吸引了学生回流,该校从年搬迁至今,学生由多人增加到了多人。 该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王纯青介绍,全县投入万元建设网络“校联体”,所有中小学班班通,城域网、县域“大数据管控中心”,智慧教育云平台、云视频会议室、0A办公系统、教师巡课、网络联校、数字教育网络覆盖了全县个班级、教学应用覆盖多名教师,学习应用覆盖12.3万名学生,现代化教学管理手段覆盖所学校,推进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县域优质教育资源实现了城乡共享。 实现“五个统一”,健全教改长效新机制 该县联合学校目前实现了登台授课、教师调配、财务管理、教学教研和学校建设五个“统一”。 乡镇所有教师编制统一到联合学校,根据辖区生源变化和师资特点统一交流调配。经费预算到联合学校,实行报账制,严控学校乱收费,擅自举债负债。教学教研向教学点延伸,教研成果区域内共享。该县还推出《小规模学校和寄宿制学校五年建设规划》,进一步优化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方便学龄儿童就近入学,办好必要的乡村完小和教学点,壮大乡村教育的“神经末梢”,促进区域、城乡、校际之间教育资源均衡。 三塘联合学校校长肖家军说:按课表走教已经常态化,偏远山村的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更自信更快乐。他介绍,联校14个校区中,最偏远的3个校区的学生均不足人,但也实现了艺术、专业教师课程全覆盖。年春季开学前,联合学校调配9个具有心理健康咨询师资质的专业教师走教,让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 |